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

沈建球中共党员原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日报》驻农三师特邀通讯员。从师警卫连参军后,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通讯组长,文化教员。负责疆字九零三部队通讯报道工作。退役后在农三师政治部干部科档案室工作。随后调至三师医院子女学校任教,后任语文教研组长,机关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随即调至院部政治处任政工干事,党委秘书等职。1985年退干辞职回沪,自主创业,担任东区、西区组长,崇明区城桥镇个体协会政治指导员等职。©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

感怀蟠龙古镇

解放前后的古时浜镇,成为瀛洲名镇之一。那时的车辆行人商务货物往南出行,直接经过影响并带动了南隔壁蟠龙古镇的及时兴旺发展。蟠龙镇,他的始建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漫长历史。他恰似浜镇的一个堂弟,犹如浜镇市场的后院和仓库。南北两镇,翘首相望,遥相呼应,竞相发展。蟠龙古镇地域丰厚,物产丰盛,文化底蕴极为丰富。文明的古迹,辉煌的产业,密集的店铺,深深地吸引着四方的百姓前来采购货物和商品交易。辉映了古镇的繁荣魅力,显示了古镇的骄傲和自豪!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1)

一、古镇老街

蟠龙古镇自从成市以来,他犹如一个智慧而乖巧的孩童,始终紧紧地依偎在母亲河一一蟠龙河的身边,依河傍水,嗷嗷待哺,张开双臂,广纳贤才。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发展壮大。

在解放以前,蟠龙镇上人称:张宅戴宅,雷山滚石,一说。镇上大户家族张石郎与兄弟合伙开有同康酱园,其规模独具,系统完整,生产品种齐全。后由张思孟单独经营。新河的同德酱园由其镇东的妹夫李炳南开办经营。后有张石郎主股在桥镇开有同盛酱园,解放后改名为大陆酱园,大陆酒厂。还开有在庙镇的大新酱园,浜镇的源济酱园等。张石郎创业有成,思想开明,大力支援公益事业,为集体民间造船砌屋,修桥做路,接济穷人的频繁善举,至今流传于民间。早年大同中学前身名为私立进修初级中学。由张石郎先生一手创建,其女儿张质明老师一度担任校长之职。为蟠龙古镇的大同东西南北边方培养了无数骄子,为后来大同中学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氏家族创业办厂,密切配合,三角四方,相互流通,不但服务于崇明上下八沙,并将货物运往上海与其它各地。当时张家事业兴旺,蟠龙古镇名声大震!

戴家老板名为戴锡家,则热衷于从事南货交易,他的经商理念是诚信为本,用户至上!所以直至解放以后公私合营,令边方百姓十分信赖。到了改革开放后,他的后代孙辈仇婴婴与他丈夫陈忠平先生开办了名震四方的桥头堡饭店。由于理念得当、经营有方,一度生意红火又加。吸引了众多崇明城镇和上海滩上的食客,纷纷前来品尝农家美味,他的名声延续至今。为了与时俱进,夫妻双双带领一个团队做起了婚丧喜事一条龙服务的行业。由于数量到位,饭菜可口,不辞辛苦,诚信服务,深受各地欢迎!

蟠龙河穿街而过,河北为正街,街长绵延数百米。建国前后,街面店铺杂而有章:从东到西,始有陈俊明开有大盘磨面的牛磨坊,引来边方百姓加工磨面的生活食用品,并还设有开凿石磨的专业技术服务。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2)

还有独此一家的染布坊,为了满足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染色印花,浆洗扬晒,老板计时而忙得不亦乐乎!

国产,进口的花布店里品种琳琅满目,尤其是谈婚论嫁的男女双方,均要定制新装或买现成新衣。农村青年评工记分,年底分红所得,关键时刻必然出手大方,花钱办事。尤其逢年过节,布店生意显得格外繁忙。布店边上转弯进去,便是享有名望的崔家老宅。其时崔家四代同堂,人才济济,庭院内外洋溢着彬彬有礼的家风,充满了文化氛围,可谓是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文明之家。

南货店更是忙乱不堪,时有学生上来拿2分钱买一只雪饼,乡下农民老人摇摇摆摆赶来购买一斤酱油一斤盐,当时只需2毛几分钱。购买油盐酱醋老白酒,一个接着一个不停留。如果来了一批新鲜带鱼,有人赶来帮忙,七手八脚,忙碌一阵,卖个精光。

杨进的旧货店,食品小饭店,小汉郎的理发店,顾锡联的缝钮店,沈海宝的竹器店,施士忠的杂货店,蒋三郎的铁匠店,施有林的豆腐店,朝西还有施家的酱瓜腌制店,自制独轮车的黄家木匠店,一路直到西弯头浪还有王小才的碾米加工店,来往行人车水马龙,接连不断!

