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围城的我们(围城简单的幸福)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堵墙,墙外是现实生活,墙内是美好理想。我们总在挣扎中度过,时常觉得自己也许有人格分裂症,但是后来发现每个人都一样。少年不知愁滋味,中年已是曲中人。人生漫长而又短暂,时而欣喜时而忧伤。当你经历重重磨难,才知平淡健康就是幸福。万千浮华,归于平静,才是生活的真谛!

初读《围城》是高中时期,由于学习任务重也是草草读完,对内容也是看个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想法;再读《围城》是大学时期,也是和自己专业有关,必须要完成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今已是毕业十年了,生活有了很多改变,为人妻,为人母,认真去拜读,感慨良多。

《围城》这本书写的是一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留洋回国的男女学生,在婚恋的围城里冲进去又逃出来,逃出来又冲进去。但是,他们在复杂的婚恋角逐中,却又陷入了命运浮沉的人生的围城中,在生活职业的角逐中勾心斗角,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大围城”的禁锢中展开了一场场慑人心魄的心灵角逐。从而更深地陷入了“灵魂跌宕”的精神的围城。

就我而言,对此的理解是简单快乐即幸福。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总挣扎在一道道门槛里外,或进或出难免有遗憾,细想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原来总喜欢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希望大圆满,但后来真的想清楚了,那只是一种期望。毕业之后就迎来了我的第一座职业围城,年少难免轻狂,虽然面对国家通过招聘寻找工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也需要时间,但是我没有时间,出生农家家庭的我没有时间去准备考试,也没有金钱去读研,我面对的就是工作赚钱,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供上大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现在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毅然选择了工作。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进入事业单位,也曾羡慕过,但不曾后悔过。漂泊几年后仍然回到自己的本专业,教书育人,回想当年迫不及待的想要毕业,毕业后却又想回去当一个只知道学习的学生。怀念泡在图书馆的岁月,想念被老师一遍遍提醒要好好学习的唠叨,于是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平淡充实!我觉得幸福感十足!

《围城》中说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我的第二座围城在生命中自然的出现,面对婚姻围城,我觉得我是幸运的,高中的同学,大学的挚友,现在的老公,始于一人,终于一人,相守一生。一路相伴,坎坷不平,自强自立,奋斗到现在,有一对乖巧听话的女儿,有个安稳的小家,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生活中处处有温暖就足够。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生活节奏紧张,人对于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自我,都希望生活不仅过的如诗还要有远方。离婚率居高不下,在婚姻的围城中很多人迷失了自己,不断的放弃不断的追求,但是我觉得,最终的幸福都是最初的模样,简单知足!

第三座围城是来源于自己,其实人最难攻克的是自我,真我和假我之间也有一道城墙,如何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思考。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不同于其他小说中的主人公,要么善良要么丑恶,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他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由于涉世未深,他的性格中又有正直的乃至天真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看,他对爱情又采取非常认真的态度。方鸿渐的性格中很自然的有知识分子常有的那种清高和孤傲,但也有自卑懦弱的一面。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矛盾的人也尝透了处于围城状态的滋味,在这座围城中挣扎的他最终选择了平实的婚姻和事业,然而最终又再次陷入困境。有时候我总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做才是对生活的热爱,或许就是为家人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或许是陪伴孩子和父母聊聊天;亦或许是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吧。处之泰然,微笑面对生活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人生处处是围城,坦然面对,迎难而上,保持初心。只要有爱与希望,奋斗不息,简单的幸福就在身边!

走进围城的我们(围城简单的幸福)(1)

本文作者刘改云

(作者简介:刘改云,女,汉族,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教师,曾获校级班主任交流论文一等奖,中心级"我的防疫故事"三等奖。喜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拾起一本书,寻找心灵的宁静,也享受作为教师每天都与书为伴的日子!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快乐!)

走进围城的我们(围城简单的幸福)(2)

欢迎关注石油普教读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