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

吴艳华:五十年情深难忘 半世纪重回家园



逊克县四新村知青五十周年返乡盛况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

  通过微信得知上海和齐市知青们在知青下乡五十周年之际有返回第二故乡看看的愿望,消息不胫而走,村委会领导及成员非常重视,召集部分当地知青,回乡知青专门为欢迎阔别四十多年的知青们返回第二故乡开了一个筹备会,与会人员有书记姚波,前任书记曹雷,前任村干部乡镇企业家宋钦本,现任村会计宋秀琴,回乡知青吴淑琴,当地知青孟英,吴艳华,共同商议了接待和活动日程,本着让知青们不虚此行的目的,在十天之内大家分头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老社员吴良军开着三轮车去商场帮助取聚会统一要穿的纪念体桖衫,当年的妇女主任谢慧文在北安为孙女陪读,跟女儿商量请假换岗提前赶回来参与准备工作,还有从天津赶回来的平金玲,谢慧君,都来帮助做事,更值得一提的是89岁高龄的吴淑茹带领女儿曹兰,曹颖及81岁的孙福来都积极参与表演节目,询问准备情况,唯一一个扎根逊克的上海知青毕彩娣闻讯赶来参与,这份情谊充分体现了乡亲们对知青们的厚爱!

今年正逢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知青们也都从风华正茂变成了暮年,大家都有同感这样大批一起返乡聚会机会不多,也许是四新村首次和最后一次了!无论是知青还是当地知青老乡们都无比珍惜这次聚会,村委会发出了邀请函,奔走相告,打电话,互相转告生怕落下谁而生遗憾或埋怨,每天统计参加人员名单都在改变增加,其中有当地知青定居黑河、哈尔滨、北京、天津、国外的都赶来参加聚会,最后达到了100人之多,在聚会当天还有获知赶来的乡亲,以致纪念服装不够又去商场购买了相似服装。让每个人都有纪念服饰,达到圆满!筹委会还聘请了专业摄影师全程跟拍,并制作了会场滚动大屏幕,里面有知青过去的老照片和老社员们珍贵的照片,播放着歌曲《我们这一辈》接待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静等知青们的到来!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

  这是上海知青准备奔赴第二故乡,在机场候机登机,其中有知青夫妻也有携带夫人和先生的,还有已故知青遗孀代表先生完成他回第二故乡的夙愿!此时他们的心早已飞往第二故乡逊克边境小镇。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4)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5)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6)

  七月三十一号的下午四新村的父老乡亲回乡知青当地知青冒着雨早早来到知青们下榻的江都宾馆等候知青们的到来,三点多接知青的车到了,这时鞭炮齐鸣好一派振奋人心的热闹场景,同时村里聘请的东北秧歌队伍在秧歌舞曲的伴随下为知青们扭起了多年不见的传统东北秧歌,胜似过节一样的场面,把聚会推向了高潮,兴奋中有的知青情不自禁的参与了扭秧歌,虽然有的不太会扭,但是激情让她们忘记了扭捏。

大家见面互相热烈拥抱、亲切握手,不停的相互打招呼,兴奋攀谈着,亲密着高兴的合不拢嘴,许多人是分别了四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见面后的激情场面让人无不感动!

有的知青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有老乡来相认,握手,交谈,大家分别合影留念,留下这瞬间永恒的回忆。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7)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8)

  这是当地知青回乡知青合影。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9)

  这是上海知青集体合影。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0)

  这是上海、齐市知青共同合影。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1)

  这是齐齐哈市知青合影。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2)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3)

  欢迎大会在主持人吴淑琴的告白中宣布开始,首先请村支书姚波致辞并讲话,他是知青们的后辈称呼知青们为叔叔阿姨,在讲话中这样陈述:我代表四新村委会及所有乡亲父老、对各位知青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热烈欢迎您们来到第二故乡奇克镇四新村。

遥想当年,感慨万千。在座的各位知青叔叔阿姨们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你们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从繁华的大都市,千里迢迢,一路风尘,来到当时还非常贫困落后的奇克镇四新村插队落户。环境不适,条件恶劣,你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勤劳智慧的四新村乡亲一道,并肩奋斗,你们把人生最美好、最壮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这些将永远铭刻在四新村人民的心中。

希望各位知青长辈们在此期间游玩愉快,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后常回来看看!让我们的友谊像黑龙江水源远流长!

