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车载客大全(拉排子车之二)

拉排子车(之二)

秦振海

排子车就是平板车,这是万能车,只要你拉着跑,能拉来吃喝,能拉来温暖,能拉来金山。

现在我写这篇短文是凌晨四点,60年前的今时,我已拉着排子车上路了。那是1963年,我刚10岁,个子不大点儿,1米4多一点,长的很瘦很瘦。因为长不起个,姨姨为我想了很多办法,一是让我多喝水,就象庄稼一样,多浇水苗长得快;二是催我多吃饭,就象种树一样,施的肥多长得高。我姨姨还不时地念叨,水大粪勤不用问人,可我还是不开个,又找了不少医生珍治,都说我没病,可我个子低成了姨姨一家人的心病。后来我姨姨不知听那位仙家说转椿树能开个,所以每到春节这一天,天不明,姨姨都要把我叫起,因为这天转椿树最灵,而椿树是东汉皇帝封的万树之王。姨姨家正有一颗老椿树,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嘴里还念着咒语:椿树爹椿树娘,你发粗我发长。不知是转树不顶事,还是念错了咒语,我发粗你发长。一连转了几年就是不长个。以致到了我三十多岁,腰围三尺二,裤长二尺九,真的是我发粗树发长了。

个子长得低,主要是腿短,这对走路拉排子车很不利,个高的人走三步,咱要走四步,个高的人走五、六步,咱要紧跟七、八步。人家如果走快了,咱就得小跑。

那时家里没有钟表,白天看日头,夜里看星星听鸡叫。大红袍(启明星)出来二红袍懒,三红袍出来鸡子叫唤。不知姨姨几点起床,我和姨哥钻在被窝里,姨姨把我俩叫醒,把一碗糊涂放到被窝前,姨姨说,鸡子都叫了两遍了,该吃饭了,别误了点。我和姨哥趴着,呼呼噜噜把一碗稠稠的糊涂喝下,顿觉身上暖呼呼的。

起床后,姨哥第一件事是看排子车胎有没有气,如果排子车胎饱满,那是第一高兴的事,如果排子车胎没气了,那就是出了大事故。因姨哥也才十五六岁,根本不会补胎,往往是请东院的连春爷,或者北院的五岳叔补。这不但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烦人的活儿。先得把头天装好车子的白菜一棵棵卸下,把排子车翻过来,把轮胎用铁钎子别下,用气管子打上气,沾到水盆里,那儿冒泡就是那儿跑气。

我们卖菜都是三五辆车结伴而行。因为去邱城(马头)卖菜要过一道关,那就是上滏阳河堤,两个人根本拉不上去,需要两个人拉,后边两个人推才能上去。

因为这天排子车胎跑气,补胎眈误了时间,需要赶路,把时间抢回来,一上河堤,就开始了急行军。

那时的河堤上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十分难走,过了曲周县城,就是八里张庄。这时我已大汗淋漓,到了槐桥我背后已冒起了热气,两腿已发软了。我问姨哥还有多远,姨哥说,还有20里。

我实在是水了(土语太累了),走了一会,东方已发亮,我又问姨哥还有多少里,他说还有15里。

冬天最冷的时候,就是天明的时候。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不知为什么放慢了脚步,这一慢不要紧,可身上不出汗了,而先蒸发的热气在背上结成了硬盖,有点儿冷。我又问姨哥还有多少里?姨哥不耐烦的说,别问了,到了你就知道了。

长大我才明白这个理儿,光问不走,差一步也到不了马头。所以曲周县有个老县委书记叫杨仲信,给曲周中医院题词是:“只管攀登不问高”。这句话不知是出自那个经典,还是杨书记自己悟道,每每回老家路过中医院,我都要看几遍这句题词,想了又想,这不是我拉排子车卖菜,姨哥说的那句话吗?“只管拉车别问远。”

我参加工作后,1980年到县纪委工作,干了七、八年还是个大头兵,那时我心里就有个念头,只管工作别问升,以致后来我不断进步,芝麻开花。

现在我己是快70的人了,一路拉着排子车走来,只要有口气,就要拉到底。这叫:只管攀登不问高,只管拉车不问远,只管工作不问升,只管买卖不问赚,只管行善不问报,只官打牌不问赢,只管活着不问年!

特别是活到70岁的人,千万不要问自己还能活几年。

2022年1月18日

编后话:老秦的文章大家都爱看,发出去《拉排子车》第一篇,有读者问,啥时候再发第二篇。老秦是写文章的高手,他看似在讲他的故事,实际上他在用平凡的小事,写人生的哲理,写做人的道理。

拉车载客大全(拉排子车之二)(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