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乡村治理(威海高新区初村镇)

来源:【威海新闻网】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初村镇结合乡村治理特点,坚持以融合思维激发活性元素,积极探索“党群融合”“双网融合”“智治融合”三种“融合治理”模式,实现“党建引领、资源融合、发展联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深化“党群融合”模式

构建基层多元“自治圈”

构建“镇党委—片区党总支—村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的治理组织架构,优选优聘身体好、能力强、党性好的党员为党员中心户,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前哨堡垒”。把党员中心户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中心纽带”,实施“1 X N”工作机制,即1名党员认领党员工作服务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等任意一项岗位,分包X户村民,与N名志愿者结对,打造“党群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多元自治格局。

郊区乡村治理(威海高新区初村镇)(1)

在党员中心户的结对带领下,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关爱老弱病残群体、美丽乡村建设、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初村镇先后成立了清洁互助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互助队、治安巡逻互助队等60多个农村党群互助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马石泊村、佃里院村试点打造了“孝善治村”“守望互助”等党群联合志愿服务品牌,佃里院村成立互助志愿服务队5支,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过程中,服务队坚持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并对村内卫生定期检查,带动村民治理环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局面。

探索“双网融合”模式

“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疫情防控让初村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在小作坊、工商户等个别领域仍然存在管理盲区,网格化治理不仅需要顾及地域划分,更需要顾及行业领域划分。为此,初村镇积极探索区域网格和领域网格双重交叉、实现双网融合,构建“横到底、纵到边”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在构建区域网格方面,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2个应急片区,构建“镇—片区—村庄—网格—户”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领域网格,根据工业企业和高校较多的实际,创新设置工业网格7个,高校网格3个。

郊区乡村治理(威海高新区初村镇)(2)

此外,还在41个村居微信群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作坊、流通监管等近10多个行业微信群,实现网格化治理在地域、领域方面“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初村镇通过行业微信群了解到远庄村养殖户有2万只合同鸡达到出栏日期,却面临出栏难题,迅速协调相关部门,成功帮助群众将鸡运出,为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为让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变“实”,初村镇还在网格内设置民生信箱,主动及时了解群众问题和诉求,变“上访”为“下访”,将被动维稳扭转为主动维稳。同时,设置6个网格党群服务站点,配备专职网格员6名,轮值志愿者35名,进一步完善网格巡查、应急处置、事件上报、奖惩考核等各项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积网格“小稳定”为社会“大稳定”。

推进“智治融合”模式

变基层“治理”为信息“智理”

郊区乡村治理(威海高新区初村镇)(3)

为着力发挥信息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初村镇投资20余万元,建立应急管防平台,打造“中枢大脑”,将除村居以外的各建成小区、企业、养殖户、小作坊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确保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将传统手段升级为数据引领。同时,将应急管防平台的运行、信息传输、各项命令的贯彻执行等纳入党建信息平台的量化积分,通过量化考核、督导执行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治理格局,真正变“治理”为“智理”,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截至目前,共享平台共录入信息49614人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管防平台在督促商户使用场所码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党建平台的量化考核,对各片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系统评价、科学掌握,共发现整改问题80余个,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来源:初村家 )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