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1)

大昭寺

去西藏旅游的人不去拉萨,您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去了拉萨的没去过大昭寺,您去的是个假拉萨吧?!

不过,有多少人注意过大昭寺门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

这通石碑从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开始,便矗立于此。目睹了1198年的风霜变化、日升月落,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很多人都知道,唐蕃会盟碑也叫“舅甥会盟碑”。

此名源于碑文正面镌刻的,“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题之於碑也。”——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

这就奇怪了,松赞干布明明是李世民的女婿,两国应该是翁婿关系呀,怎么就变成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了呢?

今天,咱就掰扯掰扯,唐蕃两国辈分变化的问题!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2)

1、松赞干布时期的唐蕃翁婿关系。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唐番两军在松州城下着实比划了一番。

当松赞干布携大胜吐谷浑、党项、白兰羌之威,寇关松州时,唐朝对吐蕃的理解,还停留在唐使冯德遐访问拉萨(约在贞观九年左右)时,“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虽有官,不常厥职,临时统领”的阶段。这幅草莽初创的印象,让吐蕃第一次遣使求婚时,被李世民断然拒绝。

因此,当松赞干布拥兵而来,虽然他放出了“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的豪言。(《新唐书·吐蕃传》)

但时任松州都督韩威,根本没把吐蕃当回事儿,贸然出城与之野战,被松赞干布好顿捶。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3)

松州地区图

初战失利的韩威退回松州,凭坚城死守,蕃军攻城手段乏力的弱点暴露无遗。十数日间,无尺寸之进,双方陷入僵持。

《新唐书·吐蕃传》:“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

此时,川西诸羌纷纷倒向吐蕃,唐朝在此的羁縻统治遭受动摇。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羌酋阎州(一说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

对此,李世民决定给予强硬回击,侯君集、执失思力领五万唐军驰援松州,前锋牛进达赶到松州后,穿城而过,夜袭吐蕃军营,斩杀千余人。松赞干布领军徐徐退去,松州之战结束。

两个大帝国各自亮相,随后便在战略利益上达成了一致。这种一致性的表现,便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4)

文成公主入藏图

从此时起,唐蕃关系进入了翁婿时代。

对于松赞干布时期,两国的翁婿关系,唐史中有多处记载可为佐证。

首先,当送亲大使李道宗行至河源附近的柏海(青海玛多县境内)时,松赞干布亲率群臣赶来迎接。

见到李道宗,松赞干布以“子婿之礼”谒见。

虽然李道宗只是送亲使(传说是文成公主的父亲),但他代表着李世民。松赞干布以“子婿之礼”谒见,才符合相应的礼数。

《旧唐书·吐蕃传》: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5)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亲率六军东征高句丽。

次年,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入长安进献贺表,把老丈人好顿夸。

“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全唐文——弃宗弄赞贺平辽东表》)

在这份《贺平辽东表》中,松赞干布谦恭的自称为“奴”“子婿”,向李世民献上一只金鹅,夸奖老丈人跑得像大雁一样快。

公允的说,李世民时期唐蕃两国的关系,除和亲带来的翁婿关系外,吐蕃还是唐朝的藩属国。

因此才会在唐朝东征以后,上表献金鹅恭贺,并以“臣”自居。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在翠微宫含风殿去世,高宗李治继位。

松赞干布致书长孙无忌表示,“天子刚刚继位,如果有臣下不服,我帮您揍他。”

《旧唐书·吐蕃传》: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阙之下。

见到松赞干布的表态,李治很高兴,册封其为宾王,赐杂彩三千段。对他要求提供的“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还镌刻了松赞干布的石像,立于昭陵之前。

立像昭陵是当时唐朝对藩属国君长的待遇,在“十四国番君长石像”中,还包括突厥可汗、西域属国和新罗女王。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6)

新出土的昭陵“十四国番君长石像”

2、从文成公主的子婿之礼,到金城公主的舅甥之谊。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李世民去世,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也英年早逝。

