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

在自然中,一方面是自然界,另一方面是人类;而作为人自身,他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人的自然,但是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1)

■ 文 | 彭富春

刘纲纪一直表明,他所深切关注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他也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这形成了刘纲纪的思想特色,并使之与他人相区分。

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就是所谓第一哲学,亦即本体论的问题,它是关于存在的理论,追问存在的最普遍和最高的本性。刘纲纪将此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存在的本原问题,即世界从何产生形成,或什么是始初的,第一性的东西;第二,相对无限众多的现象,存在的最一般的根据,实质问题。”概而言之,就是世界的本原性和统一性。

本体论的问题虽然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呼声中遭到种种方式的拒绝,但在现代思想中仍然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问题只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人们对此一直持回避态度,将重心集中于认识论的研究上。刘纲纪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本体论的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问题,而且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没有本体论的哲学是无根的哲学。

如果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的话,那么其出发点又是什么呢?刘纲纪强调,自然及其感性是其第一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一般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端只是抽象的物质,这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混同起来。基于这样一种危险,刘纲纪对马克思的物质概念进行了缜密的考察,并作出了细致的区分:1、自然界的物质;2、人类的物质生活;3、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

正是在此,刘纲纪凭借思想自身的勇气告别了列宁的物质的规定。这样,物质便抛弃了其抽象性而获得了其具体性,亦即敞开了走向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通道。刘纲纪由此标明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本体论的差异:第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亦即承认了自然界是世界的本原,于是否认了在自然界之前,之外或之上的一作为始基的物质。第二:本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存在和运动是统一的。

不过,刘纲纪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于自然本体论,而且在于社会本体论,因为它的基本主题就是历史唯物论。显然,自然本体论和社会本体论相互区分,这归结于它们拥有各自不同的领域,前者为自然,后者为社会。但社会本体论却以自然本体论为前提。

究其原因,正如刘纲纪反复阐明的,这是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人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改变自然的物质形态,使之符合人的目的。同时,人的活动不是单纯的观念活动,而是有意识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然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的活动。

这种区分是纯粹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区分,前者的本体为自然物质本身,不是人类实践活动,后者则除自然物质之外,还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关于人的社会本体的探究是要说明在自然物质运动中所出现的人的这种具有自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的本体。

于是自然本体论和社会本体论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的所在地就是自然物质运动。在自然中,一方面是自然界,另一方面是人类;而作为人自身,他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人的自然,但是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大道哲学#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2)

本文选自《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未完待续。作者系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