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

上古时候,有句话说:

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

意思是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刚强碰上一样刚强的,会很危险,但柔弱能化险为夷。

以柔弱战胜一个人,像什么也没做一样;以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做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

如此,柔以克刚达到无为而治,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01

黄帝梦游华胥国

黄帝在位第十五年,因受天下百姓拥戴,于是开始享受人生,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却弄得肌肤枯焦,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他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治理天下,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感叹道:“贪图享乐把自己祸害成这样;用心做事业也是这样。”

于是,他抛弃政务,舍弃宫殿,取消娱乐活动,减少膳食,隐退到简陋的屋子里,清心反省,消除肉体的欲念,三个月都不过问政事。

一日,黄帝白日睡觉,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华胥氏国漫游。那个国家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与中原相距几千万里,舟车脚力不能抵达,而黄帝神游至此。

这个国家没有君主,一切听其自然;人民没有欲望,一切听其自然。

他们不知迷恋生存,不知讨厌死亡,人人没有夭亡;他们不知偏爱自己,不知疏远外物,人人没有爱憎情感;他们不知违背,不知顺从,人人没有利害关系。他们投入水里不会淹死,跳进火中不感灼热;他们升到天上如同脚踏实地,睡在虚空好似躺在床榻。云雾不妨碍他们的视线,雷霆不扰乱他们的听觉,美恶不迷惑他们的心境,山谷不绊倒他们的脚步。

黄帝梦醒,洋洋自得,把他的辅佐大臣都召来,告诉他们这个梦境。

他对大臣们道:“我闲居三个月,清心反省,消除欲念,思考调养身心治理天下的道理,但没有想出好方法。但现在我明白了,最高深的道是不能根据常理求得的。我取到它了,但我无法把它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像华胥氏之国,黄帝却逝世了,黎民百姓为怀念他痛哭,二百多年都没有停止。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1)

黄帝梦游华胥国

黄帝掌控着天下,但天下从来不需要人掌控,世间万物都在自有的规律中发展着。

探求无为而治,“无为”乃“无违”也。肉体过度放纵,违背身修之道;过分操心外物,阻碍自然之道。

天地,孕育万物,却没有主宰的用意。

那么,人们该如何顺应天地之道呢?

02

尹生求学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学到了,乘风而归。

尹生听说这事,便来跟列子学习。他和列子住到一起,想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法术,往返十次,列子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想要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便气急败坏地回家了。

又过了几个月,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

列子问:“你怎么又回来了呢?”

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肯相告,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

列子说:“从前以为你明白事理,现在知道你如此浅薄。我告诉你吧,从前我侍奉先生与伯高子交友,三年后,不敢妄想是非,不敢乱言利害,先生才斜看我一眼;五年后,反而转念思考是非,有意言说利害,先生才对我开颜一笑;七年后,任从心中所想,已经没有是非,任从口里所说,已经不涉及利害,先生才开始让我并席而坐;九年后,放纵心思去想,放开嘴去说,不知什么是是非利害,也不知先生是我的老师,达到思想和外界没有界限。之后,我精神凝聚,形体消散,与自然融为一体,任随风吹飘荡,犹如枯叶一般,竟不知是风乘着我,还是我驾着风,于是随风而去。而你在我的门下还没多少时间,就再三抱怨。怎么可能学成什么?”

尹生听罢,十分羞愧,不敢再多说话了。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2)

列子御风而行

世间的道,没有是是非非,但有因有果。

种善因得善果。但很多人只想得到结果,未必有其善因,他们被是非利害羁绊了脚步。

抛开是非利害,心志才能专注如一。

但是,要达到高深的境界,还远远不够。

03

列御寇射箭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他全神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

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面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

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他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有三分之二悬空了,这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列御寇早已吓得趴倒在地。

伯昏无人说:“道术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你现在心中恐惧,这种心态也太糟糕了!”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3)

列御寇射箭

技巧的道术,可以靠肉体反复的锻炼;而高深的道术,是精神的升华。

段然可以百炼成钢,但钢一般的内心却是易击碎的,而要击碎它,往往不攻自破。

那么,无所畏惧的内心是怎么做到的呢?

