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

今天,坐落在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是“满映”的旧址。“满映”一个许多现代人都不知道是何物的名字,承载的却是一段厚厚的历史。

不动刀枪的侵略者——“满映”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历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宣传性,尤其对别有用心的侵略者来说,每一部电影都要涂抹上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其成为殖民统治的工具。为了达到长期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春成立了一支不动刀枪的“奴化教育先锋部队”——“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上演了一幕幕宣传殖民主义思想文化的丑剧。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1)

曾经的"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

据长春市政协出版的内部刊物《议政》介绍,1937年8月2日,伪满国务院正式通过了“满洲电影国策案”,投资500万元,设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8月21日,“满映”正式成立。

“满映”成立之初,总部设在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的日本毛纺织品株式会社(日毛)的二楼上,暂借宽城子二道沟的一座铁路仓库(今长春机车厂院内)作临时摄影棚。此时已开始着手修建新的办公楼和摄影棚。“满映”办公楼和摄影棚占地面积1639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原计划为16892平方米,实际完成了20294平方米。建筑群包括办公楼1座,摄影棚6个,录音室、洗印室各1间,还有大道具厂等附属建筑。

“满映”的设备当时是最为先进的。从拍摄、照明、编辑、洗印、录音、放映到银幕合成,设备质量精良,性能优异。崭新宽大的6个摄影棚,可以同时容纳很多摄制组拍摄内景使用,为各片种的生产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加上先进的拍摄设备,使摄影的电影效果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2)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片头及社标

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满映”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烈的殖民主义政治色彩。这一点从它所从事的“挂羊头卖狗肉”一切活动都可以看出——“满映”是由日本关东军及其控制的伪政权,为了达到向中国人民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和文化的目的而建立的“舆论媒体”。当时东北境内的电影内容一直受到日本殖民主义者的严格审查。有损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政府的,有损于日本“皇室”的,有损于日伪官吏的,特别是有悖“皇军”“圣战”思想内容的影片,均被查禁。代之上映的是由“满映”精心炮制的影片。日伪统治机构又借助强权,控制了“满映”,完全独霸了东北的电影市场。

1941年以后,为了满足日本侵略政策的需要,“满映”把拍摄影片的内容进行调整,分成三类:“启民电影”、“娱民电影”、“时事电影”。所谓“启民电影”主要是通过电影形式向日本人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在中国人民面前制造“跃进满洲”的假象。

著名电影史学家、“长影”厂办原主任胡昶曾多次表示,日伪当局就是利用电影从不同的侧面颂扬“王道政治”,美化其殖民统治,以此对东北人民进行奴化教育。

所谓“娱民电影”,就是故事片。主要是通过黄色、恐怖的内容来毒害中国人民。如《蜜月快车》、《富贵春梦》、《冤魂复仇》、《铁血慧心》都是“满映”的国策片,赤裸裸的宣传“日满亲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殖民统治思想。《东游记》是丑化中国人民的影片,极力宣扬日本帝国主义的所谓文明。所谓“时事电影”,主要记录伪满时期的各类时事,当然,这类电影表现的内容,依然是粉饰太平,为日伪政权歌功颂德。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政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满映”的国策影片更是充满了“决战必胜”的战争气味。这一时期的电影,都是为迎合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而拍摄。如《兰花特工队》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赤裸裸地表达了赞颂之情,《大地逢春》、《黄河》、《碧血艳影》、《银翼恋歌》等都是极其反动的“国策片”。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殖民统治的十四年里,电影完全成为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工具。因此,“满映”只不过是日本侵略者手中的玩偶,也注定了他最终灭亡的命运。

“满映”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生产基地,也曾培养出了很多明星,我们姑且把他们称之为“满映”的“鲜花朵朵”吧!比如:“古典美人”郑晓君、“活泼美人”夏佩杰、“永远青年”浦克、“喜剧青年”王启民、“金鱼美人”李香兰等等。

这些演员都是阅读了刊登在《康德新闻》、《大同报》的招生广告后,经过考试而走上演艺道路的。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的招考地点就在“新京”长春的“日毛”株式会社楼上。报名费一块钱。那时候,18岁的王启民是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小职员,名字还叫做王福春;那时候,郑晓君才16岁,是税捐局的打字员……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3)

