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宗祠祭祖大典(罗氏宗祠与族谱)


罗氏宗祠祭祖大典(罗氏宗祠与族谱)(1)

宗祠祭祀:“寻根”意识的强化


祭礼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仪之一,它的本质基础是宗法,人伦,而宗法、人伦又是维系家庭、家族最重要的杠杆,同样也是维系依照家庭组织,国家、社会的重要机制。


祭祖之礼可分为公祭、私祭、庙祭、墓祭、岁祭、生辰忌日祭,等等。我们这里谈的是庙祭----宗祠祭祀。


历朝历代因为以孝为德行之本,所以由爱敬父母直溯到爱敬父母,直到远代的祖宗。于是,祭祀祖宗成为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既然爱敬父母,那么,对于同根所生的兄弟自应友爱,由此类推,凡是同一祖宗生下的昆仲,理应和睦处之。


祭祖的作用在于强化本姓子孙的血缘观念,强化属于同一种族的“认同”意识,生发出同出于一“根”的自豪感,使家族成员和睦友善,精诚团结,为本家族的兴旺发达作出不懈的努力,这就是宗祠祭祀的神圣目的。


罗姓重祭始祖


北宋和颐主张祭始祖,即家庭最早的祖先,如十代同居的家庭,第一代宗子便是始祖。所以明代成化年间的理学家罗伦说:


初祖之祭,古未有也。自程式子焉,礼以义起者也;朱子废之,以疑于禘也。为义而起者,重本也,厚天下之大经也;为疑于禘而废者,明分也,正天下之大法也。二子之意,并行不悖也。

引自《罗一峰先生集》


罗伦一族的始祖罗寅,原居豫章(南昌),因避五代之乱徙至永丰,罗伦为罗寅的十九世孙、宋代忠臣“水心先生”罗开礼的八世孙。罗伦说,“罗氏之族”行祭祀初祖之礼已历“二十余世”(《罗一峰先生集》),时间当自五代之前开始,应当是可信的。


湘军名将兼理学家泽南,出自湘乡“湾洲罗氏”,其族始祖季一郎原居江西,二世华八郎、华十三郎迁于衡州,三世赐宴、赐松为从祖昆弟,始迁至湘乡,世居湾洲,历四百余年;同时迁至湘乡的,还有季五郎之孙文用,世居台洲世居台洲。两房曾合建宗祠于白竹山,冬至合祀迁湘之祖,但未特祭始祖。有感于此,罗宗南于道光廿五年发起新建宗祠,以祀始祖。他说:“念我湾洲两房,为一祖看所自出,聚族而居,世笃雍睦,祀仅及于迁湘之祖,是始祖之饷祀不修,既无以明其一本,而仁人孝子之心实不胜凄怆者。乙巳夏,余以修祀商之族,族父才老皆以为事之不容已...”(《罗山遗集.修罗氏宗祠记》)

罗姓家庙格局


祠堂建设有一定的格局。


清朝政府规定,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宗祠大堂五开间,台阶五级,东西两庑各三间,有两重南门,围以院墙,并开东西侧门;四至七品中级官员的家庙,堂屋三开间,台阶三级,东西庑各一间;八九品小官家庙,堂屋一开间,台阶一级,院子仅一道正门。

湘乡“湾洲罗氏”由罗泽南主修的新祠,结构为:“祠凡两楹,上楹为王堂,堂之内为寝室三,始祖之神居中,东以二世祖配之,西以三世祖配之,祭之日,请主出于堂而饷祀焉,取太甲‘奉先思孝’之义,额曰‘思孝堂’,摹宋朱子‘忠孝廉节’四大字于堂之两壁,堂以下两旁建军乐楼二;下楹为一堂,族事于此论断之,楷书《家训》及《宗祠仪则》悬之,俾知父子兄弟夫妇之道、人品心术之要及祭祀之仪、坐作进退之节,左右厢房为与祭者斋宿之所。”(《修祠纪事》)


祠堂一般都配有匾对。浏阳版贝“罗魁达祠”,门联为“一门忠孝;百世簪缨”,寝堂匾额为“四济其美”,中厅匾额为“善政风存”。汀潭“鼓磉洲罗氏”宗祠及元享公支祠匾对,虽经日寇破毁,仍留存不少,如宗祠寝堂匾额为“名洲世宅”(系罗典题撰并书),乐楼匾额为“光常”,门联为“琳琅旧族,鼓磉名家”。元享公支祠初堂匾额为“光昭令德”,。厅联为寝庙卜迁,兹瞰鼓磉澜回,派启湖田流愈远;墓门欣在,迩望金峦霞起,采联平地焕重光”。