离得老远就能听到:叮叮当,叮叮当,铁匠铺里传过来的敲打声,同时顺风飘来浓郁的豆浆味,一时令人眼花缭乱,顿觉美味醉人!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3)

二、古镇河南

在镇中跨过腾云桥进入高家弄,蟠龙河南戴家、施家、黄家、陈家,宅姓多多,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大同农机站的铁器加工,炉火纯青,汉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在从浜镇合并过来的高炳初师傅的带领下,人人挥汗如雨,正在大显伸手,节奏匀称地挥舞着手中的榔头!

其为显眼的张思宰的石狮墙门里的深宅大院,建筑考究,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更是令人神往。那是我的娘姨倪珍郎的夫家豪宅。可是如今老宅已是荡然无存,实为可惜至极。所有地盘已为大同翻砂厂占用,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

三、古镇市场

古镇街上一年四季,每天早市,西从长兴镇,官尖一带:东从新民收花站一带,挑担推车赶来集市进行农副产品销售的交易活动。上镇购货办事的百姓,更要提早赶来采购头市货。每到天气晴好,逢年过节之际,街面销售市场绵延很长,不绝于耳的叫买声,还价声,偶然还有争吵声,真是人声鼎沸,挤得摩肩接踵,迎来生意兴旺,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称达子的戴二郎,茅志高两人在站台上叫喊不断,过秤数量,多少价钱,口头心算,正确无误!时而忙得不可开交,整个场面一片喧啸,闹猛透顶!

四、古镇学校

东市车口上虽然马达阵阵轰鸣,但是依然传来蟠龙小学清晰的朗朗书声:镇北步鸡施大院里的纺织机声隆隆,掩盖不住大同中学传来体育课篮球比赛裁判的吹哨声,不时传来宏亮的上课钟声!当时两校学生生源爆满:教师队伍精炼强悍:师资力量空前强大,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大同中学培养毕业的学生数以万计,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比比皆是,如今分布在国内外世界各地,成为了社会各界有用之才!可谓是:崇明大同蟠龙古镇世代人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神圣摇篮。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天梯和桥梁!令无数人怀念梦想!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4)

五、古镇名人

在镇北的蟠龙村十六队,抗战时期涌现出了沈鼎法,沈鼎立,沈鼎台沈氏三兄弟的英雄事迹。三兄弟富有理想,追求真理,是积极进步的热血青年,共同建立了崇明中区第一个党支部,打响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第一枪,带领五十多人攻克日军5座碉堡。三兄弟历经无数次抗日救国的战斗和活动。大哥沈鼎法机智勇敢,不屈不挠,转入地下工作后打开局面,为组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终被叛徒告密出卖而被捕,在上海解放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被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43岁。解放后沈鼎立和沈鼎台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5)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6)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7)

蟠龙镇在清代出过一位少林寺出道的武林高手陈尚瞻,拜师学艺归乡后以种田为生。其武艺主要当时为防止強盗抢劫,为民除害,保卫一方平安。他有大石桥三拔三造之本领,有关故事流传民间。蟠龙镇地区上了年纪的都有他有关武林本事的传说故事……!

在古镇西市有个大哥名叫施复兴的亲弟施亮同志,当年跟随新四军转战南北,反蒋抗日,屡立战功。在伟大的淮海战役中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不幸英勇牺牲,成了一名光荣的革命烈士。在崇明区新河烈士塔上立有英雄事迹的墓碑。为蟠龙古镇增添了一道闪亮的光彩。

六、古镇东市

古镇东市又是一道瞭人眼球的风景线,其吴家的小超市,郁文达的上鞋修理店,李小六的理发店,施士芳的南货店,颜新章的五金修理店,仇成家的祖传豆芽店,黄洪福的旧货收购店,紧紧环绕拥抱着古镇的核心风貌。

在古镇东市不远处,建有一座数百年的英雄之墓一一唐公祠为崇明人民代代瞻仰学习,明代抗倭英雄唐一岑的辉煌业绩令人敬仰,永远鼓舞,激励着瀛洲儿女不畏艰险,勇敢向前。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8)

