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课堂哪五好(好课应具备四有)

五好课堂哪五好(好课应具备四有)(1)

全文长 4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五好课堂哪五好(好课应具备四有)(2)

作者 | 肖力 重庆南开中学

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课应具备“四有”特质,即教学过程“有学、有问、有光、有谦”。

“有学”是指教学设计有厚重的学科背景,甄选精当的学科知识,呈现知识逻辑结构,掌握学科知识脉络,教学内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有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围绕学科问题双向互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有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散光”关注全体学生,用“追光”追寻每一位学困生,用“聚光”聚焦学业水平、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生。同时,教师要能通过学生表情收到学生豁然开朗、积极回应的“回光”。

“有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谦让”,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把“C位”让给学生,做好“导游”和“牧羊人”。

好课还应具备五种品质,即流畅、激情、端直、创新、收获,简称“五品”。

流畅,即课堂进程如水般流畅灵动,充满生机。

激情,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激情,同时通过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结构调整,调动学生积极全程参与学习。

端直,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

创新,即教师要有革除弊端的勇气和坚毅,要善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革除旧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课堂结构,生成学科特色教学模型,让课堂在创新中走向优质高效。

收获,即课堂教学要如大地承载万物、获取收成一样,有实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在“给后进生送去温暖,给中等生送去鼓励,给特优生送去挑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如果说“四有”侧重于课堂实施,那么“五品”则侧重于教学效果,两者共同构成了“好课”的基本内涵。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样的好课呢?笔者认为,观念一变天地宽。

教学观念是指导教学行为、影响教学实效的直接因素。教学结构要改进,教学模式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四有·五品”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其次要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教师精准收集学情,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是助力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今天通过线上教学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新生态。

再次要优化作业设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学校要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团队作用,制定弹性化、特色化作业标准。

最后是改进教学评价。一是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科督导员、学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二是要重视习得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从学生层面开展学生评教,加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此外,教师个人的反思性评价同样重要。评价活动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展开,才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激励提升的过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