1945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首先在“满映”建立起了“东北电影公司”(“长影”前身)。很多“满映”的演员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在党的领导下,成了人民的艺术家。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刘三姐》里的莫进财,由贺汝瑜饰演,他还因为这个角色获得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还有《平原游击队》和《桥》的摄影李光惠,《上甘岭》、《党的女儿》的美术师刘学尧……

“黑夜皇帝”甘粕正彦

1939年11月1日,“满映”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开始粉墨登场了,臭名昭著的甘柏正彦出任协会理事长。对于这个人物,在日伪统治时期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满洲白天是关东军的天下,晚间是甘粕正彦的天下。”因此,甘粕正彦也就有了“满洲国黑夜皇帝”的外号。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4)

甘粕正彦(1891-1945)

1891年生于日本仙台市的一个士族家庭的甘粕正彦,从小的志愿就是当一名军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从师于东条英机。毕业后当上了宪兵。1923年9月,在他任职东京某宪兵分队长时,在关东大地震的混乱中杀死了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和他的妻子及7岁的外孙。因此被判有期徒刑10年。在服刑2年10个月后获释,于1929年秋来到中国东北,同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等,成了策划侵略我国东北的急先锋,专门从事阴谋活动。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甘粕正彦就迅速赶到吉林市,同当地特务机关相勾结,秘密炸毁日本侨民住房,反诬中国人所为,以此作为侵华的借口。9月21日,他又窜至哈尔滨,采取同样的手段,炸毁了日本领事馆。由于他在九一八事变中做得出色,深受日本关东军的赞赏。

他参加了日本关东军密谋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的活动,在他的秘密串联下,把溥仪从天津带到辽宁汤岗子,后经由旅顺护送到长春。

在策划成立傀儡政权时,日本关东军采纳了他提出的主张:“满洲国”作为“大日本”附属国,不能实行总统制而应实行帝制。伪满洲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伪民政部警务司司长,以伪满洲国警察最高头目的身份残害和镇压东北人民,可谓罪大恶极。

在甘粕正彦任职的6年里,他对“满映”作了多次改革,广泛从日本吸收大批专业人员,并起用了一部分中国导演,在故事片题材上较以前有所放宽,但他更主要的还是利用所谓的国策电影推行殖民主义文化,用电影大肆宣传伪满洲国各领域里的“成就”,为日本殖民统治政策歌功颂德。

可以说,在甘粕正彦的直接领导下,“满映”所拍摄的影片完全是为了适应殖民政治的需要,根本无艺术性可言。但它却造就出一颗闪亮的银幕明星——李香兰。“满映”成立后,于1938年6月聘李香兰为特约演员。她虽没有娴熟的演技,也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作,但由于她形象出众,具有东方美人的魅力,使她成为红极一时的女明星。

到伪满洲国垮台时,甘粕正彦也同其他侵略者一样,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他从大陆科学院要来1000包氰化钾,分给每个日本人一包以防万一。他还在摄影棚里安装了引爆装置,想在苏军进入长春时引爆,让全体日本人“玉碎”。但是他的这些疯狂的愿望都没有实现,那一包白色的粉面只留给了他自己。

1945年8月20日凌晨,甘粕正彦服下了白色的粉面。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了他罪大恶极的一生。

“满映”头牌——《夜来香》李香兰

“满映”的明星很多,但记者觉得仅就满映而言,最大牌的明星当属红极一时的李香兰。“满映”成立后,李香兰被聘为专职演员,并被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与影星推出。李香兰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蜜月快车》,就奠定了她“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的地位。此后,她又演出了《支 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和《白兰之歌》等“大陆三部作”。

迅速走红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成为与周璇等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之一。李香兰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

《夜来香》是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专门为李香兰谱写的。《夜来香》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但旋律和节奏完全采用了欧美风格,谱成了轻快的慢伦巴。很快,这首歌传遍了灯红酒绿的沦陷区。

日本当局制造和利用了她这个明星,替日军宣传、粉饰侵略战争。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5)

李香兰(1920.2.12~)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个汉学世家,父亲叫山口文雄,1889年生于日本佐贺县,祖父是士族出身,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父亲受其影响早年到中国学习,后任职于“满铁”公司。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取名李香兰。由于她天资聪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经常在电台演唱歌曲。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香兰。

1934年,年轻幼稚的李香兰满怀着对中国和日本的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到北平(今北京),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潘”是她的另一个义父——她父亲的结拜兄弟,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潘政声的姓;“淑”是源于山口淑子之名;而“华”,则是出生于中国之意。

