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

读了太多的唐诗宋词后,小美一直有一个观念:最难理解的诗,往往不是那些字数多,看起来很难背的长诗,而是一些咱们最熟悉的小诗。不信?本期就和大家说一首。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1)

这首诗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它就是来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为晚唐诗坛的扛把子,咱们的小杜一向挺敢写,这首讽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作品,是唐诗中最经典的讽喻诗之一,全诗如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大家可能要觉得奇怪,这么一首经典七绝,大家怎么会理解错呢?它的意思不就是:在长安回看骊山美景,可谓一片绵绣。那山顶上的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只见一骑人马从远处飞驰而来,扬起滚滚烟尘,华清宫里的那位佳人嫣然一笑,原来是荔枝从远方送了过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2)

是的,大意确实是这样。关键是对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理解,一直是一个争议点。还记得,诗词大会曾出过一道这样的题。要在三个选项中,找出形容古代的“快递”的辛弃疾生活有关的一项: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久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3)

答案很明显是选C,选手也是很轻松就答对了。但因为杜牧这个千古名句挺有意思,所以现场的两位嘉宾老师郦波和蒙曼,便与主持人董卿开始讨论起来。

首先,郦波认为唐玄宗时,最快的快马从岭南到长安,最快的要跑八、九天。接着,精通历史的蒙曼老师,开始对唐代的驿站送快递的速度进行了一番评论,她认为在当时最快的办法是发赦书,也就是一天500里的速度,但要达到这个速度需要路非常好走。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4)

两位老师讨论了半天马的速度,得出的结论和郦波一开始的说法差不多,就是用最加急的赦书传递方式,换人换车轮流跑,确实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如果按他们这样算,确实没错的。我们从广州到如今的西安,现在是1600多公里,500里加急也要3天多。于是问题来了,以当时的保存技术,荔枝难道不会坏?

所以我们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其实这个千古名句,最大的争议点不在于马能跑多快,而在于荔枝是从哪里来的。现代有不少网友都认为,杨玉环吃的荔枝,根本不是来自岭南,而是来自蜀中。从蜀中到长安,这就近太多了。他们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的,理由有四: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5)

首先,咱们要弄明白杨玉环会爱吃荔枝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她小时候生活在蜀中,她是到10岁左右,才被养在了三叔家,这一点在《唐国史补》中是有记载的。因为在蜀中生活过,她便爱上了蜀中的荔枝。所以她爱吃荔枝的最大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思乡。

其次,之所以大家都把这荔枝当成是岭南的,原因是岭南当地盛产荔枝。苏轼曾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是问题在于,蜀中也一直产荔枝,至今四川不少地方也出产荔枝。所以仅凭苏轼这首诗,不可证明为自岭南。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6)

再次,从岭南到和长安如今虽然只有1600多公里,但在当时岭南是偏僻之地,山多河多,一路道路险阻,根本达不到500里一天的速度,根本不是三五天能到的。

最后,很多古代文人,包括苏轼本人都认为这个荔枝不是来自岭南。在《通鉴唐纪》注解中,记载着苏轼的话: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也就是说,从这本书来看,苏轼也认为杨玉环吃的荔枝是来自蜀地的涪州。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南宋诗人谢枋得,他在《注解选唐诗》一书中写道: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

一骑红尘妃子笑整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7)

以上3点,是很多人认为荔枝来自蜀中的原因。诗词大会两位老师,和苏轼的看法不一致,到底谁对谁错的问题?个人这次觉得苏轼的说法更可信。当然,这件事,至今很多文史专家在研究,所以蒙曼和郦波老师的看法是对是错也不好判断。认为是岭南的和认为是蜀中的,其实都还没有找到关于此诗最准确的记载为证。对此事,大家怎么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