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

小黄:“姐,我最近在家上班,工作效率可低了。以前在办公室都不怎么用加班的,结果现在天天做到11、12点。而且老板还不满意。”

我:“啊?为什么啊?你老板给你多布置任务啦?”

小黄:“没有啊,还和之前差不多工作量。但就是工作的慢。”

我:“怎么会工作的慢啊?你经常在电脑前集中不了精神?坐不了几分钟就想躺床上去?就是不想工作,有抵触的情绪吧?”

小黄:“哎呀,姐,你怎么这么了解我。是不是在我家装监控了啊!”

我说:“这个就是你不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导致做出情绪化决策啦。”

一、什么是情绪化决策

情绪化,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容易因为一些或大或小的因素发生情绪波动,喜怒哀乐经常会不经意间转换,前一秒可能还是高兴的,后一秒就可能闷闷不乐、焦躁不安。也可以理解为是人在不理性的情感下所产生的行为状态,简单点来说就是喜怒无常。

情绪化决策大多指不良情绪下发出的语言和动作。

二、为什么在家办公期间会出现情绪化决策?

1、人是情绪化的动物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所著的《投资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里有说,他的投资策略,主要就基于一个事实,即人类是情感动物。

杨天真在混沌大学的演讲《建立个人品牌 做自己的经纪人》里也说人的缺点是有情绪的,分不清楚事情和情绪。

人的本性是情绪化,会受各种事情影响。比如当前的疫情导致人们焦虑情绪的羊群效应。由于发达的网络技术让疫情信息得以高速传播,比如手机微信几乎每个群都在讨论疫情的进展,随时都能看到疫情的信息,引起众多人的焦虑。

经济学 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这里面有一个深层逻辑是情绪化伴有的“负面思维”和“直线思维”的模式,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们会选择性的看问题,眼里只看到了负面的讯息。但是,要知道,由于医生的奋斗努力,大环境已经好转,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1)

2、办公环境的变化,引发情绪化决策

  • 办公环境的变化

人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有三个层次: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1)生理的:

在家办公和在公司办公,生理上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以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小黄为例。

在家办公,她就是坐在自己床边的小桌子上,吹着油灯的小暖风、弓着背对着电脑。离床就一步之遥。

在办公室办公,她在地处黄金地段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有着中央空调,有着属于自己的小格子间,边上也有一起共同在办公的同事。

生理上的环境不同,引发情绪的变动。

2)心理的:

许多人觉得家是休息的地方,无法转化在家工作等同于在公司工作。导致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导致情绪化的变动。

有些人会想,明明才早上10点啊,我可以再睡一会儿的。但是忘记了现在已经是办公时间,在心理上还没有转化过来。

也有人会觉得在家上班好像是24小时随时都会被老板、客户电话、微信夹击,无法处于放松的状态。

3)社会的:

在家里办公的社会环境同办公室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1)在家里有时候会有不可预知的事情出现,导致许多人情绪再次波动。

例如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写方案,结果父母拿着水果过来给你吃。或者猫突然跳到桌子上,赖在键盘上不肯走。或者小孩在边上大哭大闹,要你陪他玩游戏。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情绪失控,引发情绪化决策。

(2)办公室同事之间的交流变少。

之前同事之间沟通或见面沟通,也会有“饮水机”时间、一起午餐等方式来联络感情,创建亲密关系,从而有情绪感染。但是因为在家办公,导致这些感情连接变少,员工易出现情绪化波动。

可见因为办公环境的变化,我们每天上下班固定的时间、地点、沟通的人物、所处的环境都产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情绪变化。

而引发这样情绪发生的深层逻辑是“一分为二”的思维。许多人觉得家和办公是分开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问题。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是时代变化的产物,需要适应新的工作需求,改变自己“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2)

三、在家办公期间出现情绪化决策的坏处是什么?

