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郁金香露地栽培技术)

郁金香露地栽培技术

李丙新等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鳞茎类草本花卉,耐寒性极强,但不耐高温,在冬季生根待气温回升后生芽,夏季休眠 。郁金香花朵在阳光充足时开放,在阴天或傍晚时分闭合。郁金香栽植方法主要有鳞茎繁殖、种植繁殖、组织培养等,目前规模栽植主要依靠鳞茎繁殖。研究表明,郁金香种球经低温冷藏后种植,其植株子代球的收获量明显高于常温下贮藏后种植的植株 。郁金香繁殖效率较低,种球的质量至关重要,皖北地区冬季温度较低,一般室温贮藏即可满足低温冷藏的条件。

我国于 19 世纪开始引进栽植郁金香,甘肃、广东等地已成功露地栽培,郁金香种球复壮、脱毒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但国内郁金香市场主要依靠进口 ,原因在于我国郁金香种球繁殖技术落后,繁殖率较低,一个开花鳞茎一年只能产生 2~3 个子鳞茎,鳞茎退化问题阻碍自留种的应用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解决郁金香繁殖技术瓶颈,现将多年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促进郁金香产业进一步发展。

1 栽培方法

1.1 整地

郁金香喜肥沃、腐殖质多、排水好的沙壤土。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无遮挡地带,地形整理成中间高、四周低,并辅以排水沟,防止积水。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深耕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及害虫数量。按照5∶1 比例在土壤中掺入细沙,制造沙壤土,并施饼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2 种球处理

剥去待栽植种球外表皮,以便发根。因种球会携带病原菌,制备无毒种球在生产上至关重要。将剥皮后的种球浸泡于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中 20min 进行消毒,消毒后控干水分再进行栽植。

1.3 栽植

皖北地区,郁金香栽植时间一般在 12 月中旬。种球栽植按照“十字”型种植,栽植密度取决于种球的直径,一般株间距取种球直径的 2 倍为宜;如种球直径过大,为不影响花期景观效果,可适当调整株间距。采取拉线点播或者提前开沟点播方式栽植,有利于增强景观效果。栽植深度不宜太深,以种球顶部距土壤表层约 3 cm 为宜,栽植后在表土上覆一层细沙,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2 水肥管理

2.1 水分管理

郁金香水分管理坚持“气温低少浇水,气温高多浇水”的原则。种球栽植后立即浇一遍透水;之后保持充足的土壤水分,促进种球生根。出芽后至开花只要保持土壤潮湿就可保证生长;开花后控制水分,如遇严重干旱,应采用漫灌方式浇水,以保护花朵。

2.2 施肥

郁金香在栽植期要施足基肥,主要以饼肥为主;生长期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植株长势较弱,可辅以氮肥(如尿素)追施,但量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植株徒长影响花期;开花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开花效果。

3 病虫害防治

郁金香病害病原菌主要以种球携带和后期土壤滋生为主,栽植前的种球、土壤消毒工作至关重要。郁金香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根腐病、白绢病等,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喷施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清理病株,并在病株周围土壤浇灌药液。虫害主要为蚜虫或根虱,蚜虫喷施吡虫啉防治,根虱浇灌氧化乐果药液防治。

4 种球收集与贮藏

郁金香种球的收集贮藏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贮藏期间的温度、湿度等都会对种球的品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开花效果。郁金香在盛花期后便逐步干枯休眠,距离球茎 1 cm 的茎秆开始干瘪时,为种球最佳收获期。在种球收获期前半个月内不再浇水,种球应整体挖出以减少机械损伤。及时清除新挖出的种球表面泥土,百菌清消毒晾干后装箱贮藏,贮藏场所要保持通风,且在贮藏期间要定期查看种球情况,及时清除被病原菌侵染的种球。郁金香种球成熟后也可不挖出直接留作宿根。

将干枯茎叶清理后,种球留在地下,第二年气温回暖后可重新发芽、生长、开花。种球直接留作宿根可节省园林养护成本,但是此方法留种的郁金香长势、花期稍有差别,只能在林下郁闭度较高的区域使用。

郁金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郁金香露地栽培技术)(1)

5 结语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郁金香的研究工作,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多省市制定并颁布郁金香栽培等地方标准,为郁金香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综合宿州市各品种 3 年栽植表现, ‘阿波罗精华’ ‘美丽阿波罗’‘世界火’ ‘麝香’ ‘红灯’和‘范依克’等品种在长势、花期有较好的表现,适宜本地区栽植; ‘黑鹦鹉’ ‘唐吉珂德’等品种整体效果稍差。

目前,郁金香主要应用于“清明” “五一”假期等重要节日。研究表明,喷施乙炔或艳花素可促使植株提前开花,也可覆盖薄膜提温催花 。对于延迟开花,虽有研究表明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光照时间延迟开花 ,但在露地栽培中并不适用。

榆叶梅花控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