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健身、全民健身的观念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自然提了起来。

健身——给雁霖的感觉:第一意识想到的就是运动,会想到上学时候上体育课的内容;随之还能够联想到小时候‘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内容,再详细说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和雁霖一样呢?

‘运动锻炼强身健体,生命在于运动’,这些话也能耳熟能详,模糊记忆中也有:肢体锻炼在于精,而不在于粗枝大叶,也就是要知道动作的来龙去脉,先动哪里后动哪里,哪里是主动哪里是被动,这是不是就有点儿复杂了?所以说我们练习动作的时候除了习惯意识固有的印象,很少去研究具体动作的产生过程;当自己动作做不来的时候,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我们都有过‘看人家动作那么熟练,而自己却做不来’的烦恼经历吧?如果是这样我们健身那就难上加难了。路子通了才会顺风顺水,与时俱进。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1)

接下来雁霖就简单和大家分享学习健身的一点经历和感悟,这些基础知识大多雁霖上学时候学过,可是现在都拌饭吃了,不是自己健身需要从新又捡回来,真的忘到九霄云外了——肌肉 、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没有它我们不能动,健身锻炼要关注每一个动作的目标肌群,有的放矢地训练,是健身效果得以提升、进步的关键,同时也防止运动损伤。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2)

在家健身运动,拉伸

健身、运动

究竟什么是健身?大多还是指能够使身体更健康、更强壮的适量运动。既然是健身就不允许伤身,不能因为挑战身体极限去伤害身体是不是?既然是为了身体健康所以也就有了动态健身和静态健身,不仅躯体要健康而且精神还要健康;健身的严格定义其实是指健康人群,哪有那么多健康人群?还是相对亚健康的人群较多是不是?要想使身体更健康、强壮,是不是首先得改善亚健康状态?通过雁霖自身体验,通过适量运动也确实能够帮助改善亚健康。

健身的内容很广泛,大多还是以运动为基础的,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更好的睡眠,适量运动可以调整精神、情绪,适量的运动可以协调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其实也是涵盖在科学运动范畴内的,仅仅有适量的运动往往不能满足我们健身需要,当然运动适量不能千篇一律,依据个人体质不同需要自主灵活掌握。

抛开健身运动要适量之外,如何科学运动再细分?雁霖理解其中之一就是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有神、动作协调、动作到位’等这些都是形容动作质量描述,精准地完成单个动作而且明白单个动作的产生、运动过程,其实对我们健身作用很大,而不是去一味地模仿,我们是用来锻炼身体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娱乐兴趣。

有必要了解动作产生的动力来源——肌肉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3)

肌肉有神经血管分布

肌肉是运动的动力器官,骨骼肌是动作的执行者

每天或是定期安排适量的运动这是健身在行动,从人体结构上了解每一个动作的产生的原动力——肌肉,会使我们运动更有效,运动内容更具体而丰富,接受身体的运动反应也会更明白。身体的活动离不开肌肉,骨骼是杠杆,肌肉是牵引骨骼的动力器官,不管是我们微笑、吃饭、挠痒痒、跑步、跨越、日常劳作都离不开肌肉,没有肌肉我们无法行动。

肌肉的构成与分类

肌肉是由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能做舒缩运动,本身就具有活性,它呈细而长的纤维状,所以也叫肌纤维,根据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分为:心肌、平滑肌、骨骼肌三种。

  • 心肌,仅见于心脏,很独特是不是?细胞呈长圆柱状,有分枝相互吻合成网;有横纹,但不是很明显,它不受意识支配,属于不随意肌,我们不能想让它快点就快点、慢点就慢点。

有氧运动加强的就是心肺功能的锻炼,心脏的功能强弱对健身运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 平滑肌,它主要分布在血管、胃肠、气管、膀胱、子宫等内脏器官,细胞呈棱形,没有横纹,所以叫平滑肌,收缩慢,但能持久,不易疲劳,它本身不受意识支配,属于不随意肌。
  • 骨骼肌,大多附着在骨骼上,细胞呈圆柱状,很长,肌细胞上可见排列整齐的横纹,收缩力很强,而迅速,但易疲劳,不能持久,受运动意识支配,属于随意肌。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4)

全身骨骼肌有600多块,而且都有其对应的名称

骨骼肌的结构

骨骼肌也是我们健身锻炼中常用到的、很容易感知而且也是健身锻炼的重要内容。由于日常缺乏运动,它会变得敏感性降低、柔软性差,再加上身体健康程度降低,肌肉流失、紧张等现象也会出现。