松赞干布去世后,唐蕃关系迅速交恶。禄东赞摄政的吐蕃王朝,先是并吞了吐谷浑,而后在东至剑南,西至安西四镇,绵延数千里的战场上不断发动进攻。

禄东赞死后,其子赞悉若、论钦陵先后担任大相,噶尔家族弄权时间长达五十年之久(吐蕃王朝一共才二百余年)。

直到699年(武周圣历二年),论钦陵被迫自杀,吐蕃皇太后没庐·赤玛伦,终于扳倒了噶尔家族这块大石头。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7)

公元703年(武周长安三年),吐蕃皇太后第一次遣使求亲,这是坐在她对面的是另一位女性——武则天

《资治通鉴》卷二零七:“长安三年(七0三)四月,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则天许之。”

但可惜,武则天许婚之后,两国内部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吐蕃这边,金城公主未来的夫婿赤都松赞,长安四年 (704)意外死于军中。

唐朝这边,705年正月,武则天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率禁军冲入宫中,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于太子李显

707 年(中宗景龙元年)七月,赤玛伦再次遣使求婚。这次的男主角,变成了其孙野祖茹(即后来的赤德祖赞)。

《旧唐书·吐蕃传》:“俄而,赞普之祖母遣其大臣悉薰然来献方物,为其孙请婚,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自是频岁贡献。”

唐中宗选择的是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她虽为宗室之女,但被李显收养多年,视如己出。

因此,他多次向吐蕃使臣提到“朕之少女,长自宫闱”、“公主孩幼,割慈远嫁”,并在送亲途中当众恸哭。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正月,唐庭以和蕃使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藏。

中宗亲渡渭河送至始平县(陕西兴平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并将离别地点,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8)

金城公主还在入藏路上跋涉时,唐朝国内连出变局。

710年6月,李显暴毙,太子李重茂继位,朝政尽归韦后之手。

6月庚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废李重茂为温王(谥号唐殇帝),杀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尽除韦氏一门,复立睿宗李旦为帝,史称“唐隆之变”。

短短一月之间,唐朝换了三个皇帝,唐朝皇帝的宗系也由李显一支改为李旦一支。

但这对金城公主没有任何影响,睿宗李旦对她比中宗李显还好呢。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李旦遣使入蕃,将金城公主认为亲女。这下金城公主从李显的养女,变成了睿宗朝的长公主。

到此时为止,唐蕃从严格意义上说,依旧是翁婿关系。虽然赤德祖赞(野祖茹)的老丈人从李显换成了李旦。

但金城公主的身份也从李显养女,归宗李旦一支,翁婿关系并没有改变。

而后,712年李旦退为太上皇,禅位于李隆基,唐朝开启了玄宗开元时代。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9)

金城公主入藏壁画

到这个阶段,唐蕃两国就变成正经八百的“舅甥关系”了。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金城公主的哥哥,赤德祖赞的“大舅哥”。这种关系在中原,通常也叫“大舅”。

李隆基和金城公主的兄妹关系,二者之间是互为认可的。这一点,从金城公主在呈文中,称玄宗为“皇帝兄”便可见一斑。

《全唐文》:妹奴奴(金城公主)言:“李行礼至,奉【皇帝兄】正月敕书……。”

同样,金城公主的夫婿赤德祖赞也认可,他的称呼是“皇帝舅”。

《册府元龟》卷九八一,<外臣部·盟誓>:“伏维【皇帝舅】万福……,在此【外甥】亦同意阿舅来意,阿舅必定和好……。”

此后,类似的舅甥称谓,屡见于各种唐朝史料。

尤其在玄宗天宝年间,唐军屡败吐蕃,疆域不断拓展。吐蕃赞普在请和的上奏中,每每拿出舅甥之情作为幌子。

《旧唐书·吐蕃传》:“公主【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蒙降使看公主来,【外甥】不胜喜荷。伏望【皇帝舅】远察赤心,许依旧好,长令百姓快乐。如蒙圣恩,千年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誓。”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开元十八年(730年)十月,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

当然,唐蕃两国是争夺发展空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凭两位公主和亲,就达成战略统一。

所以,该讲舅甥之情时,讲舅甥之情,该到战场对决时,也都不会手软。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10)

但这种舅甥关系,一直被两国保持着,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3年)时,被镌刻在唐蕃会盟碑上,“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

可见,吐蕃也认可唐蕃关系,从文成公主时的翁婿转为舅甥,始于金城公主入藏。

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从子婿之礼到舅甥之谊)(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