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有多可怕(150余次直面死神的拆弹专家)

  计时器动人心魄地响着,“到底剪红线还是蓝线?”影视剧中,拆弹现场经常能牵动人的心弦,让人捏了一把汗。而现实中,“拆弹专家”说,炸弹并不罕见,但很少有凶徒使用定时炸弹,而且,拆炸弹也不是简单地剪红蓝线……

  大庆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察防暴二大队大队长夏宇,是新中国第一代排爆警察。从警32年的他,拆弹25年,拆弹150余次。

  3月22日,记者如约到达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办公地点时,夏宇已在大门口等候。49岁的夏宇,头发已经白了一半。个子不高的他,眼神中流露的是沉稳和刚毅。随夏宇走进他的办公室,墙上,有一行蓝色标语——“用生命守护一方平安”。

  在摆满仪器和工具的办公室内,夏宇向记者讲述了拆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拆弹专家有多可怕(150余次直面死神的拆弹专家)(1)

  排查发掘近500公斤炸药

  威力相当于一颗小型原子弹

  2014年4月22日下午,伴随着“轰隆”的巨响,安达市昌德镇曲家屯80余户农民家的玻璃全部震碎,3人当场身亡。

  爆炸地点为该屯农户历某家。爆炸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刻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现场仍有大量未爆炸的炸药,且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

  为保证不发生二次爆炸,接到省厅指派的夏宇带领两名同事赶往现场,经过多日排查,发掘并销毁炸药450公斤。加上已经爆炸的炸药,历某家共存放炸药约500公斤。夏宇说:“这么多的炸药如果全炸了,威力相当于一颗小型原子弹。”

  当时新闻报道了爆炸一事,但对事件详情并未透露。时隔7年,再次提及此事,夏宇仍是心有余悸。

  原来,历某曾为一家烟花爆竹黑加工点制作半成品谋取利益,后来黑加工点被取缔,历某剩下了很多材料,火药、炸药一类的都有。其实,这些材料放在水里就会失效了,但历某舍不得。于是,他把这些材料用塑料编织袋分装,分散埋在了自家院子中。事发时,这些材料已藏在地下两年多,自家人都忘了这件事。

  事发时,正是农村灌溉田地的时候。历某家有台四轮车,灌溉田地时要用四轮车拉水罐到地里浇水。事发当天,历某找来朋友纪某和杨某帮他焊水罐,电焊的火花飞起后,悲剧发生了……

  夏宇说,后据刑事技术警察分析,应是发生爆炸的炸药编织袋被鸡刨出了漏点,电焊火星崩到漏点上引起了爆炸。

  当几十袋炸药被全部发掘完毕、排除了隐患后,夏宇还感觉头皮发麻。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炸药是分开埋藏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手工拆弹毫无惧色

  却为同事担惊受怕

  2001年除夕夜,东风新村一名保外就医犯罪嫌疑人收到了一个包装精致的“新年礼物”。精美的彩色包装纸包着一个木头箱子,木箱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牛皮纸。该嫌疑人的妻子拆箱子时,包裹着的牛皮纸断了,透过缝隙,她看到了箱子里有些不对劲儿,当即报了警。

  夏宇接到市局指令时,春节晚会刚开始。家里的年夜饭端上桌还没吃上一口,他匆匆忙忙离开家赶到单位,准备好防爆器材,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

  经检测,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爆炸装置,一旦木箱的包装被撕开,木箱盖被弹起,就会发生爆炸。

  由于密封的牛皮纸,已经被当事人撕开大部分,残存的部分随时可能断裂,一旦发生爆炸,后果难以想象。夏宇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炸弹,从市区运到野外空旷无人处。爆炸装置安放到荒野,有同事建议安全引爆。夏宇想了想,决定手工拆除。他的理由是:“也许犯罪嫌疑人会在组装炸弹时留下痕迹,没准破案线索就在这里。”