在我们人体600多块肌肉中,其中骨骼肌占了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表的膜就是结缔组织,也称为肌外膜,它向内伸入,把肌纤维分成肌束,此时称肌束膜,继续伸入,包裹每一条肌纤维,称为肌内膜;血管、神经和淋巴就是沿着这些分离包裹的膜进入肌肉内部的——新城代谢的通道、神经信号传输系统的通道。

肌肉的一端或两端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白色而坚硬,本身腱不能收缩,但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张力,肌肉通过腱牢固的附着在骨骼上。根据分布的位置不同,其形态也各式各样,分布在四肢的多呈纺锤状,分布在体腔壁或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多为板状阔肌。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5)

筋膜放松运动

有了骨骼肌就能运动了吗,其实还是需要一些其它辅助结构来参与:包括筋膜、滑液囊和腱鞘,筋膜对肌肉分离包裹、滑液囊减少摩擦,多分布在 肌、腱、韧带、皮肤和骨的突起之间;腱鞘包绕在某些肌腱的外边,起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

骨骼肌大都分布在关节的周围,每块肌肉一般附着于邻近的两块或是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越一个或多个关节,根据 关节的活动特点,这些肌肉也有其不同的功能,如:屈肌、伸肌、收肌、展肌等。

骨骼肌接受经神经传输来自大脑的意识指令,肌纤维产生舒缩运动,就带动了骨骼运动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6)

下蹲过程中的股四头肌——大腿前侧

目标肌群,关注重点部位,提升锻炼效果

目标肌肉群

它是针对我们锻炼或是训练来说的。既然是肌群,就是它并不是一束肌肉,但是它们有共同的起点或是止点,在运动中共同作用来执行任务,比如我们常说的“股四头肌”,它就是大腿前侧的那块肌肉,我们用手触摸可以感知到,它跨越了膝关节和髋关节,上端分四个头分点固定——也是四束肌肉,但是到下端(胫骨上端)的时候合并为一个腱。当我们站立抬起大腿的时候就是股四头肌在作用——收缩运动,所以说高抬腿动作训练的目标肌群就是股四头肌。那么全身其它肌肉没有参与运动吗?也不是,最起码运动中身体维持稳定性,其它好多肌肉相对于静止状态也有劳动付出,但是高抬腿动作没有股四头肌的收缩是抬不起来的,所以这个动作的目标肌群就是股四头肌。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7)

仰卧卷腹目标肌群就是腹肌,找准发力点

每一个简单动作的产生都有其主要目标肌群,明确目标肌群的好处

  • 目标肌群好似停留在运动解剖学上的意义较大,但是对于我们日常运动,通晓动作产生的来龙去脉、明白锻炼的主要目标,很有意义;
  • 这样锻炼的目标就更加明确,有形有相,便于扑捉运动感知,更加提升运动的专注力;
  • 针对自己基础运动机能,能够明确自己哪里好些,哪里不足,能够明白别人能做的动作自己为什么做不了;
  • 丰富锻炼内容,不会再是茫然一片,照葫芦画瓢,锻炼目标更加具体化;
  • 更加精准锻炼,会懂得应该控制哪里,主要锻炼哪里,不会盲目地利用非目标肌群来代偿锻炼,从而懂得控制、主动、被动;
  • 训练目的明确,训练也不会再枯燥,为什么枯燥?还不是内容不够形象化、具体化;
  • 锻炼目标具体化对于运动效果的收集也会更加容易,不会再感觉练了半天没啥效果了,从而促进更好的健身,在健身的道路上走的更持久。

健身先练大肌群还是小肌群(了解好肌肉目标肌群)(8)

基础知识的掌握会助力锻炼更好的进步,加油

总结

我们运动健身其实主要锻炼的还是肌肉,尽管是以骨骼肌为主,但是心肌、平滑肌是不是也有加强的作用和必要,比如有氧运动的提升心脏功能,卷腹运动加强胃肠蠕动;关键点骨骼肌听从大脑指令,我们想让它动就动了,受意识支配,骨骼肌运动直接调度血液循环、骨骼肌运动直接调度神经反应、骨骼肌运动直接调度内分泌工作、骨骼肌运动带动其它肌肉的运动锻炼。

理解肌肉结构特点会让我们健身运动的目标更加明确,针对运动感受反应能够做出及时的判断,比如:肌肉是可以拉伸,而肌腱就不能硬拉,所以运动中肌肉就不能松懈,不能完全交给关节做支撑负重——超伸;对于我们健身兴趣的培养、健身重要性的认知也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基准单个简单动作目标肌群的明确,会更加使得健身效果锦上添花——增加神经聚集力。@头条健身


我是雁霖——一位喜欢运动健身的农家大叔,感谢阅读,仅仅是爱上健身的一点小感悟,浅尝辄止,希望批评指正,也恳请方便之余,对雁霖多多支持:评论、转发与关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