镇领导马春平也到场致辞欢迎,祝贺知青返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插队的岁月里,你们与四新的乡亲们同甘共苦、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返城以后,你们也在都市的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事业有成,但始终不忘第二故乡四新村的发展,忠心感谢你们的关注和眷恋,今天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四新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更有您们曾经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四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们。

上海知青代表李琢吾讲话:首先要感谢的是上海知青郑美刚,此次返乡是他倡导并联系大家,在返乡途中事无巨细的叮嘱大哥大姐们一些注意事项,岁数最小,想的全面,当年他和沈鲁明才15岁就跟我们一样下乡了。

还要感谢村委会筹备组,如此重视返乡聚会,给予了周到细致的安排,活动搞的出乎意料的隆重,辛苦了你们!

齐市知青桑瑞琴代表讲话:感谢在插队期间,乡亲们对我们给予了亲人般的照顾及呵护,每次回来都热情招待,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亲情,这次高规格的接待,活动安排让我们很受感动,祝愿四新乡亲们身体健康,四新村发展越来越好!

前任村领导车建国和当年知青招待办主任张连生在发言中讲到:今天,你们回到了第二故乡,我们真诚地欢迎你们,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各个地方走走,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看当年共同奋斗的父老乡亲,寻找忘不了的乡愁,亲身感受四新村近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衷心希望知青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四新村的发展!

当地知青刘铁良用冯巩的一句话表达了对知青们的想念之情!(好久不见想死你们了!)。

鬓染霜华,乡情不改。有一种沧桑叫岁月,有一种岁月叫艰辛,有一种艰辛叫经历,有一种经历那就是我们知青!知青的经历是我们每个知青刻骨铭心的记忆,让这个记忆将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永不褪色,直至永远!

接风晚宴和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4)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5)

  知青岁月是知青们的情感之源,友情纽带,是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更是一坛历久而弥香的老酒,是人生奋发的源泉和力量!

岁月不仅把沧桑刻在人的脸上,更是刻在人的心里,走过"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也走过"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不经意间,就走过了世事不惑,知天命,而来到了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秋天,举杯共饮情最真,今日相聚分外亲,一颗颗兄弟姊妹情,灯光杯影映笑脸!

  晚会在美味佳肴美酒飘香,欢歌笑语,浪漫气纷中进行,知青各代表团,当地知青,纷纷登台献艺,载歌载舞,小合唱,独唱,诗朗诵,男生二重唱,三句半,随意上台一起扭秧歌,热闹非凡!

相互举杯回忆过去,你祝福,我道贺,声声祝福,声声道贺,共祝健康长寿,友谊长长久久。

晚宴、晚会在欢乐,友好,和谐的气纷中结束。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6)

  第二天一缕清晨的阳光,笼罩着边陲小镇,返乡行程是坐游船,游览黑龙江,知青们主要是想看看曾经挥洒过汗水,捕鱼的《蒙古滩》西套子,虽然它不是名楼古城,没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虽然它不是世外桃源,不能让人大吃一惊;虽然它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它非常安静,非常特别,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陆地因为涨水进不去,只能在船上眺望她!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7)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8)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19)

游江结束我们来到了四新村委会,一进宽敞的大院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农村景像,有国储大粮仓,粮食烘干塔,二层楼的村委会,会议室,招待室,小食堂,办公室,不亚于政府部门建筑设施,在四新入党的知青们在入党宣誓词下重温过去。

中午全体在小食堂用餐,村里为大家准备了东北风味的烤全羊,俄罗斯式的大肉串,纯绿色的村委会楼后面小田园蔬菜,大家吃的可口,聊的开心,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了!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0)

