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为什么说“夸张”是一种增强艺术效果的重要的艺术手法

一.什么是夸张的艺术手法?夸张在各艺术门类的运用和艺术效果?

所谓夸张,就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性质做必要的扩大和缩小以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从而更有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分析事理,为表现作品的主旨服务的一种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提起夸张,一般就会认为,仅仅是一种遣词造句的修辞方法。实际上夸张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手法不仅普遍运用于人类的语言交流中,而且很早就存在于各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中

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及其现代的动漫艺术等,均把夸张艺术手法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以此来感染震撼人们的心灵。

1·夸张具有传神的作用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

这幅古老洞穴的壁画:以简练的笔画,于夸张中显现出人在狩猎中的传神情态

人类很早就懂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记下生活中的情景。各国的古老的洞穴中的壁画、岩绘就证明了这一点。请看下面这幅古老洞穴的壁画:以简练的笔画,于夸张中显现出人在狩猎中的传神情态。没有夸张就不可能达到神似。也就是说夸张具有传神的作用。

2·夸张具有调动鉴赏者丰富想象的作用:

现代绘画艺术更是把夸张艺术自觉地运用到了极致。请看下面这幅图画: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2)

这幅画就选取了“有包孕”的那一片刻

前人论画,认为画家应该挑选整个动作中“有包孕的片刻”来刻画,所谓“有包孕”就是最富有内涵的意思,所谓“有包孕的片刻”,就是最有含义,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比如画一个事件,就不可画顶点,画矛盾已经解决,而应该选取其中一个,最能体现该事物的前因与后果的那个片刻,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个片刻呢?因为绘画(连环画除外)与诗歌和文章不同,他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来表现事件场景或动作中的连续发展,绘画只能选取其中一个小片段,如果这个小片段缺少“包孕”,就没啥含义,那么画出来就会是淡然无味。关于“有包孕的片刻”这一理论在莱辛的名著《拉奥孔》中有详细的论述。我国古代的论画,虽然没有“包孕”这个词,但也讲过类似的见解。

这幅画就选取了“有包孕”的那一片刻,这幅画面中有强悍的大老虎和弱小、稚嫩的小动物(可能是它的爱子小老虎,也可能是其它的不知深浅与忧患的“小家伙”)的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所形成的意境,具有夸张的特色,运用了“大”与“小”、“强”与“弱”、“白色”与“”黄色”的强烈反衬,在这种夸张的反差中,调动了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落入虎口?还是投入慈母的怀抱?或是“小家伙”临危不惧?还是自不量力?这是既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又超乎现实的夸张的艺术再现,成就了该画的景不盈尺,游目无穷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夸张具有调动鉴赏者丰富想象的作用。

3·夸张具有幽默、诙谐、趣味性的作用:

我们再看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更是夸张的艺术。请看下面这一杰作: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3)

在幽默与趣味的体味中感受到马三立先生的内在神韵

这座马三立i泥雕抓住了马先生的外貌特征将其头部及其耳朵的比例扩大从而在幽默与趣味的体味中感受到马三立先生的内在神韵。

另外,泥雕、石雕,根雕等经常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幽默、诙谐、趣味地传达出人物的性格、气质。

人物漫画、连环画、动漫、皮影等艺术形式也经常运用夸张艺术手法,达到既揭示人物性格,又增强故事情节的幽默、诙谐、趣味性,使观赏者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这幅是我国传统的皮影艺术。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4)

夸张的一举一动是多么传神!生动、形象、有情趣是皮影戏的特征。

夸张的一举一动是多么传神!生动、形象、有情趣是皮影戏的特征。

请看下面这幅连环画:“盘古开天地”中的一幕,夸张的艺术手法吸引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5)

好威武呀!

下面这幅是动漫中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幽默、诙谐、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6)

瞧,力大无比!

在人们的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也会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引起对方惊醒,和表示对某人某事的褒贬情绪,比如:“你捅破了天,大祸就要从天而降!”、“他这个人啊,名声很臭——迎风臭八里!”