正因为“立祠第一,所以奉先世神主”(《郑氏规范》),《朱子家礼》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祠堂,所以罗姓家族子孙对于修祠是怀不一种类乎宗教的热情。


明代理学家罗钦顺致仕后,于嘉靖六年“冬十一月,纠合族众改用罗氏宗祠,又与二弟协谋市地创作小宗祠。罗氏宗祠乃先公创作,以祀迁之祖,为会族之处,当时颇病其隘,欲展拓而未能,又欲别祠小宗,而地基弗便。至是,适有机会一时并举,皆所以成先公之志也。”(《整庵履历记》)


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一族,原建有宗祠,但无家神庙,遂于“嘉庆十九年建庙于木湾宗祠右侧,同治末改立陈家塘山,距宗祠里许,距诸祖墓不越二里,虽山水之奇丽远不逮祠,而基址广大则过之。”


而湘乡“湾洲罗氏”,由罗泽南发起新建宗祠,“鸠工度材,不数月面祠告成”(《罗山遗集.修罗氏宗祠记》)。对于修祠的热火朝天的场景,罗泽南专门写了一篇《修祠纪事》,作了具华体而生动的记述。


严格的宗祠管理制度


罗姓宗祠,因其家风醇厚,办事严谨,所以在宗祠建成后便制定出管理宗族事务的切实可行而又严格完善的制度。


首先是有一个为族人所信赖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有旅长、分支长、房长以及其他职事人员。如衡山县黑田罗氏就设有“征首”(即旅长),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就曾任过“征首”一职。湘潭鼓磉洲罗氏设立了宗祠“当年”(所谓“当年”者,经理祠堂一年之事也,曰“祭祀”,曰“完饷”,曰“收租”,曰“修理祠宇”,曰“查点器物”,曰“钱谷出入”。事大者传众集议,事小者“秉公径行”,因此须择“廉慎才干”之人充当)和祠堂看守人员。宗祠看守,责任重大,“司晨暮,奉香灯,严朔望,则守者有专责焉。是祖宗之灵爽藉一人之精神以萃,自非醇谨老成莫克当之,而事务殷繁,又非干办强力无由胜之,故必于本族慎择其人以充焉。”


对于宗祠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往往对于他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予以规则化,比如鼓磉洲罗氏对于“当年”,就订有〈宗祠当年经理规则〉(见附件一)。而看守人员则有〈宗祠看守规则〉,对于看守人员的选择标准、衣食来源、路费工文化娱乐活动补贴、日常任务、祠内寄居须知以及奖神事项都作了规定,基本精神就是守福祠人员责任重大,要求严格,族众应尽力给予优待和尊重,因为尊重守祠人员就是“尊宗祠”的表现。


由于祠堂是祭祀祖先、族众集会议事和教育训诫子孙的处所,因此须“礼尊而貌严”。为了保证祠堂庄严肃穆的外貌和气氛,使人油然而生敬祖畏神之心,有的宗族禁止在宗祠家庙戏里演戏和举行迎神赛会等活动。如鼓磉洲罗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季夏月望日集族众公议“宗祠永禁演戏”,违者受罚。“后有议及演戏于庙者,以不孝不敬论,为首者家法重四十板,罚争银十两入公,为从者责三十板,罚银六两入公,断不姑宽,永为法戒。”同治下年又公议禁止在家庙迎神赛会,违者“执诸祠,告于祖而责处之”。


为在经济上保证祠堂活动的正常开展,一般的宗祠和家庙都设有祀田,如鼓磉洲罗氏新屋、湖田、社山、蕨山四堂共捐置及陆续买祀田三百四十九庙二升七合五,由四堂子孙世守以作祀产,“永不售析”;又有庙神祀田二百零六亩五升七合五,“所有田业,历有老碑嵌于庙壁,约禁甚严,富不吞售,贫不析卖”(〈罗氏九修族谱〉)。但这种规定随着时势的变迁,也有所突破,如鼓磉洲罗氏于1948年九修族谱时,庙神祀田二百多亩中就已先后出售七十三亩,另有六十七亩于1943年捐入本族公立明德小学校董会接管,充作校产基金;而三百多亩宗祠祀田则全部捐归明德管理,并其春秋祭享、常年香烟及祠宇日后修整,均交由明德小学校董会经办,仍由族人临督,慎重其事。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近代普及国民教育雷厉风行的形势逼迫下,采取的“藉学保产,寓祀于教”的一种方式。


祭祖:获宗收族的重要仪典


祭祀祖先,是“敬宗收族”的重要仪典,所谓“祠堂祭祀,一家之大事也,礼虽未备,敬必有余”。(湘潭〈罗氏九修族谱〉)。各祠堂对于办祭规则、祭祀仪式、祭器设备、祠堂管理看守规则、祀田经营以及奖罚事项,都有相当完备和严格的规定。我们从罗姓的一些谱牒中,可以得到它的大体轮廓。

