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婉约派的词(婉约词只是艳情词)

唐时,诗的艺术达到了最高峰,那些诗人大家及他们的诗作都在唐史书简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代十国以后,词文化开始兴起。到宋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宋朝重文的环境,婉约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升华。

不属于婉约派的词(婉约词只是艳情词)(1)

那么何谓"婉约"?《国语·吴语》中初见记载:"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婉约"在这里的意思是"委婉动听,娓娓而谈"。此后晋朝陆机《文赋》中写道:"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婉约"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使……婉约;使……委婉含蓄,不烦乱"。婉约的这层意思已经很像是对婉约词派特点的阐释了。到明朝,张綖给出了具体定义"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在文中通过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比较,点出婉约派词含蓄婉转,柔美动听的特点,当然,他对豪放派非当时主流的看法暂且不谈。

至宋朝,为适应市民经济的发展,大量为乐曲而填的词作诞生,这些作品柔美委婉,是对"花间词"的发展,普遍反映了那个时候的市井生活,正如幕士答东坡语婉约词曲"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其中较为杰出的词人有柳永,晏几道等。柳永过后,北宋婉约词逐渐发展壮大,经周邦彦等人的开拓后词体艺术各方面变得更加成熟。

著名文学家徐培均在《岁寒居说词》中指出:"婉约词人的审美观点,既要求形象鲜明,又要求含蓄蕴藉,而后者更为重要。"若要做到含蓄蕴藉,就必须要借景抒情,以景寓情,因此婉约词中的画境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婉约词中的咏物词也占了一定比例,如宋方千里的《花犯》中描写荷花的名句"谩叹息,玉儿何许,繁华空逝水",荷花似玉般纯洁,不屑那些繁华,任它们随水而逝。短短几个字,便将荷花高洁清灵的形象展示在了读者面前。婉约词中叙事诗占少数,鉴于婉约词的特点叙事并不会直接展开,而是借助景来抒发情感,以引起读者共鸣,可以作为代表的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诗叙事为主,写景为辅,"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两句的描写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女儿落在纸上,体现了李清照少女时期的活泼和才情。所以婉约词中"以画拟情"便成了重要的艺术手法,使词又有"抒情新诗体"之称。词讲究"境",以简短的错落有致的文字营造所需要的意境来表达所需要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来,词不仅仅与音乐结合,更与美学有紧密联系。唐代诗人和皎然提出了"取境"和"缘境"的理论,缘境是指"创造对象对创造主体的触发",取境也就是意境的创作。所以词人情感的抒发,很大程度上是靠意境表达,以画拟情,以境传情。

不属于婉约派的词(婉约词只是艳情词)(2)

那么词人在什么境中传达了什么情感呢?可以凭借几个例子来了解一下。

徐培均在《岁寒居说词》中提到"词中所抒之情,开始时多为男女之爱,相思离别,春怨秋愁,风花雪月。"这类词作中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晏几道和李清照的中期词作。柳永词是以悲剧式底层人物的视角下看到的城市社会生活,多为恋情词和歌姬词,晏几道词又称小山词,悲怨深婉,沉郁幽叹。如离情词中,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境情结合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典型代表,词人运用时空转移和联想的手法,写出与佳人离别后在船中醉酒,不知道晚上醒来会靠在哪个地方的杨柳下,只有凌晨的风和一轮残月作陪。寥寥几句,便写出了不舍离别,愁苦难捱的思想情感和一种难以言说的羁旅之苦。悼亡词中,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推代表,这几句写出了旧地重游却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和对当时美好相遇的回忆。这两句虽短,却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感情,为下阕的感怀思念离人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蕴景丰富,更是千古传唱。李清照的中期词作多反映闺怨和相思之苦,典型的代表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其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几句生动更是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看大雁飞过,以为是丈夫送来了书信,但最后却空欢喜一场,只能独坐西楼,望月思人,愁绪借景抒出,相思之情跃然呈现。

不属于婉约派的词(婉约词只是艳情词)(3)

柳永、晏几道之后,婉约词抒情范围扩大,不再拘于"艳情词",凡是词人所遇有感,几乎都可以用词来抒发,其盛况如唐时诗的盛行。结合当时北宋的政治危机,一类比较突出的情感流露是国家陷于危难所流露出的愁绪。这类词取材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动荡,有向豪放派转的趋向,但因其含蓄委婉的抒情特点依然列为婉约词。爱国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李清照后期词。南渡之后,李清照的命运便不同往昔,她不仅痛失丈夫,更要接受北宋被灭的事实,其词作多抒写流亡之苦,独居之苦,词境悲凉,情调感伤。《清平乐·年年雪裹》中"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写出了南渡后流亡失所,再也无心赏梅,着重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愁。姜燮的《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也是抒发黍离之悲的千古名句,通过二十四桥的今昔对比,写出扬州变迁,以小见大,悲叹战争后国家的残败。

北宋灭亡后,文人心中的家国情怀被激发,一批抒写爱国情怀的词人诞生,如陆游、辛弃疾等人,他们将对统治者政治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怅恨国家遭侵略的情感一一书写在纸上,风格上借鉴学习苏轼词风,笔触豪放,文情奔涌,豪放派逐渐发展壮大,婉约词的抒情风格不再占主流,但其艺术手法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婉约词,以画拟情,借景抒情,正是这种艺术手法,我们才能从一首首词中读出、感觉出词人的心境,仿似亲身感受。

美至婉转自见情,婉约词中还有很多境之美等我们体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