这说明夸张的艺术手法源于社会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事、情、理的认识。为突出事、情、理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情达意技法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王充《论衡.艺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文学作品中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一)·我国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谈夸张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7)

夸张“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刘勰《文学雕龙.夸饰》)

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大约是自从人类开始有艺术,它就产生了。

刘勰认为:“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刘勰《文学雕龙.夸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此,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描叙到事物的声音形貌的,只要用文辞表现的地方,夸张的修饰长期被运用。”

他还说,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书》之类,就有夸张。

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他说:所以形容高峻就说,“山高能够顶到天”;评论狭窄就说“黄河里放不下一条小船”;说到多就说“子子孙孙有千亿”,说到少就说“人民没有一个留下来”;讲洪水围上了山陵,举出了“滔滔的洪水淹没天空”的说法;讲敌人前军倒戈杀得血流成河,就说“血多得可以把杵棒都漂浮起来了”。这些言辞虽然很是夸大,但对表达文义并没有妨害。

岂止是无害,夸张还大有好处,好处就是“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刘勰《文学雕龙.夸饰》),就是说,可以把深藏在事物里面的东西明显地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死滞的东西飞翔起来,使盲人睁开眼睛,使聋子受到惊骇,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你看,刘勰的这两句解释夸张手法效果的话本身就运用了夸张手法。

(二)夸张的表现形式:

1·数量的增减法

夸张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数量的增减一个是事理的改易

我们先看数量的增减法:

为了突出强调某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候不必拘泥真实的时空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抒情表意的需要,把客观事物放大或缩小。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8)

李白的《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夸大名句

A.这种数量的增减是作者情感世界中的膨胀和缩小

例如李白的《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夸大名句 ,为了突出燕山之寒冷把雪花放大了,说是“大如席”。但是这首诗结尾的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其意是说:“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把滔滔黄河之水缩小了)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难以抑制。”

这里不仅用了夸张,还有对比反衬: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可不谓大,但是一捧土就可以把它堵塞住了,可是我和丈夫的生死离别之愁绪却难以抑制住。

这同样也是夸张,只不过是包含在其他手法当中(用典、反衬),把事物缩小罢了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9)

“离天三尺三”既缩小了山和天的距离,又夸大了山的高大巍峨。

再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里则更是缩小和夸大的巧妙结合“离天三尺三”既缩小了山和天的距离,又夸大了山的高大巍峨,运用这种夸张手法,作者描写了红军履险如夷,飞驰过山的情景,抒发了胜利的喜悦和豪情 。

抒情作品中夸张,总是与作者在特定情形下的主观感受相联系的,是客观事物,在作者情感世界中的膨胀和缩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者情动思涌脱口而出,是在情感波澜推动下的想象的真实的体现,只有这种激昂之言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内心的感受,假如把“白发三千丈”写成“白发三尺长”,就不能表达出愁之深切。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0)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是杜甫《古柏行》中夸张艺术的名句

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是杜甫《古柏行》中夸张艺术的名句,沈括是科学家见到这诗句,便批评说:“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乎?”他认为直径七尺,高度达“二千尺”这棵柏树不是太细了吗?

杜甫这两句诗是对孔明庙的古柏的描写,是用来象征孔明人格的伟大,如果只是依照生活的实际状况来写,孔明庙的古柏有多粗,多高就写多粗多高,或者按照沈括讲的直径七尺的应有高度去写,对于生活事实,倒是符合了,但孔明的伟大人格和杰出的才能却难以显现出来了,即使显示出来,也难以具有这样宏大的气派了,这首诗也就很可能显得平淡无奇,不会成为传留千古的佳作了。

所以懂得艺术规律的胡仔转引宋范温《诗眼》语说:“不如此,则不见柏之大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我觉得再加一句:“不如此,就不能表达出杜甫对孔明的无限敬仰之情。”

所以,好的夸张,应该是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把作者的感情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B.夸张手法可以把无形的思想情绪变成有形可感的具体形象

为了突出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怀,而主观情怀是无形的,所以就需要借用具体的形象变无形的主观情绪为有形的客观形象。

有时表现同一思想,用和不用夸张 效果就不一样,请看下面这两首小令: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1)

对“大鱼”极尽放大夸张之能事,就把他放荡不羁、鄙夷荣华、蔑视权贵的思想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元代王和卿《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译文 :

大鱼力量胜过了那神鳌,力气之大可以砸碎风浪,即使背负着蓬莱岛也轻而易举。万里夕阳都无法照全它的身影,只能见到它高耸的华美脊背。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姜太公要怎么钓呢?

