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经济治理(经济治理的宿迁方略)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存理、赵久龙

以法制思维和群众利益为要,积极化解一批利益诉求多元、处理难度大的社会问题,江苏宿迁既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了社会稳定,又提升了社会文明素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宿迁的经济治理(经济治理的宿迁方略)(1)

第四届中国生态四项公开赛参赛选手在宿迁骆马湖上进行水上自行车比赛。李响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其中就包括: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江苏苏北的宿迁,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近年来也遇到一些突出的社会治理问题。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宿迁市以法制思维和群众利益为要,科学谋划,不回避不绕行,积极化解一批利益诉求多元、处理难度大的社会问题,既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了社会稳定,又提升了社会文明素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倍增。在近日公布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比中,宿迁总分排名第一。

系统谋划骆马湖禁采

300多平方公里的骆马湖,曾鸟翔鱼跃,水清草绿。但上世纪90年代出现非法采砂以来,1.6万名涉砂经营人员,2000余条采砂船纵横其间,年采砂量达亿吨,采砂深度达水下80米,“明朝沉积的砂都被挖出”。采砂区平均水深从3米变为30米,浅水型生物几乎灭绝,几十个湖中岛消失,野生鱼类逐年减少,湖底生态“荒漠化”,威胁南水北调安全。

“有采砂老板日入数万元,还不用缴税,利益驱动强,治理难度大。”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当地一位参与禁采的干部谈到,乱子出在湖里,根子却在岸上。管理机制不明、利益网络复杂,违规发包、转租及变更水面用途等问题突出。

为此,宿迁找准问题根源,坚持法治思维,系统谋划,精准施策。

首先,通过走访知情群众、公安水利部门摸排侦查等,宿迁梳理出非法采砂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条和“政治保护伞”。“前期调查发现,有不良社会势力参与非法采砂,也有政府‘内鬼’,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宿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起,宿迁着手消化原有采砂许可证,到期一个注销一个,不发新证。2015年,禁采正式开始: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在骆马湖水域从事非法采砂活动,所有采砂船须于当年6月1日前撤离或拆除采砂机具后集中靠岸;成立指挥部,逐一落实责任主体;组织联合执法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采取“致命招”,切断黄砂外运通道;区、镇、村网格化联动清理沿线砂场。

针对利益集团盘结、暴力抗法等,宿迁有的放矢:公安打、查违法犯罪;纪委打、查违纪案件。打掉涉嫌犯罪团伙11个,立案15起,采取强制措施80人,查办公职人员职务犯罪5人,没收违法所得,效果立竿见影。

宿迁全面登记、清理各类水面发包合同及采砂船主信息,清理沿线砂场,铲除非法采砂。对已有采砂船实行“放、拆、改”:放行、拆解或改变用途,减少业主损失。

本刊记者了解到,全面禁采保证了从骆马湖南水北调的20亿方水质量合格达标,银鱼渔汛在消失十多年后再次出现,野生螃蟹、鳗鱼等名贵鱼和珍稀鸟类回归。数万人退出湖区生活、作业,骆马湖生态显著恢复,黄砂资源减少流失2.1亿吨,近30亿元国家资源得到保护。

“重大行动必须以民意为基础,以预案为先导,谋定后动、顺势而为,也应善于借势和造势。”当地一位干部表示。

废品之乡转型生态镇

耿车镇曾因加工利用废塑创造的乡镇企业“耿车模式”蜚声全国,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品之乡,在垃圾堆里书写致富奇迹。最高峰时,全镇1.1万户,就有3471户、2.5万人从事这一产业,年交易量逾150万吨,交易额30亿元。

然而,低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耿车镇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水陆空”立体式污染:空气污染超标20倍,河流水质劣V类水,学生对老师说天空的颜色是灰色,干部去开会还带着一身塑料味。“搬过塑料垃圾,身上的臭味洗不掉,小孩都不让抱。”采访中,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感叹道。

“富了口袋,伤了生态。”2012年,耿车镇被环保部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

发展成果成了发展瓶颈。“要钱还是要命?要现在还是要未来?”66岁的耿车镇大众村老党员邱永信是村里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思考这个生态问题的“先行者”。“要想办法,既要钱更要命,既要现在也要未来。”

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让孩子看到蓝色的天空,耿车镇“壮士断腕”,痛下决心取缔废塑加工产业。但属于黄泛区的耿车,大家是穷怕了才跑到废旧塑料堆里“扒黄金”,转型谈何容易。

