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不用门票的入口(晚潮西溪湿地里的)

□朱光明

关于西溪湿地,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水草丰茂,野趣横生,是鸟的天堂,是城市的绿肺。没错,这是西溪湿地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湿地是不是只有这些呢?答案是否定的。

走进西溪湿地,我们会发现美丽的环境之外,还有浓浓的宋韵。“西溪且留下”五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当年宋高宗与西溪邂逅的故事,仿佛还历历在目。看到如此绝佳的美景,高宗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西溪湿地不用门票的入口(晚潮西溪湿地里的)(1)

时光回到八百多年前,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高宗在应天登基,改元建炎。大宋朝廷一路辗转,最后来到了临安,改此地为“行在”。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西溪的美景让高宗陶醉,使得他不愿意再去奔波,想要找到一个安顿身心的地方。临安以最美的形象迎接了高宗,高宗选择了临安作为恢复中原的“大本营”。高宗没有辜负西溪,他的一句“西溪且留下”成为西溪的最响亮的代言。

千百年过去了,西溪留下了,百姓世代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绿水青山的典范。西溪留下的不仅是美景,还有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端午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宋代真正实现了广泛参与的盛况。如果给宋代评一个黄金周的话,那一定非“端午节”莫属。欧阳修、苏东坡、杨万里等众多诗人都写过端午佳节的情形。《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对端午的吃食、娱乐等都有记载。宋代端午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或许是赛龙舟了。

龙舟胜会是蒋村百姓群众的重要项目,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当地百姓有“端午大如年”的说法。蒋村的龙舟不但有竞赛性质,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每到端午,这里的龙舟竞赛火热朝天,万人空巷,是当地老少百姓最为期待的年度文化活动。当地百姓讲:“食唠龙舟廿四开”,蒋村龙舟胜会从农历四月二十四就已开始准备了,各个村社开始制作龙舟,无论是龙头、龙尾、船身都有许多道工序需要精雕细琢,经过打磨,龙舟俨然成为艺术品。

西溪湿地不用门票的入口(晚潮西溪湿地里的)(2)

到了比赛当日,家家户户都自发加入观看行列。长期以来,蒋村形成了一个传统民俗。最初湿地各个村社从自己村社所在的水域,划到深潭口大樟树下,“请龙王”,再划回自己村,供奉起来。《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基本每个村都有两三条龙舟,老中青同上阵,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比赛。比赛分为“文划”和“武划”。“文划”的龙舟分为“满天装”和“半天装”龙舟,制作精美,呈现高度的艺术美和观赏性,令人大饱眼福。“武划”的是赤膊龙舟,不注重制作,而侧重竞技水平。乾隆下江南时,曾到深潭口观看龙舟竞渡,欣然题写“龙舟胜会”。结束后,全家共同吃一顿“五黄”(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黄瓜和雄黄酒)、挂香袋,增强感情,其乐融融。龙舟文化成为流淌在蒋村人骨子里的文化,是灵魂深处的乡愁。

由龙舟胜会衍生出来的竞舟精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蒋村、西湖,乃至杭州人的血脉中,代代传承。竞舟精神,正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生动诠释。蒋村龙舟胜会,虽因疫情影响,暂停举办。但时机成熟,火热的场景,又会开始。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等民间非遗,也走进了百姓生活,传承有人,得到百姓群众的喜爱。

宋韵的传承,除了龙舟胜会外,还有实实在在的场馆和脚下的道路。蒋相公祠,是湿地里的祠堂,是百姓怀念南宋广行慈善的蒋崇仁、蒋崇义、蒋崇信三位兄弟而建造的。蒋村的得名也是源自三兄弟。千百年来,此地香火不断,无形中彰显了百姓群众对崇德向善的追求和向往。在这种无形的熏陶下,大家对善城杭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现在,杭州的“最美”从“盆景”变“风景”,成为一种市民自觉的文化风尚。蒋氏兄弟无意中播撒的种子,在世世代代百姓的心中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西溪湿地不用门票的入口(晚潮西溪湿地里的)(3)

走在湿地周边,纪念三兄弟而命名的崇仁路、崇义路、崇信路三条道路映入眼帘,令人印象深刻。崇仁路就在西溪首座和西溪诚园之间,崇信路在西溪诚园里边,崇义路在西溪蝶园边上。湿地整治,不少百姓搬出来了,虽离开了世代的家园,但文化根脉并没有断。在新落成小区的命名里,也可见一斑。紫菱苑、翠竹苑、白荻苑、红柿苑、竞舟苑、凌波苑、芦雪苑、蒹葭苑、流芳苑,光从名字来看,就充满诗情画意,别有一番湿地风情。地名是浓缩的历史,记录着过去,启发着现在,指引着未来。在小区的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怀揣诗意,生活便多了几分乐趣。

湿地深处,还有一处杭州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是关于水浒文化的集中展示,108将的人生悲喜,打动着古今中外的人们。或许,过端午的场景给施耐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把端午写到了《水浒传》。现在,馆里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参观的游客,领略水浒文化,感受宋韵魅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