  这是四新村的大块地,当年我们一天只能上午产一根垅,背着干粮、水中午在地那头吃饭,下午产回来一根垅就收工了,可想而知为啥叫它大块地了吧。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1)

  大家没有忘记曾经的知青大家庭宿舍,它已经是断臂残垣,虽然它坐落的位置和面积都适合拆迁盖楼,可是至今还保留着,也可能是作为历史见证吧,知青们留下这珍贵的回忆照片,让后代们也了解下她们的过去。

即使两鬓霜白、却也风情万种,遇见笑颜回眸、当年魅力依旧。

五十年前相识,五十年中相念,五十年后重相见,留不住时光,锁不住华年,相见互道容颜变,唯有真情铭心间。

黑头发、白头发,一顶一顶花头发,共聚一起羞百花,深皱纹,浅皱纹,长皱纹,短皱纹,同壕之间无裂纹,互祝情长万里河。

我们现在在不同地方忙着、累着、烦着也快乐着;我们在微信里笑着、唱着、叹着、聊着插友情感延续着。

相逢是短暂的,但是真情是永存的,每一次相聚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真情,希望让这份真情永远地温暖着你我的心。

知青聚会是美好的,相逢是快乐的,此次聚会凝聚了插友共同的心思和付出,感谢老天爷的眷顾让我们重新相聚在一起,插友情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新。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回忆往事,让人感慨万千。真是经过多少岁月,经受了多少风雨,如今我们一帮老太老头终于能够从容淡定,相知以沫,再次重逢。虽然岁月无情、青春靓丽渐去,但是在我们心里、美丽依旧如初!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2)

  这是大家在四新村委会大院全体合影!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3)

  照片中右面这位举杯的是唯一扎根逊克的上海知青(毕彩娣)嫁给了当地回乡知青,知青们惦念她,关心她,去她家探望,得知老公对她呵护有佳,有砖房一套,楼房一套,房前屋后种着绿色小田园,(户长李琢吾大哥在小菜园摘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无不感慨羡慕,)育有二个儿子,如今也都按照政策安置在上海,并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孩子们经常节假日回来探望二位老人,看到她生活如此美满幸福,知青们大可放心了!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4)

  照片中二位齐市知青齐凤英、纪淑梅也扎根留在了逊克,齐市知青每次来都要去她们家探望二位知青,遗憾的是纪淑梅因病瘫痪在床,不能到会相聚!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5)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6)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7)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8)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29)

  上面这组照片是知青返乡由七月二十八至三十号先后分三批到达黑河,由定居黑河的四新老知青吕敏翔,刘铁良,知青招待办张连生主任,主动提出由他们和提前到达黑河的四新前领导宋钦本来负责接待,安排知青在黑河停留等待后续来的知青的几天的活动,食宿安排在黑河最高级的五星级商贸大厦,他们游览了黑河名胜古迹,拍照留念,三位的家属和逊克人也都赶来与知青们会面相聚,体现了逊克人的热情好客之美德!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0)

  在之后的日子里村民分别在家里、饭店、冷饮厅宴请知青们,表达一番心意。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1)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2)

  这是由知青提议在2015年多位上海,齐市,当地知青、回乡知青撰稿写的逊克县第一本知青回忆录书名《回眸黑龙江畔的岁月》2016年三月完稿出书,此书由孙建越全权负责编辑排版,打印,其中下放到四新村的上海干部《张鸣皋》为本书写了前言,此书被原县知青办,档案局,四新村收藏存档。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3)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4)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5)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6)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7)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8)

  这组老照片都是知青们年轻时的回忆,从四新村推荐上学,选送当兵,招工招干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其中有博士、博士后、教授、校长、讲师、老师、公务员、机关干部,企业领导、经理、军官、高职称的医生等在不同岗位做出可喜可贺的成绩,报效社会!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39)

