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中兴第一名臣”。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为清朝续命50年,作为一个乡绅子弟,有此成就,可谓士人极致。他也是毛泽东惟独佩服的人物,也是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1)

曾国藩像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年少不识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他一生所遇之事,无论是在国家大事处理上,还是在家庭琐事上,曾国藩都能应对自如。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条戒律,若我们能以此作为借鉴,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有哪些呢?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

01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曾国藩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时刻保持整齐严肃,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恭敬待之。”

没有事情的时候心就保持安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出现事情,解决事情的时候心要专一,不要有杂念,不要被外界的东西诱惑或影响。还有,就是自身要保持内心纯净,要像初日一样充满活力。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2)

曾国藩

主敬是曾国藩对内外恭敬的一个高度的总结和自我约束。关于主敬,曾国藩在诫子书和家书中都提到过“主敬则身强”。孔子那时候就用“敬”字教导学生。《论语·子路》告诉我们“居处恭,执事敬”。到了宋代儒家、理学家程颐认为,“进学在于致知,涵养则在于敬。”

主敬在“日课十二条”里最务虚的一条,却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一条,需要时时详读,仔细揣摩。

02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曾国藩说,每天不限任何时间,要静坐片刻,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静坐是克服焦虑沉淀思绪、恢复精神的不二法门,对于节奏超快事务繁忙琐细的人,静坐是一项必修课。

正位凝命最早出自《易经》第五十卦,虽然很难去体验静极生阳的仁心,但对我们还是有很深的意义,让我们在静坐沉思冥想中,打开胸襟,认知事物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静坐,儒释道三家均强调静坐,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军围攻江宁时,曾国藩内心烦躁,无法安静下来,曾在衙门的三楼上特辟一静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时来此静坐一个小时,直到前方传来捷报为止,由此可见,静坐的神奇之处。

0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曾国藩的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与其说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如说这是人生一种境界。

为什么要“晨起不沾恋”? 古人常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言论,来阐述一天的生活方式。曾国藩的“黎明晨起”论述,可谓是一语双关,简练之余又深含人生哲理:为人做事,按时而行,自律为表;事后不念,清除繁杂,拿得起放得下,潇洒自如。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3)

曾国藩

04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它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曾国藩终生对“恒”最为用力。举读书一例,他推崇“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4)

曾国藩

05

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曾国藩曾向人借钱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史书,并形成习惯,终身不改。

古人常说:“开卷有益,知史明智。”所以读史书,无论是从个人修养来说,还是从民族大义来说,都是不可少的。

06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日知其所亡这是出自《论语》中的话,意思是每天都能知道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种勇猛精进的态度。  

《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即要将每日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意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屈从于他人。

这就是我们古人最赞赏的“日新其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抱负的人坚持。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5)

曾国藩箴言

07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金寡,气之盛否

月无忘所能,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意思是,每月不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不可荒疏旧技能。因此,曾国藩每月都会写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保养真气强弱。却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此外,在《曾国藩家书》中,“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被分外强调,改掉拖延症,方能成大事。只要留意周边人事,不难发现有多少豪情壮志都败在一个“惰”字。

08

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要“慎言”,他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孔子教导我们:“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谨言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言语要配合行动,不要说那些自己做不到的大话、空话,让人耻笑;另一方面是说,不要口舌招尤。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6)

曾国藩

09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曾国藩所提的养气,更多的是一种修为。他告诉我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所以说它不仅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准则,更多是修身的目标。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心怀坦荡,没有什么事可以不被人知道。所以,它的重心应该在行事之前,要我们以养气论,则先养身,后养气之意。

曾国藩把这条放在养气一节,也就是这个道理。

10

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的家父在手书里告诉他:“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写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除此之外,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

11

作字: 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在曾国藩看来,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其实,这恰恰是今人最需要的律己精神与情感寄托,辩证待之,定能使人受益匪浅。

古人修身十句名言(修身十二条戒律)(7)

曾国藩书法

12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告诫我们,夜晚不要出门应酬,这样就白白的消耗我们的精神,以至于白天当努力学习工作时,精神疲倦懈怠。必须避免,要切记。

后记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戒律包含了:修德养性、修身养气、为人处事、学习读书、撰写诗文、练字养性这六个方面。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有学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学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更有学者把他喻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称颂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要求自己的。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当下,如果我们能参照曾国藩的“十二条戒律”修身,必将会有一番作为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