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1)

作者:77

配图:来自于网络

说起《追风筝的人》,很多热爱阅读的人不会陌生,它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巨作,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作者凭借此书获得了2006年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而奥巴马则将此书作为女儿的新年礼物,此书之优秀,实至名归。

因为这本书,我才知道曾经的阿富汗也有着岁月静好,也是因为此书,我明白了在善和恶面前,选择权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书中哈桑对主人阿米尔说的话,这句话也贯穿了整个故事,它关乎友情、亲情,更是爱和忠诚的表示。

本书讲述的是两个少年之间的故事,他们虽有着阶级身份的差距,却情同手足。

可惜,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阿米尔使用小伎俩赶走了哈桑。

此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逃亡至美国的阿米尔又再次回到阿富汗踏上了赎罪之路。

看完故事,不禁想,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能让我们勇敢去追,如此,才不负自己,不负此生。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2)

01

关于友情: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对阿米尔少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目光澄澈,一脸坚定,是的,这一生,无论阿米尔如何对他,他始终为了阿米尔可以生,也可以死。

这个追风筝的人——哈桑,书中将他刻画成了一个不算漂亮,甚至有些丑的孩子,鼻子大而扁平,双眼习惯性眯斜,还有较低的小耳朵和突出的下巴。

最关键的是,他是个兔唇的孩子。

哈桑是哈扎拉人,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貌,他们身份卑微,生来只能为奴为婢,当地人还将他们蔑称为: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蠢货蠢驴。

这样的哈桑,和父亲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只是两个少年一起长大,虽身份上是主仆,在感情上则如兄弟般亲密。

他们喝过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地上迈出第一步,在同一个屋檐下,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则是“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3)

哈桑本性纯良、敦厚、坦荡、果敢,当然,也很聪明。

一直记得书中有个画面,一棵石榴树下,两个少年一起阅读,一起天南地北的聊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以为“长大”永远不会到来的岁月,它美得让人炫目。

自出生起,哈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仰:守护好他的阿米尔少爷。

他这样想了,也是这样做了。

那时,阿米尔经常受到一个大孩子阿塞夫的欺负,而每次,哈桑都是举着弹弓挺身而出。他身份卑微,他受尽嘲讽,可是为了阿米尔,他不怕得罪任何人。

哈桑对阿米尔,可谓是付出了自己的整个全部,对哈桑来说,阿米尔就是他的一切。

只可惜,有着种族差别和地位悬殊的友谊,注定是脆弱的。

面对哈桑热烈的爱,阿米尔却是麻木而后知后觉,他其实并不真正接纳哈桑,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4)

抛开种族和宗教的异议,最要命的是,哈桑仿佛是一面照妖镜,通过他,阿尔米的所有缺点——无能、怯懦、胆小都被暴露的一览无遗。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阿米尔的父亲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喜爱过这个孩子,对比之下,父亲没有理由不去爱哈桑,他的私生子。

没错,其实,哈桑是阿米尔父亲的另一个孩子。

友情的转折发生在风筝比赛中,为了保护阿米尔放的风筝,哈桑被反社会分子阿塞夫性侵了,而阿米尔明明看到了发生的一切,却躲在角落,丝毫没有去帮助哈桑的勇气。

不仅如此,当哈桑过来时,他还假惺惺地说:你在哪里,我到处找你。

这次事件后,本性还算善良的阿米尔饱受良心折磨,他有意逃避哈桑,甚至想着将他赶出家门。

于是,他故意捏造了一起诬陷哈桑的冤案,诬陷哈桑偷走了父亲送给他的腕表,其实,哈桑和父亲(养父)知道此事是阿米尔所为,但他们并没有揭穿阿米尔,而是如阿米尔所愿,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5)

这一别,便是再也不见。之后种种,战争,饥饿,种族屠杀,总之,哈桑死了,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

而阿米尔则和父亲逃亡到了美国,在美国过上了还算安定的日子。

因为父亲好友,拉辛汗的一个电话,阿米尔决定回到故乡,解救哈桑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重新走上赎罪之路。

哈桑那忠贞不求回报的生命,让阿米尔此生都无法原谅自己。

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则对哈桑的儿子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的赎罪之路,总算让他心轻不少。

有一种友情,无关于任何,只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6)

02

关于“性侵”:人性之恶超乎想象。

提到性侵,我们所能想到的受害者便是女性,可在这本书中,它却赤裸裸告诉你,一个大男孩猥亵了一个小男孩。

听到这个真相后的你是不是会震惊,继而心痛到无以复加?

是的,这样的事,发生在了哈桑身上,多年后,它又发生在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身上。

恶人,就是那个阿塞夫。

长大后的阿塞夫将索拉博不仅当成了“性侵”的对象,还是一个玩物。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阿米尔去解救索拉博的时候,阿塞夫我为了侮辱阿米尔,为了让他心痛,喊出了脚上系着铃铛,脸上涂着眼影的索拉博,并且让索拉博在几个男人面前跳舞。

其实,在看到阿塞夫性侵哈桑这一段时,我已经是极为愤怒了,看到索拉博所遭受的一切,更是令人发指。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7)

真的,这世上有太多我们不曾见过的丑陋、肮脏与邪恶了。

这世上也有太多的人在默默承受着无法说出口的噩梦和痛苦,可是面对这些非人遭遇,他们无法抵抗,只能任由命运摧残。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有人岁月静好,有人却要饱受战争磨难,更有的人,则只能被欺凌,被蹂躏。

其实,看到这些情景,真的很想问问阿塞夫的父母:生而为人,能不能教育孩子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去善待每一个人。

即便不能做到善良,能不能做到不能去伤害别人呢?

父母被杀,去过孤儿院,又成了男人们的玩物,历经这许许多多灾难的幼小孩子,索拉博,他一直觉得自己很脏,在知道随阿米尔去美国无望后,他选择了自杀。

所幸,他被救了回来,生命是回来了,他的灵魂却久久停留在那段噩梦中,无法融入到已有的安全、幸福生活。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8)

书中没有明说索拉博有抑郁症,但从索拉博的种种行为中不难发现,这个饱受战争残害的孩子抑郁地相当严重。

书中也借此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是一场太过可怕的灾难,不仅人命如蝼蚁,即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当家国受难,个人的命运不堪一击。

阿米尔终于救下了索拉博,也将他带到了美国,并且以细心的呵护盼他早日走出阴霾。

阿米尔终于,再次成为了好人。

其实,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并不久远,所以看到这些,我震惊的无以复加,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很多血肉之躯仍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处于幸福中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生活加以埋怨呢?珍惜手中的幸福,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9)

03

追风筝的人,这是书名,也代表了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一生。

这个风筝,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爱情,更可以是信念、信仰,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我们追到了吗?我们心安了吗?

每个人心中都自有答案。

一路成长的历程,一路追寻的困顿,而我们,终究走向与自己的和解之路,没有什么比得上心安来得更为重要,背叛、赎罪。

那是一条自我净化之路,这条路,永远都会有,只要我们愿意。

为你,千千万万遍。

愿我们每个追风筝的人,都能知道自己追的是什么,并且能够锲而不舍去成就最好的自己。

追风筝的人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追风筝的人有一种友情(10)

END

今日互动话题:

你有过刻骨铭心的友谊吗?

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