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危筛查有什么用(高危儿的早期筛查方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危儿成功分娩。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出生约2000万新生儿,在这2000万新生儿中,约有10%属于高危儿。

有学者报告脑瘫中40%是早产或出生体重<2500g的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脑瘫患病率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40-100倍;出生体重<1500g仅占存活新生儿的0.68%,但占脑瘫儿的28%。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具有各种可能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他们可能在婴儿期表现出临床异常,但还不足以诊断脑性瘫痪;也可能临床表现正常。

高危儿的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围产儿,定为高危儿。

1、疾病史: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患、吸烟、吸毒或酗酒,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等;

2、母孕史: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母孕期有阴道流血、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3、分娩史: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4、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性畸形等。

高危儿早期的表现:

1、生后 情绪不稳定、易惊吓、易哭闹、易激惹或过度安静;

2、睡眠障碍(夜间睡眠时间短,易醒,易翻滚);

3、吐奶频繁或喂养困难;

4、对声、光反应强烈或无反应;

5、喂奶时不注视人脸、眼球转动不灵;

6、头后背,憋气;

7、四肢过度紧张(显棒状)或过度放松;

8、下颌、手脚频繁出现抖动。

高危儿家庭监测十条:

如果您的宝宝有以下一条表现,应认为有脑病或发育异常可疑,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给您的宝宝留下终生问题。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不能注视追视;

3、3个月不能抬头或头明显后垂,对声音无反应;

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不能支撑与抬头。不能转头180º,不能转头寻找声源;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8个月不能独坐;

9、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和四肢繁抖动;

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儿童高危筛查有什么用(高危儿的早期筛查方法)(1)

儿童高危筛查有什么用(高危儿的早期筛查方法)(2)

高危儿筛查五步法:

1、视、听感觉检查 在小儿清醒状态下进行。

(1)视反应检查: 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视。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与头部跟随红球转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3-4个月小儿追视并转头180度(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听反应检查:小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粒的硬塑料盒(在摇动时可发出高声调的“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或右耳10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音一侧。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4个月后头不能转向声源。

(3)人脸反应检查: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小儿头颈后部,保持头正中位,使其成半卧位,检查者在距小儿脸前20CM处发出屈曲去、柔和的声音(如来-来、来),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情况,这是视和听的综合反应。

正常:1个月小儿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4个月后能追视并转头180度(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人脸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拉起抬头检查 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或上臂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至坐位观察竖头情况。

正常:0-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能竖头5秒钟;2-3个月小儿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与躯干呈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0-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竖头不稳。

3、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检查 小儿置俯卧位,在头前上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儿抬头和手支撑情况。

正常:0-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胸部离开床面;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异常: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3-4个月小儿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

4、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被动活动肢体时所感觉到的阻力,可通过被动的屈曲。伸展、旋前、旋后肢体来了解肌张力情况。正常肌张力是在活动肢体时没有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肌张力异常有以下3种类型:

①张力增高:活动肢体时,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②张力降低:活动肢体时,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③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

婴儿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高,以后随着月龄的增长,肌张力逐渐降低而转为正常,婴儿脑损伤时肌张力异常在生后的2-3个月内可不太明显,以后慢慢的出现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5、异常姿势检查 由于肌张力异常和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脑损伤患儿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常见的异常姿势有以下几种:

(1)持续头背屈:仰卧位拉起或抱起婴儿时头明显背屈;

(2)4个月后手仍紧握拳或拇指内收;

(3)两上肢硬性后伸;

(4)下肢硬性后伸;

(5)角弓反张:头背屈,上肢硬性后伸,下肢硬性伸展;

(6)尖足:6个月后,扶小儿腋下直立位时,两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落地,同时伴有足背屈角增大或肌张力增高者为异常。但需排除姿势性尖足(足背屈角小于70度,肌张力正常者)

如果以上五步筛查法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家长们需要及时到相应的医院进行专门的筛查和评估。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