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碑与立碑区别(立碑与墓志铭)

卧碑与立碑区别(立碑与墓志铭)(1)

讨论丧礼制度和祭礼制度,必须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即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三千多年,丧事活动和祭祀活动都是按官方给定的文本操作,《仪礼》(包括《礼记》)就相当于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以,中国古代社会,丧礼和祭礼,是有统一规定的,后世朝代虽有一些增溢和添补,但其基本程序和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民国之后,特别是49年以后,丧礼和祭礼被视为封建迷信,逐渐被主流社会淘汰,其文化也被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有关丧祭方面的认识和知识,也逐步退出人们的学习范围,懂得的人越来越少。由于没有社会管理层面的规范要求和统一指导,民间丧事活动和祭祀活动在传承和操作上出现十分混乱的局面。问题亟待解决,希管理当局能够关注。

立碑和墓志铭古代都有,但不是一回事。作为丧祭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立碑。民国之前,坟墓前面是可以立碑的,但不是必须。所立的碑分为两类:一类是标识碑,即标识墓主人;二是旌表碑,即对墓主人的功德进行彰表。举例,清道光年间,重建孟子墓,墓前有螭首龟趺巨碑,上书“亚圣孟子墓”,就是标识碑。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是旌表碑,但没写内容。明十三陵前都有碑,也是旌表碑。

一般来说,能够经天纬地,出将入相,师表后世,有大功业大德操的人,坟墓前才立碑,供后人缅怀和膜拜,一般平头百姓,居民人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吃喝拉撒一辈子,没必要立碑。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立碑,一般都是有家国、有爵禄、有名望、有思想、有影响、非常厉害的人。

关于墓志铭。《仪礼》关于丧礼的规定有两个必须实施的重要程序,一是刻志石,二是下志石。刻志石就是将逝者的生平功业等刻在石板上(石板可以加盖板),这就是志文,志文后面用韵文对逝者进行咏唱,就是铭文,合起来叫“墓志铭”。下志石就是将刻好墓志铭的石板埋进坟墓里。

所以,墓志铭是丧事活动的法定事项,立碑一般是丧后事项,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现时生活中,从总体上讲,在流行性和普遍性上,丧事刻志石和下志石基本没了,也就是说墓志铭没了,但坟前立碑流行起来。现行坟前立碑,有标识碑和旌表碑的意思,也有墓志铭的意思,大体上是这两个事项的合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