  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借着两辆吉普车的灯光,夏宇开始手工拆弹。拆几分钟,手就冻麻了,缓一缓,继续拆。正常20多分钟可以拆除的炸弹,那一次,足足消耗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炸弹成功拆除了。

  面对危险,夏宇从未惧怕过,他却会为遇到炸弹的人而感到后怕……

  几年前,我市警方在抓捕一名涉毒案犯罪嫌疑人时,嫌疑人为了要进屋拿一件衣服而对警察大打出手,引起警方怀疑。警察在嫌疑人的衣服口袋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矿泉水瓶。夏宇说:“那是一个自制的炸弹,炸弹很简单,一个小瓶子,一个雷管。但炸药分量很重,一旦爆炸,威力很大。”

  原来,以贩养吸的嫌疑人知道自己早晚会被警察抓到,于是,他怀着“死也要拉两个垫背的,被抓到就与警察同归于尽”的心理,用矿泉水瓶自制了炸弹,时刻揣在衣服口袋中。嫌疑人落网时,刚好那天他“疏忽”没穿外套。于是,被警察抓到的那一刻,他拼命地与警察打斗,只为拿到外套。

  夏宇至今还在后怕,万一当时嫌疑人拿到了那件外套……

  “你那玩意做得不咋地啊!”

  “拆弹专家”硬核技术令嫌犯低头

  2014年6月8日,安达市一快餐厅发生爆炸。朱某斌将装有爆炸装置的书包放在餐厅座椅上,给餐厅经理打电话索要钱财。餐厅经理接到勒索电话后报警,发现警察疏散群众的朱某斌遥控引爆了爆炸装置,造成3名警察受伤。

  爆炸案发生后,朱某斌在逃,夏宇接到指令到现场排查。再次提及此事,夏宇还在感慨:“那个炸弹的技术含量算是挺高的了。”

  这起爆炸案轰动一时,历时19个小时,朱某斌在我市龙凤区落网。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夏宇跟刑警一起参与了抓捕行动,他是去给刑警“护航”的,以防朱某斌随身携带爆炸装置。

  落网后的朱某斌拒不认罪。想到朱某斌勒索快餐厅经理时对自己技术的自负,局领导让夏宇参与了审讯。夏宇一句“你那玩意做得不咋地啊”的感叹,刺痛了朱某斌,两人进行了两个技术问题的较量后,朱某斌服了,低头认罪。

  警察手记:不是选择,是使命

  □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察防爆二大队大队长夏宇

  拆弹这件事,七分靠技术,三分靠运气。我同期的战友,已经牺牲好几个了。挂在墙上的荣誉证书,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如果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可能命就没了。

  排爆不但要技术强,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一旦失手,送走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

  我很少与家人和朋友谈及我出任务的事,怕他们担惊受怕。我不说,他们也不问,可我知道,他们心里默默地为我担心。有一次我妻子曾在报纸上看到过我在排爆现场的照片,虽然已事隔多日,可她依旧情绪失控了。

  排爆警察是警察里特别危险的警种。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做排爆警察。我的父亲当过军人,也做过警察。我的母亲、舅舅、表兄弟都是警察,可以说,我生长在一个警察家族里。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不是警察选择了我,而是我就应该做警察,是我的使命。做警察危险,从我懂事起就知道了,所以,拆弹,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记者后记:用生命守护一方平安

  直至写完这篇报道,那句“用生命守护一方平安”的标语,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2014年安达快餐厅爆炸案发生后,我就在警戒线外采访。至今我还能记起当时现场闻到的焦煳味儿……以前,“炸弹”这个东西,我以为只有影视剧里才会有,现实中那是稀罕物。可现实中,不仅经常出现炸弹,还离我们很近。

  在夏宇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挂了半面墙。

  去年7月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授予夏宇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如果得到最高的荣誉,可能命就没了。”想到夏宇这句话,这些证书,更让人觉得有沉甸甸的分量。

  作为“拆弹专家”,每一次出任务,他们都是在与死神交战。“用生命在守护一方平安”,不是口号,而是他们在践行的使命,是他们对这一方土地的承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