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1)

1来来往往的人啊,吉庆街的死与生

与往昔盛景不同,如今的吉庆街,是毁誉参半。

不少外地游客在抱怨,“我生平上过两个名人的当。第一个,是老舍先生。因为一篇《济南的冬天》,我来到济南,却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冬天。第二个,是池莉女士。因为一部《生活秀》,我打定主意贼心不死终于实现心中宏愿来到吉庆街,寻找来双扬。但是,除了失望,就是更严重的失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吉庆街面临着变化。被外人调侃的“大县城”需要向后来的“新一线”城市转身。

整个武汉市层面来看,吉庆街的原始、喧闹与脏乱终究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相矛盾。于是,不破不立。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2)

过江隧道的建设,开始了对吉庆街的交通阻断。2009年,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采取了易地重建的办法,将一块大石碑立在交易街与中山大道的街口,上面有池莉的题字,背后就是吉庆街,全称是“吉庆民俗街”。

与吉庆街的拆迁同时,宵夜四散,当时的老字号“四大天王”小桃园、四季美、老通城与蔡林记先后拆迁,他们面临着涅槃重生或者彻底死亡。

2011年,新吉庆街揭开面纱。它以红、白、黑三色为主色调,屋顶全部由瓦片铺盖而成,灰色水磨石墙面,红色砖墙,弧形屋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带着典型的老汉口建筑风格。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3)

如今的吉庆街,白天更像是一个武汉各种老字号云集的所在,老通城、四季美、蔡林记、汪玉霞、老万城等9家武汉老店,老字号们不死,反而再次火起来。

白天是老字号们的粉墨登场,到了晚上一切就不一样了,是真正的宵夜吉庆街。

那一刻,各色的人流开始涌动,汉派烧烤、大排档、啤酒毛豆鸭脖,成为了夜猫子们的江湖,少不了的是身份不等的艺人们,将一曲曲情歌唱到百转千回。

如今,“拉兹”去世,“麻雀”回了安徽,“黄瓜”杳无踪影,“老通城”的去世,意味着吉庆街再无“四大天王”。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4)

”吉庆街艺人孙小古是“拉兹”的女婿,他刚到吉庆街时,就跟着“老通城”“拉兹”学习,也相互切磋,“我们对吉庆街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岳父‘拉兹’去世了,现在‘老通城’也走了,吉庆街‘四大天王’不在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守在吉庆街上,将快乐带给观众”。

去年,朋友王选成在虾皇吉庆街店碰到过一个在这里13年的歌手,他的父亲是吉庆街“四大天王”,当年号称“台湾的张帝”。唱了一首《吉庆街之夜》,歌词“吉庆街的晚上灯火辉煌,来来往往的人啊你要去何方?”

2一钩新月天如水,吉庆芳华梦里寻

4月8日,武汉解封了,这是江城人盛大如节日的一天。武汉百年来第二次封城,乃大事体也。

我坐地铁过江去吉庆街吃早餐,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豆皮糊米酒,不能堂食,只能外卖或打包带走。

当我在吉庆街艺人雕塑像桌上打开汤包豆皮糊米酒过早时,暖暖的阳光打在脸上,解封后的空气中仍充斥着一点点的紧张和不安。有个乞丐拿着一个长方形盒子放到我吃饭的桌旁,里头有一张一元纸币,嘴巴发出咿咿呀呀声,可能是向我讨钱,可是我只带了手机,没有纸币,只好向他解释,他转向其他桌……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5)

今年七月份,我再次走到“宵夜吉庆街”,疫情与梅雨,有人欢喜,有人悲哀。有人宾客满座,有人空无一人。

两个男子街头走,一拉客者突然上前“我们这很安全,帅哥来坐一坐”。两个男子吓了一跳“还以为你要搞么斯,吓我。”

除了老字号们,吉庆街还有些小馆更接地气,如天津路搬过来的渝家小馆、青山做起来的五仲炸肉、田恒启糊汤粉,路边摊烧烤散发出的迷人香气,街道小店依然可以看到卖唱艺人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多少继承了老通城麻雀们的衣钵。这让我们依稀可以嗅到当年吉庆街的气息。

这两年,来去吉庆街,我一般是去四季美吃汤包,这里是近百年老字号汤包的总店。番茄、虾仁、蟹黄、鲜肉、香菇乃至小龙虾,满足了汤包控的欲望。其实,除了汤包,德华楼的包子与汪玉霞的绿豆糕也值得尝试。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6)

德华楼的包子是一绝。老汉口人有句话,“清芬的包子最好吃”,指的便是德华楼。

后来,因为地铁建设,老德华楼被迫搬迁到库玛大楼背后。再后来,有了老字号云集的吉庆街,德华楼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德华楼的包子,将京津风味与武汉味道做了结合,发得又软又抛,面皮香甜,内馅不腻。而且,每个包子都有21道整齐均匀的提花褶。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7)

馋包子了!我先去汪玉霞购买了清热解暑的绿豆糕。小时候,家里人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汪玉霞的绿豆糕,选用优质低糖红豆沙,甜度更低,口感更绵软细腻,全部手作。在今年这个最特殊的端午节,可以寄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品尝地道的武汉味道。

接着,又顺路到德华楼买了四种大包,有鲜肉包、酱肉包、香菇鲜肉包与茹笋素包,每个三元,每种两个。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8)

其实,包子还是一蒸好就吃,更到位。一咬开面皮,就会发现诱人的肉汤,肉鲜汁丰,让人赞叹不已。

不过复热的效果一般,我这回买的包子,用微波炉转两圈,发现汤汁无有,有些小失望。不知是怎么回事,看到不少网友的吐槽,证实了德华楼的包子也在退步。王永中大师在质量把控上还是松懈了些,不能光顾着弄不正统的“黑芝麻酱”热干面,包子也要加油啊!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9)

君不见,现在,袁大头的包子声名已经在德华楼之上啦!

除了包子,德华楼的水磨年糕也是不可错过。“玉色晶莹、韧而光滑、煮而不糊、炒而不粘”说的就是这道年糕。煲汤、炒、煎、炸、煮,年糕样样都不错,特别是春节,更可以讨一个彩头,“吃年糕,节节高”。我喜欢牛肉炒年糕,趁热吃,牛肉大块嚼劲十足,年糕吸足了牛肉香,微微烫口,镬气十足。

至于德华楼合并的田恒启的鲜鱼糊汤粉,则是难以下咽,糊汤稀得要命,无有鱼鲜,一把味精味道,还不如小巷子里头的,配上油条,干湿搭配,要好得多。这是我在武汉吃过的最难吃的糊汤粉,建议大家避开这个雷点。

武汉小吃街吃货(来来往往的人啊)(10)

最后,随着万松园、蔡锷路、长堤街、大成路、石牌岭等宵夜街道的快速兴起,宵夜人群在四散,而经过巨大“手术”后的吉庆街在时代变化面前,也逐渐失去了它的魅力芳华。

一钩新月天如水,吉庆芳华梦里寻。

已经旧貌换新颜的吉庆街,希望能够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让当年的“宵夜吉庆街”再次名扬全国。

作者:舒怀

更多武汉美食请加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