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脱险记(平南洋脱险记)

抗日战争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开始的,无数中华儿女十四年的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最后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和烈士,他们的壮举和故事在书本中、在人民的心中、在百姓的口中不断地被流传颂扬,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盘山脱险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盘山脱险记(平南洋脱险记)

盘山脱险记

抗日战争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开始的,无数中华儿女十四年的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最后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和烈士,他们的壮举和故事在书本中、在人民的心中、在百姓的口中不断地被流传颂扬!

提到抗日英雄,我想每个中华儿女都会流利地说出许多人的名字和事迹,特别是在东北,每一个城市和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不用翻历史教材和专门书本就能张口就来的抗日英雄和抗日故事,说起他们的事迹,当地老百姓像说自己家的事一样,滔滔不绝。

先烈们的抗争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被无数次的写进故事、搬上银屏,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为掩护战友在寒冷冬天走进涛涛乌斯浑河殉难的八女英烈……!

可是,许多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在主题鲜明地弘扬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事迹的同时,为了故事的曲折,剧情的复杂,总会特意描述一下他们被叛徒出卖、打冷枪的镜头和情节,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和出版物为了吸引眼球,更是把出卖英雄的叛徒和百姓像考古一样挖掘得非常详细和全面,然后再义愤填膺地加上评论和剖析,好像东北抗日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的东北老百姓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惜出卖战友和同志,把东北抗日斗争十四年的持久和其中的无数次失败,不仅归咎于环境的艰苦、物资的匮乏,而且还把少之又少的叛徒,以及屈指可数的麻木群众和消极事件强加在一起,大加渲染和关联,再冠以“揭秘”、“事实”、“背后的故事”等哗众取宠的标题赚取眼球和金钱。

不可否认,在抗日战争中汉奸不在少数,东北也有,但看了下面我讲述的故事,你就会对东北抗日斗争的群众基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无数英烈奋勇抗争的结果,更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必然结果!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就开始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决不当亡国奴的血性拼杀!在牡丹江的宁安县,二十多岁的李荆璞带领一帮热血青年,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他给这支队伍起名叫“平南洋抗日纵队”!宁安和周边的爱国青年纷纷投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牡丹江境内的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打击,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队伍也是越发展越大,成为了当时黑龙江比较强大、有战斗力的抗日队伍之一,“平南洋”三个字更是当地老百姓妇孺皆知的名号,能成为“平南洋”的一员、为“平南洋”做事是当时宁安人的荣耀,一提起“平南洋”,老百姓都攥紧拳头、竖起大拇指!“平南洋”也就成了李荆璞的绰号和代称。日军对李荆璞和“平南洋抗日纵队”恨之入骨,无数次的围剿都因战士们的勇敢机智和群众的支持掩护而失败。

东北十四年的抗日斗争是艰苦而卓绝的,残酷的斗争让危险和牺牲随时随地都会发生。1934年冬季,在一次战斗中,李荆璞不幸被日军抓获(有记载说是突发哗变事件,李荆璞遭绑架),被关进了宁安县城的日军宪兵队。

熟悉宁安历史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宁安一中就是当时日军宪兵队所在地,宪兵队的南面是居民区、商业区和日伪办公区,再往南就是流经宁安的牡丹江,当时的百姓都称牡丹江为“大江”,宪兵队和大江之间有很远的距离,要想过江必须经过居民区。

李荆璞被抓以后,被单独关在一个有高大围墙的单人牢房内,日军为了防止他逃跑,把他的鞋和裤腰带都搜走了,牢房内放了一个马桶,李荆璞大小便都在马桶里解决,牢房外每天有日本兵背着三八大盖黑白轮流看守,根本没有逃走的可能,但李荆璞一刻也没放弃,始终在琢磨怎么逃出魔爪。