我们先将鼓磉洲罗氏的〈宗祠办祭规则〉抄录于下:


一、春做法原期三月十五日,近改清明日为每年春祭定期,东作方兴,与祭者恒少,故止当年四人办理;冬祭定期十月初二日,万宝告成,远近毕集,费用浩繁,故分四堂办理:凡己、酉、丑年新屋堂办,寅、午、戊年湖田堂办,亥、卯、未年社山堂办,申、子、辰年蕨山堂办。堂虽分四,祭则为一,务宜尽志尽物,恪供祭典,不得分彼此以相夸耀。其承办祭祀者,先年饮福后听本堂公择,得须熟手,善为经理,毋多派远方之人。


二、 春祭于清明前十日议事,冬祭于九月初十日议事,某日办齐品物,先数日入祠料理,毋敢怠慢推诿。


三、 祭祀费用,所派办祭者每人助钱一百文,凡与祭者每人出祭费钱六十四文,如不敷,则开销公项,此往例也。


四、牧贵博硕肥脾也,醴贵清洁芬芳也,庶馐贵丰腴而粢盛贵馨香也。至若祭毕饮福,惟是肥甘园蔬,借以醉饱,所以惜手力而节浮费云尔。


五、祭祀时,惟帐房,厨房二处最为紧要,典守者须强干细心,方不失事,一切无事等不得入此二处之房内,并不许寄银钱衣服等项,犯者罚。


六、与祭者无讼远近,况以祭之先一日入祠斋宿,务宜衣冠整肃,致敬尽诚,不许戏谑喧哗。所带跟随夫役,并宜戒饬,有犯者罚其主人。


七、交祭费时必领一小票,于坐席时照验,原以防闲杂人混入饮食并夫役无知乱入席中。


八、饮福后惟司事及派定算帐者、远方不能归者仍突于祠,其近处与祭者各宜归去,有不遵者罚。


九、族人有是非口角当入祠理论者,有许于祭祀时言及,或先期后期可也。


十、办祭者经管银钱、买备货物,不可、苟且。或数目不清,则经物者垫赔;若以少报多、存私入己,一经查出,从重罚治。”


至于宗祠祭祀,无论春祭,冬祭,均应“先期宗子率助祭及执事人等斋宿于祠内,鸡鸣而起,咸盥漱衣服,执事者各执其事,戒各房子孙务宜肃静,毋得喧哗”,早饭前至中堂行礼,“行礼者只呼世派序立,毋得越位,”礼毕少休,然后早饭,后至者于阶下行四拜礼,“日中馂(吃祭神用过的食品)坐席,照派以大宗房嫡长子孙,祭祀“仪节”如下:


“发鼓三通。奏乐。执事者各执其事。序立。主祭孙就位。四堂分献孙各就位。以下各照世派就位。降神。鞠躬。拜兴(凡四)。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盥洗所。盥洗。复位。诣香案前跪。焚香酹酒。俯伏。兴。平身。复位(司祝诡告曰:今以吉辰有事于祠,敢请历代神主进莅几筵)。参神。鞠躬。拜兴(凡四)。初献礼。执事者进馔。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跪。斟酒。祭酒。奠酒。读祝文。俯伏。拜兴。鞠躬。拜兴(凡四)。复位。亚献礼。执事者进馔。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跪。斟酒。祭酒。奠酒。俯伏。兴。鞠躬 兴(凡四)。复位。终献礼。执事者进馔。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跪。斟酒。祭酒。奠酒。俯伏。兴。鞠躬拜兴(凡四)。复位。行侑食礼。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侑食。点茶。复位。主祭以下皆跪。司祝合门。祝噫矣启门。主祭以下皆复位。主祭孙跪。以下皆跪。饮福酒。祝遐祠(祖考命司祝承致多福,干女孝孙,来女孝孙,受兹百禄,宜稼于田,眉寿无有害,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兴。告利成。辞神。鞠躬。拜兴(凡四)。焚祝文。纳主。撤馔。礼毕。


祝文:维年月日,主祭嗣孙某敢昭告于历代祖考(妣)之前,维孟冬(季春)追感岁时,不胜永慕。谨酒洁牲、粢盛庶品祗荐岁事。尚饷!”

(以上录自〈罗氏九修族谱〉)


祭祖是一种祖先崇拜。重视祭祖的目的,就是培养族人的共同意识,把同一祖先的后人团结在一起,所谓“聚族敦宗”,也就是迈克尔.米特罗尔等在〈欧洲家庭史〉中所说的:“祖先崇拜通常在培养家系观念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祖先崇拜,家系将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联系在一个共同体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