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

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1)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小雉哥。首先说,《山海经》并非神话故事书。虽然如此,《山海經》里面也是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的。

最为我所喜欢的,莫过于夸父追日了。这个故事在《山海经》里有两个版本,一个在《海外北经》,一个在《大荒北经》。这个故事看似大家耳熟能详,但细讲的话,其实也很耐人寻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爲邓林。愽父国在聂耳东,其爲人大,右手操靑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这是《海外北经》原文。首先有一个疑点,就是“入日”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不好解答。

《大荒北经》这里的相应文字是“逮之于禺谷”,明显是另外一种意思,不能和“入日”混为一谈。

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2)

入日,可以有四种理解

一,“进入太阳”,就是夸父追到了太阳,并且跑到了太阳里面;

二“把太阳摄入体内”,就是把“入”读作“纳”,这在训诂上来讲是没问题的;

三,“把太阳赶下山”,就是把“入”理解成使动用法,这个好像跟《大荒北经》的说法有一点点像;

四,“太阳甩掉夸父下了山”,就是夸父没有追上太阳,让太阳跑掉了。

经过多年的思考,我觉得各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但究竟哪个合适呢,我还没有答案。

后面的情节说的夸父口渴喝水的过程,最后渴死,并抛掉手杖化出邓林。邓林,清代毕沅说是桃林,今人袁珂等从之。其实这个说法也是有疑问的。邓林,在古文中经常是丰茂森林的意思,比如《文选》卷二《赋甲·张平子西京赋》:“嘉卉灌丛,蔚若邓林。”三国魏·丁廙《蔡伯喈女赋》:“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3)

后面说到了夸父的位置,原书图画如此。我们现在已经都知道《山海经》中《海经》是根据图画写的了。

说到夸父的外貌,又说到邓林画在夸父东面,用两棵树表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大荒北经》这段记述,其实是跟《海外北经》不同的。神话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有各种变形,本是非常常见的。

这个版本的夸父故事,跟前面的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大荒北经》中夸父的形象是受批判的。前面《海外北经》中的夸父,很像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气吞山河。而《大荒北经》中的夸父,则不自量力。追日就追日吧,还“欲追日景”,一个“欲”字,就表达者作者对其的轻蔑态度。

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4)

后文用了两个“将”字,表达的是夸父的局促狼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版本中,夸父并非《海外北经》那样渴死的,而是被应龙杀死的。

应龙我们知道,是黄帝的属下。而这段经文中的夸父与蚩尤并提,显然作者是站在了黄帝的立场,对夸父进行了一番批判和污蔑的。

这个版本中也没有写到邓林。本来邓林是夸父虽死不灭的顽强象征,在这里是没有的。

所以,你如果细细对读一下《山海经》中这两个版本,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有很多道道儿的。

限于篇幅,我们今天就先说这一个故事。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夸父追日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