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1)

《神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Dante Alighieri,c.1265–1321)创作的长诗。

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神曲(全三册)

已完结

[意]但丁·阿利格耶里|文学艺术

1000 人在读

立即阅读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2)

内容概要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薄伽丘在撰写《但丁传》时,为了表示对但丁的崇敬而加上“神圣的”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一说《神曲》用意大利文写成,而非官方语言拉丁文,行文不过于严肃,而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3)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阿利盖利·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第一层是林勃,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4)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阿特丽切出现。

贝阿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阿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阿利基埃里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对世界的看法。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5)

创作背景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但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两大势力, 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962年,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国国王奥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领有意大利。因此, 历任帝国皇帝,均为日耳曼血统。由于德国本身内乱不息,其国王只是势力或强或弱的封建主,统治中心一直在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也时紧时松。罗马教皇则一直把意大利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帝国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国家统一,而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及他们各自的野心则是统一的障碍。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统一的意大利对其统治构成危胁。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间的对峙,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 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见证人之一。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对欧洲思想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力不从心。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有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但在12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著作开始汇编。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

早在青年时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热情加入了贵尔夫党,投身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并参加了粉碎基白林党的战斗。贵尔夫党在佛罗伦萨掌权后,但丁被选为该城行政官。该党后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的干涉。教皇伙同法国军队支持黑党于1302年击败白党,掌握了政权,开始清洗白党成员。但丁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但丁有诗人的柔肠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问世的基础。

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神曲》写作的准确年月难以确定,根据文学史家们的考证,大约始于1307年前后,《地狱》《炼狱》大约完成于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脱稿,历时10余年。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6)

诗学贡献

文学史上第一个意识到诗与隐喻这种亲密关系并通过诗歌意蕴的探究还原这一过程的人就是但丁。但丁曾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和《论俗语》中谈他的诗学主张时说诗有四义: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和神秘义。他所创立的诗学理论可以称作“诗为隐喻说”。但丁的“诗为隐喻说”有着深厚的宗教底蕴,隐喻是人类早期表达思想的基本方式,因为这个时期的人类还不能用分类与抽象的方式,只能就形象作为整体的把握和表述,而形象的整体表达本身就蕴含着多层面含义。在基督教徒看来,此岸世界是上帝之国在人世的投影,或曰世界是上帝写的一论著,上帝以此来向世人昭示意义和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圣经》便是一本记录了上帝之隐喻的大书。因而对圣经的阐释也成为了一项隐喻活动。“隐喻解经”始于公元1世纪大哲学家斐洛。“斐洛认为《摩西五经》中摩西使用了神话的、历史叙述的和祭仪律法的外在形式,然而表述的却是内在象征意义和精神意义。”但是斐洛的阐释不是从字面意义出发,同时也不注重挖掘传统的道德寓意而是直接生硬地引入了宗教神秘义。因此,斐洛的释经思路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任意性。但斐洛的确具有开创之功,开创了发掘微言大义的释经传统。这一传统经过后代学者们的不断完善,隐喻解经的意义逐渐被规范为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和神秘义这四层稳定的含义。与斐洛不同,阿奎那非常重视字面意义的作用。他认为只有从字面义出发,所有的引申义才有存在的根据和基础,才不致在理解上发生混乱。

尽管阿奎那对隐喻解经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并没有将它运用到诗歌的解读之中。因为在他看来诗歌除了虚构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上帝的语言才有深刻神秘的含义。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是由但丁完成的。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7)

但丁将托马斯·阿奎那隐喻解经的思想应用到诗学里提出了“诗为隐喻说”。“但丁对中世纪诗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在阿奎那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世俗的诗,有意义地抬高到了足以与神学比肩的崇高地位。”从此,神学不能够再藐视诗歌,因为诗歌能够借助形象表现真理。

虽然研究者们十分重视但丁的“诗为隐喻说”在诗学史上的开创性,但却很少认识到但丁的诗学思想在他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四义”在作品中的具体意义、应用方式以及造成的表达效果几乎没有进行过探讨。一些研究者认为“四义”只是但丁表达自己诗学思想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实质意义。但姜岳斌所说“字面义是通过文字直接传达的信息或直接描绘的形象,而隐喻义、道德义和神秘义都是字面义在不同的象征层面的延伸。很显然,这是但丁从诗歌创作或解读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诗学思想,而并未在内容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事实上,诗学思想和文学实践在但丁这里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在但丁的作品中,他的诗学思想才彰显出来。但丁十分重视他诗歌所包含的多重意蕴,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谈到《神曲》的意义时他说道:“必须知道,我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反之可以说是‘多义的’。就是说,含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照文字上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照文字所表示的事物的意义。第一种可以称为自己的意义,第二种可以称为讽喻的或神秘的意义。为了更清楚地阐明这种论法,可以把它运用到如下诗句:‘以色列出了埃及,雅各宾离开了说异言之民,那时犹大是主的圣所,以色列是他的领土’。

如果只看字义,这句诗对我们说的是摩西时代以色列的儿女离开埃及;如果看它的讽喻意义,它说的是基督为我们赎罪;如果看它的道德意义,它说的是灵魂从罪恶的哀伤悲惨中转入蒙恩状态;如果看它的神秘意义,它说的是神圣的灵魂摆脱尘躯的奴役而享受永光的自由。”

但丁不厌其烦地强调《神曲》的多重含义,并以圣经中以色列出埃及为例详尽阐释其中的四义。由此可见,但丁十分重视对《神曲》多层意蕴的发掘,希望埋藏在作品中的四义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得到他们的理解。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8)

后世影响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希腊神曲100首(神曲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9)

作者简介

(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 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