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

龙。

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龙文化的历史渊源颇深。早至甲骨文时期,就可以看见“龙”的象形字。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1)

图 | 甲骨文中的“龙”

有的学者认为,龙文化有可能源于图腾崇拜。这种文化被保留传承了下来,闻名中外,因而我们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今天,我们不难在文物中发现龙的身影。在这之中,有一件国家瑰宝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也跨越时代重现了祖先工艺技术。

它便是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玉龙。

细看玉龙

碧玉龙,通高260毫米。其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它的躯体卷曲如钩,全身光洁明亮,雕琢精美。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2)

图 | 玉龙 |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它的双眼像水滴一般,脊背上鬃毛飞扬飘逸,好似在水中游弋,又像在云中翻腾。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3)

图 | 玉龙的眼睛 | 选取自视频《国博珍藏云欣赏》

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它的背部有一个精致的小孔。如果引线穿孔将其悬挂,玉龙的首尾两端刚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4)

图 | 悬挂玉龙,首尾持平 | 选取自视频《国博珍藏云欣赏》

精雕细琢,巧夺天工!这让人不得不惊叹祖先的手工技艺之高超!

玉龙与红山文化

这件玉龙文物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而它的出土地也因此被称为“中华玉龙之乡”。

这里的红山文化称得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主要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以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为中心分布区域,松山区为核心分布区域。

其年代跨度为公元前4710年到公元前2920年,是一种农耕经济发达的原始文化。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5)

图 | 红山文化还原 | 选取自节目《文化大百科》

红山文化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比较发达。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之牧、渔、猎并存。其有璀璨的陶器文明,并兼有细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一时期的玉雕工艺水平很高,通过磨制加工而成。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已达近百件,件件都足以展现精美的艺术价值。这其中,除今天所提到的碧玉龙外,还有玉龟、玉鸟、勾云形玉佩等。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6)

图 | 勾云形玉佩 |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而在这之中发现的碧玉龙,是红山文化中的重要文物。它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印证了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渊源历史。

碧玉龙像是拂去远古文明尘封已久的神秘,寻着这条线索,我们逐渐发现了更早的龙形踪迹。

玉龙与早期玉文化

红山文化出土的碧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生机勃勃。

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重点部位突出,展现着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

龙虽然只是我们传说中的神兽,但碧玉龙所展现的形态,活泼生动,拙朴豪放。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7)

图 | 选取自内蒙古新闻联播

纹饰也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思想、审美,以及信仰。红山玉器的表面多光素无纹。

玉龙的额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网纹,和表现眼部、牙齿的细暗纹,通体光滑。同时,玉龙还应用了瓦沟纹,即在圆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匀称的凹槽形纹饰。有些浅浮雕纹理若隐若现,眼观甚至不易看清,用手触摸反而触感明显。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8)

图 | 选取自内蒙古新闻联播

红山玉器各部位过渡也十分自然。且,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不过目前尚不知这种穿孔的玉器的具体作用。

沁色也能体现古老玉器的年代,更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因时间久远,外部侵蚀条件下生成的沁色,常伴有侵蚀的共生物质。

诞生于红山文化的玉龙,于墨绿色通体上常见不同色沁出现于皮壳之下。

中华第一龙是什么特点(玉见龙它为何被称为)(9)

图 | 选取自内蒙古新闻联播

因玉龙埋藏多年,表面有后天形成的自然旧色和包浆。玉龙的包浆较厚,分布均匀自然,甚至有自内而外的统一光泽。这是不同于抛光后呈现的玻璃光的。

玉龙与龙文化

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红山碧玉龙,表现了中国早期的龙的形象。它的身上充满了力量,寄托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虽然后来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踪迹,但红山碧玉龙的地位无法改变。

//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龙的形象不断演变,

其神话色彩逐渐淡去,

但它的文化内涵、

思想意蕴却愈加丰富。

踔绝天工传万代,

蛟龙得水铸千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