沿着老蟠龙河再向东行走二百多米、在河北面八十公尺的风水宝地上,建有围墙,大门穿堂,两边设有侍卫警室,左右后边并有深宽宅沟,沟边植有茂密的冬青树,宅沟圈外长着相距一致的高耸挺拔的大棵榆树,中间就是三进两场心的李家大院。它就是当年曾任江苏省政府的参议员李老乌的豪宅!青瓦白墙,大厅楼亭,上面建有观光望海台。我们儿时常去玩耍,当年李振环老师与他母亲待人很是客气,并且我与他的女儿李端生是发小同学,经常带上她的小弟老虎一起登台观望南北长江,远视江水滔滔,帆船点点,别有一番情趣!从小领略过江上海岛风光,令我总是流连忘返!因为我家新宅就在李家宅面前的朝东屋。后来李家宅院做了大同乡的乡政府,我的同学端生全家据说搬到了浜镇某地居住,直至如今断了联系!

当年乡政府调来了多个启东干部,如倪冠堂书记,他的女儿倪君成了我新的同学伙伴,还有黄保康书记等和崇明当地干部茅鸿鹏,陈林奎等密切配合,他们身为干部,非常平易近人,深入基层,重视调查研究,带头参加农业劳动,树立了良好榜样,深受广大群众拥戴!

由此沿着老蟠龙河继续向东走去不远处,有着一座曾从山东迁移过来的孔夫子的门弟,建有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有夫子祠堂,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迁址蟠龙古镇靠东市,可见此地才是风水宝地,位置尚在宝岛中间地带,更显稳妥安全,长治久安。在文革之前,上海市里及崇明县里有关领导专程前来祭拜瞻仰。其祠堂的掌门人是有姓传人弟子:父亲有德兴,儿子有本礼,有本义,有本仁三兄弟。其有本义的儿子有振明同志如今供职于崇明区人大委员会。当年崇明博物馆要将其孔夫子传人给有家的两块上等大理石碑文由国家收藏。其父有本义死活坚决不肯!后经做通儿子有振明的思想工作后,终将碑文收藏于现今的崇明区博物馆内,以供后人瞻仰,学习,传承!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9)

七、古镇兴旺

直到一九五八年,大同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机关搬到了古镇街上,张石郎先生的同康酱园驻地。宅地主人张质明老师连同全家人搬到了唐公祠内居住,我的同学小四张正绪也一同前往。我在一九六八年三月从新疆回崇探亲,张正绪同学常来我家院内井里担水,我们时有交流搭话,张正绪同学给我印象是身材匀称,清秀聪明,说起话来面带笑容,委婉动听,至今记忆犹新!

公社化以后,政府机关坐镇于蟠龙古镇。新老干部互相学习,扎实指挥农业生产,三天两头下乡参加劳动。当年公社书记贺方淳同志,在他领导工作生涯中对社会最大贡献是他的名言:只有全能的班子,没有全能的个人。紧紧依靠周围的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做好工作。所以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苦干加巧干,各行各业发展势头更显熠熠生辉。真可谓:古镇革命历史悠久,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古镇干部人才辈出,古镇企业兴旺发达,古镇农业稳产丰收,古镇人民生活幸福!

八、古镇衰落

蟠龙古镇经过移址河南和扩址新蟠龙公路的路西,街面为东西通行的向蟠公路,并建有现代化的农民街和大型菜场。随着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古镇大同的乡镇企业一度兴旺,可望前景广阔。但是随着逐渐深入,后来撤乡建镇,两镇合并。政府机关搬走了,各项企业没有了,来往行人稀少了,古镇变得冷清了!

如今的古镇面貌,呈现一派平淡安静的景象,似乎失去了当年的青春活力。但是毕竟时代前进了,社会发展了,在他衰落的背后蕴藏着无数深厚的古镇人文历史和古迹文化。因此,值得挖掘,弘扬,传承!由此证明,蟠龙古镇与他的堂哥浜镇同样由繁荣变为衰落,而可见衰落是社会进步替代的结果。而现在的进步是过去繁荣的结晶。是啊!昔日的繁荣为今日的衰落铺平了将来更加辉煌的通道。啊!我的故乡一一蟠龙镇,你虽然面部表情平静沉稳,实质上也已注入了现代化的新鲜血液,你的内心力量非常强大无比。我们依然热爱你,向往你,感怀你……因为你曾经荣耀过,现在稍作休整,有朝一日必将更加繁荣昌盛,光辉灿烂!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10)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投稿请加anxinlu

编辑 | 沈雯逸

审稿 | 陆安心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踞龙古镇景区(沈建球感怀蟠龙古镇)(11)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