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吊唁袁隆平(袁隆平多次前往菲律宾援助)

菲律宾吊唁袁隆平(袁隆平多次前往菲律宾援助)(1)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常客

袁隆平到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去访问,频繁得就像在国内出差一样。最为频繁的时候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据他自己说,他前后去过菲律宾和国际水稻研究所不少于30次。

在国际水稻研究所,他的地位、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在国际上的名气还不是很大,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时,在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受到过歧视的。

袁隆平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在育种系二楼有一间还算宽敞的办公室,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对面植物病理系。访问学者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地位很一般,只能算“临时工”。因为访问学者待的时间都不长,做完某项研究,写完一篇文章后就要离开,下次来还是访问学者。在工作条件上,可能配助手,也可能不配助手,样样工作都要自己动手。

看到国际水稻研究所给袁隆平的待遇太低,几个中国留学生,以杨聚宝为首,找到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领导,去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告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领导,我们国家一直没有实行学位制,袁隆平在国内已经是有名的教授,带了许多学生。他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在世界上领先。国际水稻研究所必须像对待高级职员(Senior staf)一样对待他!

国际水稻研究所把袁隆平的待遇提高了一些,但也没有让他做Senior staf ,更没有让他住到 Senior Staf House (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职员宿舍区)去。不过,2001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出面,推荐袁隆平申报“世界粮食奖”,这应该是给他的一个“特殊待遇”。

袁隆平是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常客,久而久之,他又变成了“主人”。随着对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了解越来越多,他觉得国际水稻研究所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积极组织国内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人到国际水稻研究所参观学习;推荐年轻人到国际水稻研究所攻读学位、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许多中青年,都到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过。

当然,他首先考虑的是那些早期和他一起协作攻关、为杂交水稻研究作出了贡献的人。一般都是由袁隆平出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高层联系。由于他的知名度和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熟面孔”,经他联系的,几乎都得到批准,最后成行了。

1988年6月6日,我收到袁隆平从安江寄来的一封信,附有他写的英文信草稿。他在信中写道:

昌祥:你好!

所附英文信系我为华南杂交水稻工作组要求访问国际水稻研究所而写的联系信。请打印,核对后复制五份,三份径寄国际水稻研究所,另外两份分别寄给广西农业厅刘鸿珍和广东省农科院彭惠普。

我左臂的酸痛和麻木症迄今尚未痊愈,目前正在进行针灸治疗。我计划于本月12或13日坐汽车来长(沙)。

余待面谈,顺祝近好。

袁隆平

88.6.6

经过袁隆平的联系和推荐,许多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人,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工作的人,得到了到国际水稻研究所参观学习甚至工作的机会。这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