2015年,宿迁提出“彻底禁、禁彻底”,摒弃污染低效产业,割肉转型。4887户经营户、96个交易货场、近2.5万名从业人员,以及所有支柱产业的关停,废塑整治难度很大。宿迁没有硬推,而是发动党员骨干、能人大户先行转产。邱永信带头购进机器,转型做板式家具“触网”销售,二次写就创富佳话。

宿迁在行业利润最低时行动,减少阻力;先堵污路,禁止垃圾进城,切断原材料供应,经营户自身形成转产需求;“一户一策”,环保、工商、供电等依据各部门规章逐户关停,法务人员全程协助;引导经营户向家具制造、电子商务、花木园艺、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转型;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供转型企业无偿使用;提供就业和公益岗位400多个;清理废旧物资和垃圾,整治沟渠河塘,复垦土地,栽植苗木。

“耿车镇治理好,取消塑料干淘宝,既卫生还环保,苦大钱(当地方言,意为“挣钱”)不得了,名牌小车奔家跑。”邱永信自编的顺口溜,道出心中欢喜。如今,耿车镇已焕然一新:去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0亿元,跻身全国电商强镇、“省级生态镇”,实现淘宝村全覆盖,从废塑加工转型电商达1600余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682元。

“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施政指南,不‘花钱买稳定’,避免走入‘以钱了难,越了越难’的误区。”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说。

社会管理依法合规

电动载客三轮、四轮车,俗称“大花轿”,也曾发挥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增加就业等积极作用。然而,非法营运、横冲直闯、乱停乱放等影响交通秩序,加剧拥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大花轿”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宿迁市区机动车交通事故约两成。业主收入低、无保险、年龄偏大,又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

群众呼声里察民情,百姓诉求中听民意。采访中,有地方干部告诉本刊记者,由于营运车主多是低收入群体,因此整治“大花轿”不能强推,而应重视让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尊重和关怀,才能收获信任与和谐。不依法办事,群众就不会信服,易出现反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宿迁没有“一刀切”取缔,而是先行摸底调研,对营运车主、残疾人车主、学生接送车和生产销售厂商分类摸清底数,提前制定宣传方案,营造氛围。

与此同时,宿迁划定禁行时段、路段,堵塞规章漏洞;增加公交线路与车辆,每年增加投入逾亿元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压缩“大花轿”生存空间;组织“大花轿”车主参加专场招聘会、安排免费驾考培训等,疏堵结合,为从业人员转岗就业觅出路。

2015年8月1日起,全面禁行。整治期间,共查处“大花轿”各类违法行为21550起次,拆除各类影响通行安全和城市形象的顶棚5950个,实行记分处罚2685人次,取消运营资格235人,录入诚信系统管理3862人次。

“事关百姓生计,宿迁决策慎之又慎。为了拿出好方案,宿迁开了数十次协调会、讨论会,律师和公检法人员参加。”采访中,当地一位干部表示,社会治理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尤其是对困难群体,要彰显治理温度。随着整治的深入,宿迁市区近两万辆“大花轿”从街头消失。“整治至今没有反弹,几无上访。”

“目前,宿迁文明交通指数在江苏省内排名最高,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守法率和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斑马线礼让行人守法率都已超过90%。”宿迁市交警支队政委侍巍说。

广场舞扰民也是“老大难”问题。宿豫区广场舞爱好者肖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过去跳广场舞占地方,噪音大,投诉极多,甚至被泼粪。“如今统一管理,所有队伍免费领到了声音限高80分贝的音箱。制定广场舞管理办法,规定跳舞地点和时间,强调基层城管和街道居委会管理责任。现在跳舞有了规范,矛盾越来越少。”

好风气的形成,也离不开市民广泛参与。路灯志愿者、窨井盖志愿者、广场舞志愿者……宿迁鼓励人人争当城管。“我们和移动公司联合开发‘一拍即核’APP,万余人加入平台,提供数千条治理线索,100多位数字城管‘即拍即核’。”宿迁市城管局局长刘江说。

“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采访中,当地一位干部向本刊记者谈到,“立规正纪要从施政者自己做起,我们要求事事依法合规,全程有法务人员参与,力求滴水不漏。依法行政不能折中,否则不仅损害法律的尊严,也后患无穷,既解决不了问题,还损害政府权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