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

“楚辞“是战国中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这些诗歌大多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此,作者必须先科普一下,提起“楚辞”,大多人都会想起屈原,但其实“楚辞”这诗歌体裁的作者并不只是屈原,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宋代黄伯思有言:“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楚辞。”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1)

“楚辞”之名最早其实见于《史记‧酷吏列传》,但《楚辞》真正成为一部编集,便要到汉成帝时,刘向校理中秘图书,将屈原、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与刘向自己的作品编为一集,才有了《楚辞》一书。至此,“楚辞”既可指诗歌体裁,也可指诗歌集。

汉朝初年,散见于社会上有关屈原的作品其实很少,提及最多的篇章也只有〈离骚〉与〈天问〉。司马迁提过的,除了这两篇也只有〈招魂〉、〈哀郢〉及〈怀沙〉。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2)

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甦,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 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

刘向是整理屈原作品的第一人,他也被称为“目录学鼻祖”。《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录有屈原赋二十五篇,都是出自刘向之手整理的,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及〈渔夫〉。

至于这二十五篇是否都是屈原的作品,后世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最可信的二十篇能确定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以及〈橘颂〉。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3)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诗篇。全诗373句,共2477字,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最长的一首。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4)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主要是作者自叙身世,表明自己的政治操守以及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第二段从“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写作者失意后力图振作,以求女为喻为国求贤而不得,总是失望而归。

第三段从“索藑茅以筳篿兮”至“蜷局顾而不行”,写诗人欲离故土而不忍的矛盾之心。

诗的最后是“乱辞”,在矛盾的心理挣扎中暗示了诗人最后一死的归宿。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5)

无可否认,经典的文学作品永远是以血泪书成的,正如〈离骚〉对应屈原悲凉的结局。虽然诗中有许多神奇瑰丽的比喻,仿佛是一个构建出来的幻想空间,但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所隐喻,透过诗人的隐喻去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当时楚国国君受奸佞迷惑,听信谗言而疏远贤臣,忠臣苦于无所作为的矛盾之心令人痛惜。

〈天问〉

〈天问〉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奇特的诗篇,屈原在〈天问〉中接连提出了172个问题,社稷范围上至宇宙神灵、下至政治、社会、人生,无所不含,以至于全诗气势极为磅礴却毫不累赘。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6)

〈天问〉一诗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方面:宇宙天地、世间万物及人类社会历史。以人类社会为例,屈原从女娲造人开始,一直问到三皇五帝、夏、商、周及春秋时期。故后世学者林庚先生称〈天问〉是一部“兴亡史诗”。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殷有惑妇,何所讥?——〈天问〉节录

从〈天问〉一诗可知屈原博古识今,眼界开阔而卓越,许多天问中提及的问题,仍旧值得现在的我们去探索和专研。

《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创作出来的一组诗歌。其实“九歌”一名由来已久,它代称古老的乐章,在众多先秦典籍中不乏记载,比如《尚书‧大禹谟》、《山海经》也曾提及过“九歌”之名,但需要分清楚,这些上古典籍中所说的“九歌”并不是指屈原所写的〈九歌〉。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7)

《九歌》中包括十一篇诗歌,可能是演唱时的乐曲与舞蹈和古代乐章“九歌”有关,所以也称为《九歌》。值得一提的是,“九”在古代典籍中是表示“多”的意思,并非是确切的数量词。因此这也能解释〈九歌〉为何不是九首,而是十一首。

《九歌》十一首依次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及〈礼魂〉。楚地崇巫,重视祭祀,因此这十一首均是祭祀神灵之诗,其中包括:太一神、雷神、湘水之神、司命之神、太阳神、黄河之神、山神及战神。〈礼魂〉则是诗歌的“乱辞”,是祭祀完毕的送神之歌。

《九章》

《九章》者,屈原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朱熹

后世学者陈子展先生研究过《九章》各篇的创作时间,认为〈橘颂〉最早,其次是〈惜诵〉、〈思美人〉及〈抽思〉,这四篇均写于楚怀王时期,至于〈涉江〉、〈哀郢〉与〈怀沙〉写于顷襄王时期,当中〈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诗。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8)

橘颂〉是《九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诗人一往情深地歌颂橘子,赞美它的高贵品质,并表明要向橘子学习,受命不迁,可见诗人自身所求之品德。这也呼应了〈涉江〉中,诗人以奇服、长剑、危冠、宝璐等独特的服饰比喻自己的特立独行,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追求正道的志向。

屈原所写的诗歌无一不透露着诗人高尚的情操,以及他面对国家衰败的心痛和对故土的恋恋不舍。其实《九章》中最令作者深刻不已的还要数〈哀郢〉一首。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9)

〈哀郢〉一诗,记述了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当时顷襄王被迫带领群臣东迁于陈,那时的屈原已经过了九年流浪的生活,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大为震惊,想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故乡一时悲痛不已。不久后,他便投江而亡,一代爱国诗人也就此逝去,独留《楚辞》熠熠生辉。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10)

无可否认,如果说起中国的诗歌,大家很容易联想起《诗经》,毕竟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然而如果说《诗经》是先秦的集体歌唱,那《楚辞》就属于个人创作。

屈原爱国诗歌离骚(爱国诗人屈原最浪漫的诗篇)(11)

《楚辞》在诗歌沉寂了三百多年后,突破当时以散文为主流的光辉,开创了属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条道路。以至于后世追溯中华文脉的根源,总会将《楚辞》与《诗经》相提,并为“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参考书目: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春秋战国文化志》

~~欢迎关注〈南雁说〉,让我们一起挖掘更多有深度的文史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