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4大姓氏排名(江南吴语区常见姓氏的父系)

在《中国人的姓氏到底有多久的历史?》一文中,我们总结了一下,一般年龄(共祖时间)达两千年的支系,目前会有一个占20%左右的大姓。这个大姓很可能就是2000年前那位老祖先的原始姓氏,但也不排除这是在某个更晚的时期有一个大家族再次爆发的结果。例如F155下面的不同支系(F155*、F813*、Y20928)刘姓均占据20%-25%,当属第一种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足以说明,2000年的支系姓氏统一度不超过30%,很多人祖上至少改过一次姓。


此篇继续探讨姓氏的父系祖源与地域存在的关系。


我们选取了样本比较多的一个地区,即江南吴语区-太湖片的汉族。去掉外来移民比较多的上海浦西老城区(经统计 这一地区遗传构成与上海郊县差别较大)后,还剩下2300余例无亲缘关系的男性个体。


太湖片吴语分布地区(图):

江南4大姓氏排名(江南吴语区常见姓氏的父系)(1)

我们统计了江南吴语-太湖片样本中数量较多的十个姓氏的父系祖源单倍群构成(暂按大类统计)。在吴语-太湖片中占比不到5%的父系支系不参与统计,因为结果浮动性会很大。得到的结果与全国整体值、太湖片整体值进行了比较,如下:


江南4大姓氏排名(江南吴语区常见姓氏的父系)(2)


结果:


1、在大的支系方面,例如O1a-M119,每个姓氏的比例都与太湖片整体值接近,少数姓氏例外。因为大的支系占比较高,抽样的浮动性也就比较小。这个表明大多数姓氏的父系祖源与所在地人群的整体父系祖源有很大关联。

2、人数越多的姓氏其父系构成与太湖片平均值相对越接近,最接近的三个姓氏正是人数最多的张、陈、王三大姓。

3、人数偏少(样本也偏少)的姓氏的父系构成与地区平均值差异偏大一些。这个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方面,人数少的姓氏源头也偏少,少数家族可能对整体值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人数少的姓氏样本也偏少,抽样带来的浮动性就较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