04

商丘开的故事

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喜欢私自蓄养侠客,全国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晋国国君宠爱,虽然没有官职,地位却在公卿之上。他看中谁,国君就会册封谁;他说谁坏话,国君就会罢免谁。

子华喜欢看智者与愚者相互攻击,强者与弱者相互凌辱,虽然受伤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戏取乐,几乎成为全国的风俗。

一日,有两位侠客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借宿。半夜,他们谈论子华的名声与势力。

“这人能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商丘开在窗下听到他们的谈话,他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到了次日,商丘开借了粮食,出发至子华的家门口。子华的门徒大都出身于世家,身穿绸缎,乘坐高车。他们瞧见商丘开年老体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就对他戏弄、侮辱,推摔捶打,无所不为,商丘开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

突然人群中有人随意说:“有能从台上跳下去的,奖赏他一百金。”

商丘开信以为真,于是首先从台上跳了下去,形状像一只飞鸟,飘扬到了地上,肌肤与骨骼都没有损伤。

范家的门徒以为是偶然成功,没有觉得太奇怪。于是,又指着河湾的深水处说:“那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

商丘开又跳到了水里。游出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觉得奇怪,子华才让他加入食肉穿绸的行列。没多久范家的仓库发生大火。

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

商丘开毫无难色地钻进了大火中,来去几次,烟尘没有沾污脸面,身体也没有被烧焦。范家的门徒皆视其为神人,于是,向他道歉,并向他请教道术。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道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样,姑且向你们说一说。之前听闻范氏能够使活人死,使死人活;让富人穷,让穷人富,我真诚地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我来之后,又认为你们的话真实可靠,只怕自己不够诚心,行动不够迅速,而把自身抛之脑后,也不曾考虑利害,专心一意。今天才知道你们在欺骗我,如今心中有着猜测与疑虑,回想过去,庆幸没有被烧死、淹死,现在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从此以后,范氏的门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马医这些穷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车致礼。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4)

真诚地相信吧!诚心可以感动万物,可以横行天下而没有人违抗,何止是身负危险、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开相信假话尚且遭不到阻碍,又何况你我修以诚心诚意呢!

然而自己的诚心,如何换来别人的真心呢?

05

梁鸯养虎

周宣王时负责饲养禽兽的官吏手下有个仆役梁鸯,能够饲养野禽野兽,在园庭中喂养它们,即使是猛虎饿狼、大雕鱼鹰之类,没有不被训养得柔顺的。不同类的禽兽混杂居住在一起,也不互相打架伤害。周宣王担心他的技术没有传人,便命令毛丘园向他学习。

梁鸯说:“我一个下贱的役夫,有什么技术呢?只怕大王认为我对你隐瞒,姑且说说我养老虎的方法吧。一般来说,顺着它就高兴,违逆它就发怒,这是血气动物的天性。欢喜或恼怒都是由违逆所触发的。所以,给虎喂食,我不敢拿整个的动物给它吃,使劲撕碎食物会诱发它残杀的天性。要知道它饥饱的时刻,在什么条件下易发怒。虎与人不同类,它喜爱饲养它的人,是由于依顺了虎的性情;至于它会伤害人,是因为人们违逆了它的性情。既然这样,我难道敢于违逆它而使它发怒吗?但我也不一味依顺它让它欢喜。因为欢喜过度后会发怒,而恼怒太过又常常会欢喜,但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我心里不想违逆它,也不想顺着它,于是它们看待我,就如它们的同类一样。所以在我的园庭里游玩的动物,不思念高林旷泽;安睡在我的园庭里的鸟兽,不思念恋深山幽谷,这正是依照上述道理。”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5)

梁鸯养虎

有时候,人的攻击甚于老虎。

对于强势的人,不碰其底线,就减少了攻击伤害;不卑不亢处世,定会赢得尊重。

攻击性的人受到攻击,也会暴躁反击;而一山不容二虎,硬碰硬必两伤。但用柔顺的方法相处,“老虎”就会为你所用。不过,千万别低估他人。

06

海鸥的故事

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他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海鸥玩耍,来玩海鸥有成百只。

