几百米开外一枪命中(200米外击中一根针)

5月,炙热的阳光晒得草地蒸起一层薄雾。趴在草丛里的孙德奉一动不动,视线穿过狙击枪的瞄准镜,定格在200米外的标靶——一根钢针上。从200米外瞄准一根针的难度,就像用肉眼观察面前空气里的尘埃。此刻,哪怕汗珠从额头滚落,经过眼帘掉落在地上,都没让孙德奉眨一下眼。

随着一声枪响,钢针被击飞,周围立即响起战友们热烈的掌声。

“200米距离,孙教官从来都是弹无虚发、毫厘不差。”参训民警说起他们的射击教官孙德奉,掩饰不住的敬佩。

几百米开外一枪命中(200米外击中一根针)(1)

孙德奉在训练中。(资料图片)

今年35岁的孙德奉是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山鹰突击大队的狙击手,省、市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之前在部队服役8年,屡获军区射击冠军,2013年转业后成为一名守护沂蒙大地平安的特警尖兵。

01

与一根针的较劲

扎透的米粒不计其数

熟悉孙德奉的人都知道,他平时不是手不离枪,而是手不离针,这是为了练毅力和忍耐力。在一粒米上,他小心翼翼地用绣花针穿出6个洞,还要做到米粒不碎,才算大功告成,穿完一粒再穿一粒。

狙击手“百步穿杨”的绝技就是来自这日复一日的“绣花功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了更准,孙德奉扎透的米粒不计其数,用线串起来,能绕支队训练场好几圈。为了训练双手的稳定性,他平时就在枪管上挂水壶、挂沙袋,一端就是一个小时;为了反应更快,他每天都进行搏击训练,总是要求队友“尽全力,狠狠打!”以训练自己在绝境中的反应速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狙击手也是这样。为了做到“心如止水、人枪合一”,夏天,孙德奉顶着烈日趴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冬天,寒风凛冽,他趴在冰凉的泥土上,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瞄准姿势,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直至让手里的枪仿佛有了生命,扣动扳机前,弹道就在心里,做到心跳、呼吸、肌肉记忆都能人枪合一。

02

与一头牛的对决

一击即中源自极限训练

2019年12月,一场大雪后,天寒地冻。在兰山区李官镇某集市上,一头牛受惊后接连顶伤两人,失去控制并严重危及周围群众安全。

孙德奉接到指令,立即带着狙击枪赶赴现场。

作为狙击手,孙德奉熟知目标的要害点,除了牛的眉心位置,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做到一击致命。但现场的狙击条件非常差,牛躲在树后,藏住了眉心。如果做不到一枪毙命,很可能会招致这头牛更疯狂的反扑,直接危及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受惊的牛不断踩踏着地面,越来越狂躁。

关键时刻,孙德奉灵机一动,他让战友大声呼喊引起疯牛的注意。就在牛的眉心位置露出来的一瞬间,孙德奉迅速扣动扳机。

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疯牛应声倒地,险情得以解除。

“只有平时刻苦训练,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成功击毙疯牛,印证了孙德奉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也让他更加刻苦努力。每天的5公里长跑结束后,大汗淋漓的孙德奉不随大家一起休整,而是与另一名狙击手来到训练室进行搏击训练。因为,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让速度、力量、耐力、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达到极限,确保打出的每一枪更稳、更准、更快。

03

惊心动魄的一枪

关键时刻顶得上

2020年6月,孙德奉与战友奉命缉捕正在交易的毒贩。

发现民警,毒贩疯狂倒车将堵在后面的追捕车辆撞开,孙德奉发现情况,第一个跳下车,鸣枪示警。毒贩调转车头向着孙德奉撞来,孙德奉闪身躲过,车辆擦着他的身体冲出去。

毒贩驾车继续向着其他堵截民警冲撞过去,车子发动机发出高速旋转的轰鸣声和刺耳的轮胎摩擦声。

这一刻,异常冷静的孙德奉举起枪,对着疾驰的车后轮胎最薄弱的外侧就是一枪,车胎瞬间爆裂,车辆滑行100米后停了下来,车内的毒贩被冲上去的战友抓获。

从警9年来,孙德奉参与抓捕行动100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名,参与抢险救援30余次,救助危难群众50余名。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在全省公安机关狙击、手枪快速射等多个比武项目中取得佳绩。

“力保每次任务都能一击即中”,是孙德奉最大的心愿和刻苦训练的目标;“争当新时代红色沂蒙警队先锋,做一名忠诚担当的平安守护者”,是他不懈的追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