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散文的名词解释(读者投稿维禹甸之)

学者散文的名词解释(读者投稿维禹甸之)(1)

韩城传媒网

民生/社会/时讯/热点

学者散文的名词解释(读者投稿维禹甸之)(2)

“维禹甸之 ”释义

强尚龙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这句诗是《诗经·大雅》名篇《韩奕》的开首句,一般翻译成白话文为:“梁山巍峨高又大,大禹曾经治理它。”其中的关键词“甸”,被解释成了治理。“六经皆史”,“甸”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

上古文献中,“甸”字不是随便能用的,作为专用名词和“服”连在一起,曰“甸服”,指王畿之地。说的是舜帝时大禹治九河、开九山、通九路、划九州后,把全国设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个不同等级的田赋区和职责区的事。“甸服”一词最早出现在上古帝王将相的档案集子《尚书》中的《禹贡》篇中,曰“五百里甸服。”《孔传》的解释是:“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蔡沉集传》释义为:“甸服,畿内之地也……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

此后的商周金文中也几次出现“甸”字,不再和“服”放在一块使用,比如“殷甸。”《说文解字》的解释同样是“(殷商)天子五百里地。”说明商周时期“甸”的最基本意思是王城以外的五百里之地,是直接服务于天子的,是天子的直接管辖地。后来的引申义才有:动词,管理、治理;名词,田园、家园;形容词,穗子往下坠的,有下坠感的。此外还有其他解释,但都与“甸”的本义有关。《诗经》和上述金铭文是同一时代的作品,其中的“禹甸”当按“大禹王的甸服区”解释。

那么《韩奕》诗中的韩侯国在不在大禹划分的500里甸服区?回答是肯定的。大禹划分“五服”时舜帝还没有把帝位禅让给他,大禹所说的国都指的是舜帝的国都蒲坂,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一带,与古韩侯国,今陕西韩城的直线距离才百十公里,韩侯国当在大禹王时期的“甸服”范围之内。因此,“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这句话应翻译成“(美丽的韩侯国)在绵绵的梁山之下,是曾经的大禹王甸服区。”

《韩奕》共六章,每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叙事古诗。全诗以赞美的笔法记述了韩侯朝周受赐、娶妻归韩、并被周王任命为北方诸侯方伯的生动场面。开首句“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显然是在交代韩侯国这片土地所处的位置和曾经的显赫,意在为后文展开叙事铺设场景。从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讲,“禹甸”翻译为“甸服”更为合理贴切,不仅使句子的对仗更加工整,内容更加厚重,而且在与下文衔接上逻辑关系更为严密。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的正确解读,丰富了上古时期韩城地区的历史文化。第一,上古时期的韩城地区是京畿之地。第二,韩城地区那时享受着京畿之地优越的田赋政策。《尚书·禹贡》记载:“龙门雍州之域。”说的是韩城地域属雍州。《史记·夏本纪》曰:“雍州土质黄而松软肥沃,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第三,明确了上古时期韩城地区所缴纳的物品和物品缴纳路线。《史记·夏本纪》接着记载:甸服百里以内缴纳整捆的禾,一百里到二百里缴纳禾穗,二百里到三百里缴纳去掉秸芒的穗,三百里到四百里缴纳谷粒,四百里到五百里缴纳精米。”韩城在帝都的一百里到二百里之间,当时的缴纳物当然是禾穗了。缴纳物品的路线《史记·夏本纪》也做了记载:先走黄河水路,经龙门山间的西河之地到渭水湾(渭水入河口),再上岸到山西永济界朝贡。

本期编辑:赵静 冯翠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