正是因为这三个名字的先后使用,为李香兰的人生埋下了一个性命攸关的伏笔。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6)

李香兰

抗战结束后,李香兰这位红极一时的影星、歌星以“汉奸罪”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逮捕,押上了审判台。一度因为无法证明“山口淑子”、“李香兰”和“潘淑华”三者是同一个人而险些被国民政府枪毙。

但随后鉴于李香兰在法庭上出具了证实她真实身份的凭据,在证明了她的日本移民身份后,法官宣布“让我们以德报怨”,李香兰被无罪释放,并于1946年2月遣送回日本。

回到日本后,李香兰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其演艺事业。1951年,她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1956年离婚。1958年,山口淑子嫁给外交官大鹰弘后,冠夫姓成为大鹰淑子,并告别舞台转而从政。

1978年7月6日,“永远青年”浦克接待了已是日本环境厅政务次官,日本环境代表团团长的李香兰,重访长春电影制片厂(“满映”旧址)时,她这位“满映”时期的“金鱼美人”,还受到“古典美人”郑晓君、“妖艳美人”白玫、“活泼美人”夏佩杰等旧日同仁的欢迎。

险些被处死的李香兰何以脱险

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李香兰是汉奸,起码是一个“文化汉奸”。这样的说法是否偏颇,答案毋庸置疑,因为李香兰是日本人,何谈“汉奸”之说。人们在历史已经翻过了近70年的时候,还在议论当年的往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李香兰身世的复杂,也就不难理解她当年险些被当做汉奸处死的原因了。

月岛青叶各人物介绍(黑夜皇帝甘粕正彦与)(7)

李香兰

李香兰是一名日本人,但是她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还有“李香兰”和“潘淑华”两个中国名字及两个中国干爹。加之,她饰演的角色几乎都是与日本男人苦恋的中国女子,表达的都是“中日亲善”的主题。

李香兰的身上因此有着很浓的“中国味”,甚至很多日本人都认为她是中国人。1938年,李香兰以“中日亲善”代表的身份头一次回日本。当她交验了护照刚要下船时,却突然听到一声粗暴的斥喊:“你回来!”她最初以为听错了,但是回过头去,发现那个日本官员正怒视着自己,于是她指了指自己,意思是问:“是在叫我吗?”

日本官员再次不耐烦地喊了句:“你回来!”她让同行的女演员先走,随后自己来到了那个日本官员的旁边,按照要求再次把刚刚审理过的护照递交过去。日本官员再次逐字核实了李香兰的护照,随后双眼圆瞪,大声呵斥:“你这东西还是日本人哪!一等国民却穿三等国的支 那服,说支 那话,不觉羞耻吗!”这无耻的话语里既包含了当时的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的意思,也包含了普通日本人不知道李香兰这样大明星国籍的意思。

日本战败后,李香兰这位红极一时的影星、歌星,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作为伪满洲映画协会的主要演员,李香兰被认定有协助日本侵略者做宣传的罪行。检察官最后判处她死刑,立即执行。罪名是“身为中国人,却和日本人共同拍摄冒充中国的电影,协助日本的大陆政策,背叛了中国”。

李香兰极力为自己辩解,她哭喊着:“我真的是日本人,真的是日本人啊!我叫山口淑子,父亲山口文雄曾是抚顺满铁的中国话教员,母亲叫石桥爱子……”法官严厉地说:“你叫李香兰,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的时候,用的是潘淑华这个名字,这难道不是你作为中国人的证据吗?你怎么能证明,山口淑子、李香兰、潘淑华,这三个人是同一个人?”要想解开法官的疑问,只有寻找到国籍证明。可是当时,身陷牢笼的李香兰哪有这个能力啊!

就在李香兰已经无力争辩、准备赴死时,她儿时的俄罗斯籍女友——柳芭,出现了。柳芭当时已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成为领事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问李香兰:“有没有一些身份证明能够证实你是日本人呢?”

在没有得到确定的答复后,柳芭只身一人从上海来到北京,找到了李香兰的父母。此时,李香兰的父母已经找到了李香兰日本身份的证明,只是无法将这份证明转交到李香兰的手中。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女儿是不是已经因汉奸罪,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后,在柳芭的帮助下,李香兰得救了,法官最终宣布她无罪释放。

本文选自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长春历史话题》,作者张贤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图源网络,原出处未知,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