再看明代的王九思《沉醉东风》:

“有时节露赤脚山巅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戴什么折角巾,结什么狂生袜,得清闲不说荣华。提起封侯几万家,把一个薄福的先生笑煞”(《沉醉东风》)。

这两首小令都是表现作者对现实表示不满,寄情山水,放荡不羁的落拓性格,抒发作者鄙夷荣华、蔑视权贵的思想情绪,但前者由于大胆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再巧设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胜过了那神鳌的“大鱼”,于是对“大鱼”极尽放大夸张之能事,就把他放荡不羁、鄙夷荣华、蔑视权贵的思想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艺术效果就非常的强烈,而后者如实的写自己如何做,没有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没有比喻、象征,只是直抒胸臆,发牢骚,即没有借用具体形象把无形的思想情绪展现出来,艺术效果就略逊一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夸张常常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怀,而主观情怀是无形的,所以就需要借用具体的形象变无形的主观情绪为有形的客观形象,因此夸张又往往跟比喻联系在一起,但它跟一般的比喻是不同的,一般的比喻是以此物比彼物,关键是找到事物形上的相似点,喻体是独立存在于本体的。而在夸张的比喻中,喻体和本体结合的非常紧密 达到水乳交融的合而为一的地步,它们之间相似点在神上,因此更多带有象征的色彩

上面所说的大鱼完全是作者放荡不羁、鄙夷荣华、蔑视权贵的精神象征,而并非取其形体上的相像。又如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上李邕》),大鹏的放大的夸张之形态,象征着李白搏击云天,气凌穹宇的精神。

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落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与其说是比喻,不如说是夸张,因为他们不是简单的:“说不清,打个比喻”其作用不光是唤起人们的联想获得形象的感受,而是借用具体的物象,把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不可名状的强烈的愁思,形象地显示出来,在这里物象完全是愁思的外化,而不仅仅是比照的喻物。

C。还有一种夸张并不靠比喻或者象征来表现,而是以“增语”、“壮词”的形式来出现的

具体地说,就是 “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的方法(《论衡.艺增》)

比如“愁来饮酒二千石”,“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都是用扩大数量的方法来进行夸张。往往抒情的作品常运用此法。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2)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一句运用超前夸张。

请看范仲淹的《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的下片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一句运用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就把诗人“愁”情之深表现的淋漓尽致。

3.夸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事理改易法

就是故意改变事理(这里不再是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而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了)违反事物的常理,把事物的某些特点突出地强调出来,它虽不合理,却合情。即事理改易法夸张

这种夸张技法在叙事作品中运用得较多,它是作者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重要的手段,人们往往因为他合情而不觉得悖理,反而因之却获得强烈的印象。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3)

碧血飞空,六月血降,三年大旱是事理改易法的夸张

比如《窦娥冤》中,窦娥在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若果一腔怨血愤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按道理说,碧血飞空六月血降,三年大旱,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无头愿”。是强“神”所难的无理要求。但是作者为强调窦娥的冤屈,满足观众惩治元凶的愿望,就让他们一个个地实现了。这种大胆的夸张一方面,有力地烘托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表现了人们憎恨黑暗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感天动地窦娥冤”多少年来,人们不但不觉得这一夸张的情节不合事理,反而为之拍手称快,这恐怕是窦娥冤之所以成为千古不朽之名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在喜剧性作品中,运用这种改变事理的夸张手法更是突出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外国文学当中的几个著名的吝啬鬼:阿巴公、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都具有夸张了的性格。果戈里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家藏万贯可穿的像个乞丐,一个牙刷要用很长时间。我国古代文学中也不乏吝啬鬼的形象,像是严监生、禁魂张等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闭不上眼,原来是发现油灯有两个灯捻在燃烧——费油。灭掉一个才瞑目,这种事理改易的夸张,看似不合理却将人物的贪婪、吝啬的性格表现的入木三分。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4)