有一天下大雪,雪停后日本兵扫雪,把雪都堆到了一侧围墙的根部,由于雪很大,雪堆一直堆到了离围墙顶部很近的位置,和围墙形成了一个斜坡。

虽然有日本兵严密的看守和高大的围墙,可是这场大雪让李荆璞看到了机会,李荆璞透过牢房门看到雪堆都快到墙顶了,只要跑到雪堆上头,就能跳出围墙。可是自己被关在牢房里,根本无法接近雪堆,更不用说跳出围墙了,但李荆璞时时刻刻在琢磨、寻找走出牢房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早晨天刚亮,李荆璞看到牢房外面只有一个日本兵背着枪溜达,于是他就敲着牢房门喊那个日本兵,日本兵走过来看什么情况,李荆璞指指马桶,又指指牢门外,用手捂着鼻子,比划着倒水的动作,意思马桶满了,味太大,他要把马桶倒到外面去。

把守牢房的日本兵可能看到李荆璞光着脚、拎着裤子,又是大冬天,竟然同意了,打开了牢房门,让李荆璞自己倒马桶,当李荆璞拎着马桶走出牢房时,日本兵嫌屎尿臭,把身子转了过去,背对着李荆璞……

李荆璞毫不犹豫地、神速地把马桶扣在了日本兵的头上,然后一股激劲,几步就跑到了雪堆的上面,纵身跳出了围墙,撒腿就跑!

等到看守牢房的日本兵摘下背着的三八大盖、甩掉头上的马桶,胡乱地弄完头上、脸上的屎尿后,赶紧向还在睡觉的队长和其他士兵报告时,李荆璞已经跑出很远了……

得到消息的日本兵赶紧出门追,他们知道:宪兵队的北面是火车站,那里有大队的日军把守,李荆璞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只有往南跑,藏到老百姓家,或者跨过冰封的大江,逃进深山,于是日本兵顺着李荆璞最可能逃走的路线追去……

日本兵猜对了,李荆璞真的就是往宁安县城南面跑去了。

光着脚的李荆璞向着宁安大江的方向猛跑,可是由于没穿鞋,又是寒冬,他知道,如果不赶紧找地方藏起来,被日本兵追上是很快的事!

那时候的宁安县城,还没有楼房,家家户户都是平房,每户人家几乎都有个院落,院落有门,进了院门才能进房门,可是,冬天的早晨大多数人家还都在睡觉,院门还都锁着,或者关着,不知道谁家可以藏身,李荆璞只有向着大江猛跑,最后的去处就是过江进山。

李荆璞在玩命地跑着,日本兵在拼命地追着,光脚的肯定跑不过穿鞋的,何况是在冬天!双方的距离在逐步的缩短!

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冬天的早晨起的都很晚,此时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奔跑的李荆璞知道,只要让日本兵搭着身影,他将无处可逃,必须尽快找到藏身之地!

他一边跑,一边左右疾看,希望能找到可以藏身的地方或人家,当他快跑到江边时,仿佛都听到了日本兵追赶的脚步声……

在这万分紧急之时,他突然瞥见一户人家的院门半掩着,他已无可选择,推门就进院了!

进院后,他看到一个大娘正在抱柴禾准备生火,他气喘吁吁地向大娘急促地说道:“我是平南洋,日本兵正在追我”!

大娘毫不犹豫地对他说:“快进屋,别吱声,你就装作是我姑娘”!

进屋后,大娘把一件女人的花棉袄披在李荆璞的身上,把洗脸盘放到炕边,让李荆璞弯着腰装着洗脸……

一句:“我是平南洋”,让李荆璞才有了这次藏身脱险的机会!

