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状况普查(全国土壤普查再启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这已是时隔40多年,全国土壤再次普查。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状况普查(全国土壤普查再启动)(1)

用4年时间对土壤质量“全面体检”

按照《通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其中,性状普查包括野外土壤表层样品采集、理化和生物性状指标分析化验等;类型普查包括对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挖掘观测、采样化验等;立地条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利用状况普查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植被类型等。

普查时间将从2022年持续到2025年。

2022年,完成工作方案编制、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平台构建、外业采样点规划布设、普查试点,开展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启动并完成全国盐碱地普查。

2023—2024年,组织开展多层级技术实训指导,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开展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形成阶段性成果。外业调查采样时间截至2024年11月底。

2025年上半年,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数据;下半年,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

土壤普查的钱从哪里出呢?《通知》明确,本次土壤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中央负责全国技术规程制定、平台系统构建、工作底图制作、采样点规划布设等;负责国家层面的技术培训、专家指导服务、内业测试化验结果抽查校核、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等。地方负责本区域的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技术培训、专家指导服务、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等。

建国以来已开展两次土壤普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要严守耕地红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要想真正落实“藏粮于地”,首先要有健康肥沃高质量的耕地。

那么,耕地质量怎么保?这就关系到土壤普查这项基础工作。

土壤普查是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系统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此前,我国先后于1958-1960年和1979-1985年开展过两次全国性土壤普查,形成了土壤志、土种志、专题调查报告,土壤系列图件、土壤资源数据等资料,积累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开展退化耕地治理、污染耕地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自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我国约40年未开展土壤普查,原有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耕地质量状况,难以适应精准管理需求。去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长江中下游、西南区、华南区土壤酸化,西北灌溉区、滨海区、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都需要解决。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就建议,尽快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我国土壤状况进行“全面体检”。

沈仁芳在建议中表示,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如今已过去40年。经济与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规模和强度等都已发生巨变,土壤安全风险加剧,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下降。

例如,城镇化加速占用优质耕地,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位居全球第一,集约化高投入的蔬菜和果树种植面积增加6.7倍,土壤养分严重富集,主要农田土壤pH平均下降0.5个单位,强酸性耕地达2.61亿亩,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近亿亩,新污染物风险增加,等等。

“我国土壤资源家底不清、状况不明,严重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沈仁芳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土壤科技队伍,具备开展土壤普查的技术支撑体系,“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条件已经成熟”。

对此,农业农村部在该建议的答复中也表示,近些年来,尽管不同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等别)调查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污染调查、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专项调查,但调查目标单一、指标不全、精度不高、覆盖面有限,不能代替土壤全面普查。我国已有40多年未开展全国土壤普查,现有的耕地土壤基础数据较难满足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对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需求,有必要推动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耕地土壤质量的“全面体检”。

如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即将启动,按照安排,将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任领导小组组长

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

《通知》指出,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担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国务院副秘书长郭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

此外,各省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土壤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地要加强专家技术指导、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普查队伍培训,确保土壤普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胡春华 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唐仁健 农业农村部部长

陆 昊 自然资源部部长

郭 玮 国务院副秘书长

成 员:唐登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朱忠明 财政部副部长

邱启文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田学斌 水利部副部长

张桃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李晓超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张 涛 中科院副院长

李树铭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兼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