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扭亏为盈专家详细解答(如何做到可进可退)

如何实现扭亏为盈专家详细解答(如何做到可进可退)(1)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孟子》。

有一天,孟子对齐国的一个叫蚔蛙的官员说:“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蚔蛙这个人本来是在灵丘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后来请辞了职务申请回到国都来担任掌管司法刑法的官吏。

孟子说你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这样可以经常见到齐王,给齐王提一些好的为政建议。可为什么数个月过去了,却没见到你谏言呢?

孟子这是在从侧面鼓励他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君王做出政绩。

蚔蛙听到了孟子的话似乎是有所反思,于是就跑去给齐王谏言,结果齐王没有采纳,蚔蛙无奈只好辞职走人了。

后来齐国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开始传闲话,说这位孟先生说教别人倒是有一套,就是不知道他自己做起来又会是如何呢?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如此,喜欢用事实说话,凡事都要讲成绩。

孟子常年游说说教,但自己本身却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政绩,而且之前还曾瞧不起齐国前朝名相管仲,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所成就的霸业在自己看来易如反掌,口气着实不小,所以此时难免会遭到质疑。

孟子的学生公都子见大家对老师的谤声四起,赶忙跑去告诉了老师。

孟子听到后说:“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他说身居官位的人,如果没有能力去尽到自己的职责,那么就应该主动辞去官位。有谏言监察职责的人,如果不能做到有言必谏,也应该主动辞职。

这是典型的儒家的责任观。很多人看儒家总是在强调“事君”、“尽忠”便认为儒家观念是非常死板愚昧的,但其实并不是。

儒家的情怀远没有这么狭隘,在儒家的观念中,做官从来不是为了权势地位,做官只是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的一种途径。

如果我们得到了官位,君王赋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尽到职责。而如果我们做到了尽力却仍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就不应该继续贪图权势,果断让出位置来。

我们读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后世历朝历代都在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什么样的官才是好官?真正的好官并不是单纯忠于君王,而是应该忠于百姓,为官者只有心存为天下百姓和江山社稷负责之心才能称的上真正的好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很多名臣忠士上朝前会备好棺材,交代好后事。他们就是宁可惹恼君王掉了脑袋也要进献忠言,而不是一味巧言令色去讨好君王。

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和原则性。

而孟子对于这些问题就看的非常清楚,根本不在意别人的质疑,之后他说:“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

我有没有官职,也没有谏言的职责,外乡百姓一个,岂不是想进就进,想退就退?换言之我去劝导官员,并不是我的职责,我只不过以路人身份随口提了个建议,接受与否全在于官员自己,有什么可以被毁谤的?

这就是儒家思想灵活的一面,信仰坚定但处事立场灵活,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所以绝对不会被世俗中的名利和地位束缚住手脚。

君王如果有道,能够给我实现王道政治的平台,那么我就效忠于你,如果在你这里实现不了我的理想,那么我就选择退出。

这里也就可以看出原始儒家是一种独立的思想学派而非后世误解为的统治工具,人们看到的那些压迫百姓的封建礼教并非孔孟的正统儒家,而是后世被统治阶级刻意歪曲改造过的,这种误会一定要解开。

对于这种精神,孔子也曾告诉弟子原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谷就是俸禄,一个君王的为政路线如果处在正轨上,在为百姓谋福利,那么为这个君王做事,享受他给的俸禄是可以的。

而如果一个君王不走正道,不顾百姓的利益胡作非为,那么此时若还领着他给的俸禄为他做事,那么这就叫可耻。

其实,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很多时期包括当代都是比较缺乏的。

所谓进退之道,是有进亦有退,但现实中人们却往往进容易,退不出来了。

因为迫于社会客观状况以及利益因素的诱惑,人们很少能够真正为了做事而做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过去的人们都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是真正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做事情去学习有用的东西。而现在人是在学什么呢?

都是学给别人的,小时候给父母和老师学,到了大学东拼西凑搞论文,有几个是在真正在研究学术课题呢?

显然很少,老师是为了职称,学生是为了文凭。热热闹闹一顿折腾,到头来真正又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呢?

再比如笔者向来是反对现在教育中英语的占比的,语言的本质就是工具,学习语言只是为了能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译工具也日渐智能,那么为什么还要让英语在教育中占有如此大比重呢?

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而学习语言,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在别人面炫耀一番呢?

这些问题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但凡是都是有两面性的,儒家的这种精神独立如果把握不好,那么很容易会产生出另一种极端观念,那就是傲。

自恃其才,对别人的意见不管不顾,凡是总要拿精神自由、独立来说事,甚至将先哲的思想当做借口来任性妄为,这就又走歪了路。

所以正统孔门儒学虽强调人在精神信仰上的独立性,但却同时提出“学而时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等等诸多谦虚好学的修身要求。

其思想始终没有离开“自立而后利人”、“内明而后外用”以及“明明德”、“亲民”而后“止于至善”的核心逻辑。

而我们回观孟子,他始终保持独立自由人的身份周游列国,寻找能够有机会推行自己王道政治的平台,同时对弟子言传身教,传承孔门儒学道统。

期间有过君王的邀请和馈赠,但孟子始终坚守信念,不为名利财货所动,最终虽政治抱负没有得以实现,但其退隐著书,传承文化,反成就了千秋万代之功。

其用一生为我们演绎了何为真正的孔门儒者,用至高无上的治世情怀为我们展现出何为孔门的进退之道。

直至今日,我们中国人在日常处事的观念中依然或多或少存在着先人的影子,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沉淀了千年的精神信仰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历史财富。

此刻孟子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代的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和演绎祖先的精神和信仰,如何在这新时代的思想洪流中进退有道、不失其度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