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里的萧红是怎样的一个人(萧红的呼兰河传众生百相)

《呼兰河传》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与其说《呼兰河传》是部小说,我想倒不如说是作者描写儿时故乡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的散文集。

初读尚有幽默风格可见:斗大的牙齿广告、当爹的小学生都让人忍俊不禁;越读沉重压抑的感觉越强烈。

闭塞、封建、愚昧、麻木、冷漠,一个个词语突兀地蹦了出来,不禁为作者孤独寂寞的童年和爱恨交错的故乡唏嘘不已。

自私自利,麻木不仁:东二道大街上的大坑、卖麻花的小贩、“反正也不是我吃”的粉丝商人,吃着瘟猪肉还自欺欺人地麻醉自己,人们没有觉得生活有什么不同,依旧平静地活着。

愚昧迷信让人如此疯狂:扎彩铺的生意火爆,活人烧给死人的奢侈品做出了花样,“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是否有鲁迅的风骨?难怪是鲁迅先生的弟子了。

最让我痛心的就是团圆媳妇的死。围绕着这个苦命的童养媳,作者用平静的近乎冷漠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残害少女的罪恶。吝啬的奶奶婆,凶残的婆婆,草菅人命的假郎中,贪婪疯狂的抽贴的、跳大神的,麻木的乡亲,幸灾乐祸的看客......字字见血,如刀锋划过,解剖的是社会的黑暗、人性的丑陋。吃人的社会,让人吃人成为常态,读后仍觉脊背发凉。

一个社会,如果是少数个体不幸,那是个体出了毛病,如果人人皆不幸,那是社会出了毛病。

疼痛不可怕,对症下药罢了;麻木才可怖,不知从何下手。

聊以为幸的是在这样的呼兰河故乡,还有祖孙情可以姑且暖暖心,还有冯歪嘴子不屈的腰板可以壮壮胆。

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荒凉、寂寞、孤独,经历了那么多的人间悲剧,虽然记录的是呼兰河这个微若尘埃的弹丸之地,但窥一斑全一豹,折射的是这个社会的沉沦和悲哀,大概这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光景吧。

呼兰河传里的萧红是怎样的一个人(萧红的呼兰河传众生百相)(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