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在跳广场舞(居民为躲魔音斗智斗勇)

居民为躲“魔音”斗智斗勇广场舞“主角”也盼早日解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男女老少在跳广场舞?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男女老少在跳广场舞(居民为躲魔音斗智斗勇)

男女老少在跳广场舞

居民为躲“魔音”斗智斗勇

广场舞“主角”也盼早日解决

本报记者 夏凌

强身健体、促进社交……有着这些“标签”的广场舞,已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这些美好词汇中,也有一个刺眼“标签”——扰民。

衢州41岁的郑女士是位高中教师,她说,晚上出门散步,想要静静可太难了。无论公园还是广场,只要是空地,几乎都能看见广场舞的队伍。关键是,音响声巨大,她常常一边吐槽旋律太“土”,一边跟着哼起了“洗脑神曲”,有时连步伐都跟上了节奏。这让郑女士哭笑不得。

郑女士说,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天做作业都不堪其扰。为此,她把家里窗户都换上了隔音更强的玻璃。

如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正在征求意见,郑女士表示,确实该管管了。

广场舞扰民真的那么严重吗?广场舞“主角”们对扰民一说怎么看?为此,记者采访多位热衷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及广场、公园周边区域的居民。对广场舞过度扰民行为进行处罚,受访者中9成都表示赞成,包括跳舞者本身。

受影响居民:

大多默默忍受 甚至为此搬家

30岁出头的小张是个程序员,虽然常常加班,但他说,如果没有楼下准时响起的“神曲”,他也许能早点下班。

小张公司楼下有个广场,每天傍晚,是他工作效率最低的时段,因为广场舞音乐吵得他无法集中精力。小张曾找大楼物业,甚至城管部门投诉过。但管理人员来了,也只能劝跳舞的人将音乐放小声些,等他们一走,音量又会逐渐升高。

同样深受其扰的刘大伯虽然从未投诉过,但他说,不是自己习惯这种噪音污染,只是见身边一些人投诉多次都没有解决,只好默默忍受。

忍不了只能换工作或搬家,古筝老师小孔就是其中一位。小孔在家练琴时,常常会听不清自己的琴音,她说,与其花大力气和噪音抗争,不如趁早搬家。小孔的新房已在装修中,她说争取10月就搬走。

随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深受“魔音”困扰的居民看到了希望。70岁的傅阿姨已被广场舞噪音困扰十几年,她说自己平时睡觉早,有时晚上八九点,楼下“神曲”还在继续,她只好紧闭门窗。傅阿姨说,同样是老年人,她很理解发展兴趣爱好和社交的需求,她也不希望热爱跳舞的老年人因此受到处罚,但希望能以此起到预防和警示的作用,让他们跳舞时多考虑一下周围居民的生活。

广场舞主角:

一直尝试解决 还没找到好方法

4年前,63岁的徐阿姨从老家来杭,帮忙带孙辈。初到杭州,因为没有朋友,徐阿姨常常感到孤单,她总盼着孙子快点长大,早点熬出头。

一次傍晚出门散步,徐阿姨在家楼下广场上看到有人跳广场舞。因为年轻时对舞蹈、音乐就有兴趣,她便站在队伍最后,跟着舞动起来。自此,徐阿姨找到新乐趣。

每天晚上6时30分,徐阿姨都会准时下楼跳舞,音乐响起的那一刻,积蓄了一天的疲惫仿佛都抛诸脑后。徐阿姨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小姐妹,她们常常会交流舞蹈动作,有时也会相约外出逛街。

不过,徐阿姨说,广场舞给她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人造成困扰。有几次,她带上小孙子一起玩,结果,孙子一直拉着她的手说,太吵了,想回家。

一支广场舞团队的领舞王大姐说,他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他们先是尝试把音响音量调小,但有时周围环境的嘈杂声会覆盖掉音乐,听不清,跳起来就一团乱。也试过用耳机,但经常跳着跳着就滑落下来。王大姐曾经询问社区,有没有环境相对安静、封闭的,比如地下或室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

徐阿姨说,能找到一个爱好、交到一群朋友不容易,希望能多点理解,也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旁观者:

处罚不是目的 找到平衡点是关键

黄女士虽然没有广场舞“扰民”的亲身感受,但她从新闻上看到不少极端案例。有人为了赶走广场舞团队,用水枪朝楼下喷水;还有的拿出高音喇叭,和广场舞音响比谁声音大;甚至有人在地上写骂人的话,或在跳舞的场地泼废机油。黄女士说,虽然这些行为太过激,不可取,但能看出,广场舞噪音确实给许多人带来困扰。如果放任发展,也许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对抗事件,导致两败俱伤。

对此,黄女士认为,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中,对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进行规范,很有必要。

市民周先生则更多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周先生经营着一家小卖部,附近就有一个小广场。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人在跳广场舞。周先生指了指其中一位大姐告诉记者,这位大姐几乎每天都来,有时会到他的小卖部买东西,两人就聊上几句。这位大姐是独居老人,丈夫早年过世,子女都在外地,除了跳舞,她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大姐告诉周先生,每天就盼着晚上跳舞,有人说说话,还能活动活动身体。

周先生说,如果因为处罚,有些老人不得不放弃唯一的爱好,也很令人惋惜。他认为,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既让老年人发展兴趣爱好,也不对其他人造成困扰。

来源: 浙江老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