事理改易法夸张,使我们对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残暴本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元末明初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出自元代的《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从事理上讲,无论怎么贪婪的人在这微小几处,能捞到多少油水?然而几个动词夺、

削、刮、觅、寻、劈、刳的连续并列运用。就把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残暴本性揭示得活灵活现。

4·在童话、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夸张的艺术手法是普遍大量存在

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再赘述了。

三.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夸张,要受生活的制约。客观生活是夸张的现实依据

诗人虽然不需要尺尺寸寸地符合生活实事,但是生活的依据却不能须臾离开,事物的本性也不能有任何的违背。如果违背了,就要成为空话大话。

白发是长的,皮球是圆的,因此写“白发三千丈”是可以的,写“皮球三千丈”就不能够了。太阳是热的,月亮是冷的,写“赤炎炎似火烧”是可以的,写“明月炎炎似火烧”就不像话了,所以夸张只能是事物的实有特征的延伸,扩大或缩小,不能无中生有。

鲁迅说的好,“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二).夸张,还要受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的制约,并且要符合人们的心理状态。

如写欢笑的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因为是人们真情流露,表现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所以并不显得空泛。而且由于人们的心理——“笑”是一种轻快的情绪,所以只是把“笑”写出来就是了,不必去形容“笑”有几斤几两?

写“愁”就不同了,固然有一些是把“愁”一说足就够了,但是也有不少诗对于这个“愁”字是形容又形容,渲染又渲染,夸张又夸张。愁有多长?

李白说“一水牵愁万里长”;愁有多重?李煜说“云笼远岫愁千斤”。

陆游有“闲愁万斛酒不敌”,“十丈愁城要解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

李清照 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夸张是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15)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些诗句为什么我们不会感到虚假,不感到是空洞的大话,是因为他表现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为什么对“愁”能够做出如此夸张的描绘?这首先当时要归之于客观原因,是因为在旧社会,一些诗人特别是进步诗人,欢乐之时少,忧愁之时多,从生活中得到的感受,经常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平,思想情绪经常是巨大的悲愤和忧愁。陆游愁的是国家的土地,没有得到收复。“愁”愈甚,就愈显得诗人忧国之情深。也因为人们的心理状态,愁的东西不像笑那么轻快,愁起来,内心情丝千丝万缕,似乎有长度的样子,愁起来心情沉重,又似乎有无限分量和重量的样子。这大概就是诗人能够把“愁”这个抽象东西夸张描绘得那样具体形象的心理上的依据吧。

(三)夸张,还要符合艺术形象自身的逻辑。举例来说,宋朝有人写了一首咏竹的诗,其中有两句:

“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作者自鸣得意,以为写的挺不错,可是著名诗人苏东坡一看,看出毛病来了,指出:“好则极好,则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也。” 东坡批评是对的,不管到哪个青青绿绿的竹园看看,总是叶多干少,你要说竹叶是“千”,那你就不能写竹竿是“万”,反过来,你要写竹竿是“万”,那你就不能同时又写竹叶是“千”。十条竹竿才一个叶,总是不合逻辑思维。刘勰说:“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是很有道理的

总之,高尔基是坚决反对那种“事实的文学”他认为那“完全是自然主义地最粗率、最不幸的'偏向'。(高尔基《给青年作者》)

夸张可以使所描写之人之景达到形神兼备;

夸张可以使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

夸张可以使社会的本质显得突出;

夸张可以使人外貌与内心世界表现的更典型更理想;

夸张可以化抽象为具象,使无形的情思物化,而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夸张可以把自然界的景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瑰丽多彩;

夸张可以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