因为日本人的侵略行径早已让东北老百姓恨之入骨,李荆璞打出“平南洋”旗号抗日后,“平南洋”三字昭示的“扫平来自南洋小鬼子”的寓意霸气干脆!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特别是“攻打宁安县城、智歼日军小分队、攻打东京城、烧毁日军兵营……”等抗日行动,使“平南洋”军威大振,迅速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令敌闻风丧胆,为了围剿李荆璞这支抗日武装,日军还提出了“专打平南洋,不打山林队”的口号,可见“平南洋”旗号的影响力和日军对“平南洋”的惧恨程度。

但大多数老百姓只知道“平南洋”这支队伍和“平南洋”这个人,平南洋长什么样?真名叫啥?除了队伍中的士兵和日军,很少有人知道。

另外,日本人在围剿抗日队伍的时候,为了维持占领地的治安,对打架、盗抢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也进行打击,也时常有盗抢分子为了躲避伪满警察打击逃进百姓家的事。

如果李荆璞进院对大娘说:“我是李荆璞”,大娘心中的民族大义不会被瞬间唤起,帮与不帮可能就会犹豫,结果可能就会两样。

一句:“我是平南洋”!让大娘瞬间知道这是抗日英雄!不帮就是汉奸!所有的勇气和机智也在刹那间涌出,就地取材、因景生智,才有了身披花棉袄、装扮成我姑娘的无暇妙计!

藏好李荆璞后,大娘又回到院里,接着抱柴禾。没多一会儿,几个日本兵就进院了,一边四处搜寻,一边问她有人来过没有?大娘回答说没有,日本兵接着问她家里都有谁?大娘回答就她和姑娘在家,其中一个日本兵走到房门前,透过窗户向屋里看了看,只看见一个花棉袄的背影正在弯腰洗脸,就背着枪,叽哩哇啦的和其他日本兵说着话,急匆匆地走了。

就这样,李荆璞在大娘的掩护下,躲过了日本兵的追捕,等日本兵走远了,大娘给李荆璞换了衣服,找了双鞋,李荆璞才逃离了宁安,回到了队伍,重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直到胜利。

日本投降后,1945年李荆璞担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牡丹江市第一任市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个故事不是我编撰的,关于李荆璞是如何脱险的,有的史料只简单记载“在中共地下党员机智掩护下才得幸免遇难”,但我听到的是上面的版本。

我小的时候在宁安居住,家就在宁安江边,我的小学、初中同班同学代数伟家也在江边住,离我家不远,我们经常一起上学放学,我也经常到他家去玩。

他家的大院门框上钉了一个十厘米见方的铁牌,铁牌的上部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下面是“革命家属”四个字,那时候凡是家里有牺牲的革命军人,或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复转军人家,政府都要给每个家的院门,或者房门的显著位置钉一个这样的铁牌,一走一过的人都会看见。这个铁牌是荣誉,大家对有这个铁牌的人家都从心里格外地尊敬,每到八一、国庆节和过春节的时候,宁安县政府都要给“革命家属”送去米面、肉、对联等物品进行慰问。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代数伟家也是军人家庭呢,就在去他家玩的时候问他奶奶:家里谁是军人?他奶奶回答没有,我又问:那咋有“革命家属”这个铁牌呢?

老太太轻描淡写地说:“我救过平南洋”。

有的时候我好奇地问:“咋救的”?

老太太就碎片式地、举重若轻地讲述了上面故事的后半部分,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在一起玩的同学都知道老太太救过平南洋。

小学的时候,学校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请一些老革命、退伍军人等前辈讲他们经历的抗日战争、革命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我知道了上面故事的前半部分。

“平南洋”的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无数个讲述者肯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猜测融入其中,我也一样,上面这个故事的情节和心理活动融入了我的理解、演绎,但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和历史主题没变。

在东北,像这样抗日志士战斗、被捕、逃离、群众掩护的事例举不胜数,我把这个故事整理出来,是想告诉所有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必然结果!

文艺作品及现实中的叛徒和麻木只是滔滔江河中的流沙,不值一提,更不会阻挡胜利的洪流滚滚向前!他们的存在和发生只能更加渺小可悲地映衬出全体中国人的伟大!

不服输、不怕输、不认输、敢于斗争、勇于争取胜利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像地下的岩浆,深埋在每个中国人心底,无论男女老少,当我们的民族自尊和权利底线受到侵犯时,这岩浆就会冲破险阻,爆发喷涌,把一切阻挡化为灰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