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名单660种(云南发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5月21日上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以下简称《名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名单660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外来物种入侵名单660种(云南发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外来物种入侵名单660种

5月21日上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以下简称《名录》)。

本次发布的《名录》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最权威地反映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宣传和教育、监测及预警、研究与防治等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加强云南省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成为外来物种入侵“重灾区”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正文介绍,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高原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为不同生境需求的动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涵盖从热带到寒带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对外交流和进出口贸易历史悠久,边境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云南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植被的干扰较大,使得云南成为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重灾区”。

据马金双和李惠茹2018年编写的《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记载,云南有外来入侵植物300余种。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至第四批),已查明云南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凤眼莲、非洲大蜗牛、克氏原螯虾、福寿螺、尼罗罗非鱼、巴西龟等入侵物种49种,占名单总数(71种)的69%。这些研究成果为云南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是,仍存在调查不充分、数据不全、不准确等问题。

为系统评估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及其危害,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参照国家的评估方法组织编制了《名录》,并经国内外相关分类学专家审定。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介绍,《名录》编制工作是在《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的基础上,以云南省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动物为对象,采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条例》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主要依据《中国入侵植物名录》(2013年、2018年)划定的入侵等级标准,通过现有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整合,补充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建立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通过综合分析和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整理和编制形成《名录》。

《名录》还对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进行评述,如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农林渔牧业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景观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并提出相应防控方法及潜在的应用建议。

《名录》共收录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441种4变种

孙航指出,所有入侵物种可划分为恶性入侵类、严重入侵类、局部入侵类、一般入侵类和有待观察类5类。恶性入侵类是指在省级层面上已经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如紫茎泽兰、小管福寿螺;严重入侵类是指在省级层面上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与影响,如牛膝菊、美洲大蠊;局部入侵类是指没有造成省级层面上大规模危害,如粉绿狐尾藻;一般入侵类是指生物学特性已经确定其危害性不明显,并且难以形成新的发展趋势的入侵生物,如欧洲千里光;有待观察类是指目前没有达到入侵的级别,尚处于归化状态,或了解不详细而目前无法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物种,如珊瑚樱。

高正文介绍,《名录》共收录了云南省境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的外来入侵物种441种4变种(植物321种4变种、动物120种)。其中:

Ⅰ级恶性入侵类:有33种(植物31种,动物2种),如:紫茎泽兰、飞机草、微甘菊、肿柄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

Ⅱ级严重入侵类:有82种(植物42种,动物40种),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贪夜蛾、红火蚁、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大银鱼、牛蛙、红耳龟;

Ⅲ级局部入侵类:有99种2变种(植物48种2变种,动物51种)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车前、象草、双穗雀稗、马铃薯块茎蛾、米扁虫、莫桑比克罗非鱼、大锷龟;

Ⅳ级一般入侵类:有68种(植物57种,动物11种),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莲、苦苣菜、万寿菊、咖啡豆象;

Ⅴ级有待观察类:有159种2变种(植物143种2变种,动物16种),如:荞麦、合欢草、凤仙花、蓝桉、灰喜鹊、麝鼠。

孙航说,云南省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有一半来自于美洲、欧洲、热带亚洲、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地区、非洲、澳洲及国内其他省区,其中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恶性和严重入侵类有115种,占26.1%。外来物种主要通过3种途径入侵:自然扩散,如紫茎泽兰随公路沿线扩散进入云南境内;无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随进出口商品贸易带入;有意引入,如马缨丹作为观赏植物引进、银鱼因水产养殖而引入。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治理方法来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