他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爱跟你游玩,你抓一只来,我玩玩。”

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都盘旋在空中而不下来。

当你另有所图时,言行举止都会出卖你。

对于平等相待的人,最好的语言是没有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同别人比试智慧的想法,是浅陋的。

07

宋人养猴  

宋国有个饲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他养了一群猴子,能理解猴子的想法,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还减少了家里人的生活费用,以满足猴子的需要。

不久家里贫困起来,他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听话,便先欺骗它们说:“喂你们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

众猴子都跳起来发了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喂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

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十分高兴。

动物之间以智慧互相笼络和欺骗,都像这个样子。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6)

宋人养猴

像养猴的人用智慧笼络欺骗那些猴子一样。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这都是顺应了对方的性情。

对于顽劣的人,当能够驾驭他的情绪时,就掌握了用柔弱统治他的方法。

08

归附的好友

列子到齐国去,半路上又返了回来,遇到了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问:“怎么又回来了?”

列子说:“太令人震惊了。我在小镇吃饭,刚到那里就有五家酒店赠我酒菜。”

伯昏瞀人问:“为什么要感到震惊呢?”

列子说:“我心中欲念没有消融,以外表镇服人心,使人轻易把我视为老人而尊重,这会带来祸患。那些酒店老板的款待,为的是得到利润,他们的盈利少,权势小,尚且这样对待我,又何况位高权重的君主呢?他一定会任用我去办事,并希望我取得功效的。所以我感到震惊。”

伯昏瞀人说:“你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人们一定会归附你的。”

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去列子家,门外的鞋子都摆满了。伯昏瞀人,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走了。接待宾客的人告诉了列子。列子提着鞋子光着脚赶了出来。

列子追到大门口,问道:“先生既然来了,不说几句启发训导我的话吗?”

瞀人说:“算了吧!我说人们将归附于你,果然归附你了吧。这不是你有能力使别人归附,而是你没有能力使别人不归附。你事先就知道,以言行感动别人,会使自己与众不同,而心有所动,必会动摇本性。同你交往的那些友人,不会告诉你这些,他们所说的闲言碎语,都是毒害人的话。他们不帮助别人觉悟,又怎么能称为好友呢?”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7)

言行能够掌控别人的情绪,固然能使人归顺附庸。赞美的话挺多了,必是毒蛇猛兽。

对于归附的人,选择对的人交往更重要。选择纯良的人品,而不是外在的表象。

09

惠盎拜见宋康王

惠盎拜见宋康王。康王对此人并不想待见。

康王说:“我喜欢勇敢且有力量的人,不喜欢谈论仁义道德的人。您打算用什么来教导我呢?”

惠盎回答说:“我有一种道术,勇敢的人,刺不进我身体;有力量的人,也打不中我。难道大王对此没有兴趣吗?”

宋康王说:“好!请先生说一说。”

惠盎说:“别人要刺你打你,即使刺不进、打不中,这还是在受侮辱。我有一种道术,使人虽勇敢却不敢刺我,虽有力量却不敢打我。不过不敢并不等于不想。我有一种道术,能使人根本就不想打人。不过不想打还没有爱护帮助你的思想。我还有一种道术,能使天下人都乐意爱护你帮助你。最后这种道术可比勇敢和力量要好得多。大王对此有兴趣吗?”

宋康王说:“这正是我所想要得到的。”

惠盎说:“孔子、墨子就是这样,没有土地却成为君主,没有官职却成为官长,天下的人没有不盼望他们,希望得到安定和帮助的。现在大王是一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君主,如有仁政的志向,那国境之内的百姓,就都会得到好处。那恩惠自然比孔丘、墨翟多得多了。”

宋康王无话可说。惠盎走了。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客人竟然这样把我说服了。”

越是厉害的时候,越要收起锋芒。

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感悟(列子驭人驭物)(8)

鬻子说:“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

正如刚强的树枝会被折断,柔弱的流水长流不息。仁德之人如水一般柔顺,即使路上重重阻碍,也阻挡不了流水的前进。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本篇选自《列子》黄帝篇。本篇旨在论述养身治物之道,阐述了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事畅通,遇物无阻的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