  过去五十年,战天斗地的日子里渡过了我们金色年华,奉献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岁月。同时也结下了难忘的友情,难寻的真情,难舍的交情,难比的感情。这份情分可以堪称朴实无华,纯洁如玉,贫富不移,真诚有嘉的高尚情分。

相聚总嫌时间太短,十天的相聚结束了,知青们分别开始返回,我们去车站送行,难舍难分,还没聊够,意犹未尽,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六十周年我们再相聚!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40)

《有感第二故乡行》

孙建越

上海的四新队知青早就有个约定:到下乡插队五十周年的时候,大家齐聚逊克县奇克镇,重返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四新村。在郑美刚、李琢吾的串联、组织下,心心念念的返乡之旅终于成行。

二零一九年七月卅一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下午天有些阴沉。奇克镇上的一家宾馆门前却热闹异常,大门上挂着“欢迎上海齐市下乡50周年返乡”的大红横幅。几辆轿车、小客车驶来,清脆的鞭炮声顿时响起。陆续下车的人,与等候的人群,汇成一片。彼此打量,相唤名字,问候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来了一支秧歌队,服饰艳丽,喜气洋洋,在雨水中,手舞足蹈扭起了秧歌,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 这是四新村干部群众欢迎来自上海、齐市、黑河等地知青返乡的热闹场面。迎接我们的大多与我们同辈,其中有和我们当年一样身份的当地知青。

乡音缭绕,相见甚欢,个个笑容可掬,恍惚间,似乎回到了五十年前……“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昔日的姑娘小伙,如今青春不在,仔细端详,昔日的音容笑貌依旧,只是多了些许疲惫,多了沧桑的留痕。

此时此刻,既有岁月无情的感伤,更有久别重逢的喜悦。 知青陆续回城后的三四十年间,曾有三三两两结伴返乡探望的,但三地知青三十多人同聚一地则是第一次。本想低调返乡,不要太多打扰,给老乡有负担,可我们的行程惊动了村委会和村里的亲朋好友。

由当地知青吴艳华(特地从西班牙的女儿家赶回来)协助村委会和当地的兄弟姐妹,精心组织接待,安排各项集体活动,如此隆重、热情、周到,太出乎知青的意料,大家无一不被乡亲的情真意切而深深感动。

返乡的日日夜夜,像一帧帧电影画面深深地留在脑海里:穿着统一的T恤衫在江边广场合影;热闹的联欢晚会(激情澎湃的演讲,自导自演的歌舞、诗朗诵,集体扭秧歌,杯觥交错);风景如画的沿江山水(回忆起上套子打草种地、下网捕鱼的日子);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的黄豆地(想起了面朝黑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残留的知青宿舍(勾起了当年吃喝拉撒睡的记忆);新的村委会办公楼(与印象中昏暗的马号产生强烈对比);乡亲的家庭婚礼(一窥新农村社会风貌的巨大变化)……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聚的时光总嫌太短。 随着年岁增高,回首往事、思念故人,怀旧情结更浓了。

知青岁月是蹉跎还是大有作为,答案并不重要,如今我们更想表达的是一份感恩之情,讲起当年老乡在劳动生活中给予知青默默关爱的事例,至今仍令人动容。想当年,少不更事的知青没少给生产队里添麻烦,没少干幼稚可笑的事情,而得到的是原谅和宽容。时过境迁,这些“劣迹”今天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几天来的所见所闻,四新村给我们返乡的知青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大概是“与时俱进”吧,一种向着现代化的巨变,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

如果说当年城市的知青下乡曾给农村带来新气象,那么改革开放带来的是新农村的嬗变与升华,是前者无法比拟的。我们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告别曾经哺育过我们成长的黑土地和它的主人。

此刻,联想起毛泽东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此文说明:上面照片是我2001年送女儿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学,和部分知青小聚合影,一排最右面戴眼镜的是此文章作者,他的文章涵盖了许多知青的感悟和感想。

  这是今年知青返乡聚会的实况录像!

吴艳华长沙(五十年情深难忘)(4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