1、导致情绪失控

过于焦虑的情绪会导致许多人无法理智的思考,更有敏感的人会出现“替代性创伤”或者“压力应激反应”。

之前微博、朋友圈有传出很多人得病无法医治,导致家庭成员死亡、家庭破裂的一些新闻。于是身边有一些同理心很强的人就成天看着这些信息流泪,感同深受这些家庭的痛苦。

“替代性创伤”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在目击大量残忍的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部分人的心理的耐受极限,出于对当事人创伤的同情和共情,间接导致了个体出现心理异常现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精神崩溃。

因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时间久,加上人传人的传播途径。许多人也害怕担心自己是否也被传染了,于是经常觉得自己好像身体无力、发烧每天要量几次体温。听到双黄连可以抵抗新冠病毒,半夜还跑去药店排对买药。

“压力应激反应”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个体处于压力性环境中,比如重大疫情、地震等等,大脑就会牵引大脑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情绪或生理上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

可以见,因为情绪的失控,导致许多人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行为,导致情绪化失控。

2、工作和家庭无界限

情绪化决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和家庭分不出界限。亨利•克劳德博士在他写的书中提到的,界限定义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使我们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可以要的,那些是不可以做的、不可以要的。

但是根据国外调查机构近期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1013个员工当中,平均有43%的员工在远程办公的时候可能会在家看电视或者看电影;有20%的人可能会在家打游戏;如果家里有孩子,他们甚至会更大概率做看电影,打游戏之外的事情;甚至还有一些员工表示,他们在家会喝酒!26%的人还会在家打瞌睡。

可见在家办公员工对于工作和家庭无界限,做了许多在工作时间不应该做的事情。

3、工作效率低下

情绪化决策最明显的坏处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员工受情绪化决策的影响,无法集中精神工作,也为了完成工作延长工作时间,导致加班。于是变成“情绪坏-工作效率低-加班-情绪变坏”的恶性循环。

4、和同事易起冲突

在家办公因为无法和同事见面沟通,也会影响与同事有效沟通,导致工作出现误差,易起冲突。

5、增加被裁员或被公司淘汰的风险

疫情之下,大多数企业的营业额受损,这个时刻正是企业对员工优胜劣汰的好时机。通过对员工在家办公的表现,可以判断出这个员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抗压性,从而选出最适合企业之后发展的员工,有利于之后经济复苏,带兵发展。

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企业要的不是60分的员工,而是120分的员工

由于情绪化决策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员工会增加被裁员或被公司淘汰的风险。

四、怎么避免情绪化决策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里有说情绪是细腻的,常常像丝线一样缠绕,时时对照情绪方程,就可以拎起主线,破解情绪困境,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

1、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是避免情绪化决策的前提

通过用数据来做判断,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的来看待事物。

例如有些人的情绪化的原因是疫情引起的焦虑。那么通过了解真实客观的数据,安抚自己焦虑的情绪。

疫情并不可怕,因为在过去100年里,每年因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数下降到不到过去的一半。现代医疗高速发展,人类可以尽快控制、克服病毒。

全国的疫情数据也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新增病历减少、治愈率增加都是事实的数据。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3)

截止到2020年2月25日数据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4)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完整的数据分析和对历史的认知,可以让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在遇到疫情的信息时,可以更加理智的看待问题,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控和疏导,避免做情绪化决策。

2、信息的断舍离,是避免情绪化决策的防火墙

现代信息太多于发达,我们可以从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得到过多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导致过度的关注可怕的而不是危险的事情。这样也会让我们把自己宝贵的注意力放在错误的方向上。

所以这样时候需要做信息的断舍离,减少无效信息的输入,让自己从事件当中抽离出来,阻断做情绪化决策的来源。

3、流程化的工作生活,是避免情绪化决策的利器

疫情期间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像所有人都变成了美食博主,可以做出很美味诱人的饭菜。一个原因是所有人都有时间了、闲着了,会想到去做菜。还有一个原因是做菜并不复杂,根据菜谱就可以做了,放多少油盐酱醋,什么步骤。刷刷刷,一会儿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就上桌了。

其实工作也是如此。想要避免情绪化决策,最好的利器就是让工作变得流程化,给自己建立一个做菜一样的SOP。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建立工作的SOP:

第一步:上班的仪式感

给自己建立一个上班仪式感的小清单,当事情有了仪式感,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上班的氛围里。

例如小黄就给自己建立了这样的清单:

  • 化淡妆 喷香水
  • 换上班的衣服
  • 和爸妈说“我去上班了”,把猫主子抱到客厅
  • 走到房门口,拿工牌敲一下门。大声说一句“我到了,来上班了。”
  • 走到书桌前,打扫书桌并给自己泡一杯热茶或者咖啡
  • 和自己倒数5秒“5、4、3、2、1开始工作”

通过小小的仪式感,给自己建立心理暗示,说明开始上班了。通过熟悉的味觉也再次提醒自己工作开始了。同时和爸妈、孩子、宠物打了招呼,表明在上班不要打扰,去除干扰。

第二步:制定工作计划

很多情况下,我们准备好了,但是三分钟热度,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很大的原因是没有计划性。所以一份良好的工作计划必不可少,有两种方法可以参考:

(1)晨间日记

晨间日记是指每天早上花3分钟写日记,回顾昨天,计划今天的生活。最早是由日本作家佐藤传在他写的《晨间日记的奇迹》里提出。许多知名的企业家、管理者、著名演员等成功人士,都通过写晨间日记培养自己做事的计划性、执行力以及对未来的梦想,从而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晨间日记也因此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晨间3分钟”!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5)

图片版权归豆小姐说,转载请说明出处

晨间日记并不是一定要按照9宫格的模板,也可以根据自我需求更改。例如我的晨间日记,就增加了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并且根据时间分布细化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任务。

(2)四象限

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根据四象限来进行划分。要重点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可以做到事情的更好规划。

特别注意,在第一象限里只给自己列出来三个最重要的“青蛙”,也就是三个最重要要处理的事情。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6)

第三步:保证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1)番茄时间法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在1992年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将时间分为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就专注做任务。

情绪低落不愿意上班怎么办(在家办公为何没状态)(7)

可以利用 番茄To Do、forest、知趣天气、爱今天等APP,给自己设定工作的番茄时间。有两个建议:

1)设立一个番茄时间为50分钟,休息5分钟。因为工作原因,很可能25分钟时工作才刚开头没多久。2)放有节奏的声音,这样可以帮助精神集中(在APP里也有播放音乐的功能)。

(2)站立式工作

站立式办公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提倡员工工作过程中通过站姿工作,来放松精神、燃烧热量、精神集中。

这种办公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精神状态以及身体健康。

第四步:增加和同事互动,维持良好工作氛围。

在家办公之后,由于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减少,人们会处于孤岛的状态下。这样就打破了在办公室里化学反应,可能会降低人们之间的亲密度,凝聚力等。

而且在家办公因为无法当面沟通,所以同事之间沟通容易产生摩擦。不像以前有“饮水机”时间,大家会见面一起到休息室打水、或者午餐,同事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

所以可以在处理完工作之余,和老板同事规定好互动的时间。聊聊家常、聊聊八卦,缓解工作压力之外,维持良好工作氛围,也能增加同事间感情。

4、及时调整,建立属于自己的支持系统。

如果遇到情绪化决策不好控制情绪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整:

(1)运动或冥想。

适量的运动可以调整人的内分泌,释放多巴胺,调解情绪。规律的冥想活动,也可以让人集中精神。可以每天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运动或者冥想,帮助人消除负面情绪,恢复平静,从而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

(2)及时和家人沟通自己的困扰,通过和他人的沟通来释放情绪。

家庭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心理学中,家人是社会支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遇到情绪化的困惑时,同家人沟通自己的困扰,建立支持系统,互相鼓励,一起“搀扶”走过这段特殊的时期。有人支持,不会让你感受到孤军奋战。

5、反思

达利欧在《原则》中写了这样一个公式:

痛苦 反思=进步。

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复盘。通过一天的工作之后,可以发现SOP中是否有些内容需要更改的,自己的工作中是否还有问题。通过不断的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速我们的成长。

同时要知道:反思≠总结。反思是要对自己的所做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做到提到。如果只是单纯的总结就是走过场,对自己没有提高。

五、总结

人就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会进行情绪化决策。如果放纵坏情绪,导致情绪化决策,最后的结果是伤己、伤人。所以要化被动为主动,不断的通过机制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来应对每一天,效率的完成每一天的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