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和清明。这一天人们吃粽子,系红带,驱五毒,打马球,举办盛大的“塞龙舟”活动普天同庆。在相约野游的同时也会顺便进行一些小游戏,其中斗百草又称“斗草”,就是深受古代妇女和儿童所喜爱,起源于端午但不限于端午的一种游乐活动。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1)

斗草,这项活动大约始于南朝。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也就是说,端午节人们外出野游,顺便进行斗百草的游戏。这种活动恐怕是古人采药之风的衍生,据《桐庐县志》载:“五月五日医家成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门也。”人们认为端午容易染上瘟疫,为了防疫,这一天倾门而出到山野采草药,一些妇女儿童相随而去,遍采花草以供挑选。于是非药材的花草便供游人欣赏,久而久之,产生了斗草之戏。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2)

斗草之戏不仅盛行于民间,到了唐宋也深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全唐诗》中载有不少这方面的诗作。

“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抚尘覆斗草,尽日乐嬉嬉。”

这些诗句充分说明唐代上至士大夫下至小孩都以斗草为乐。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3)

斗草的方法,从小说的描写和绘画来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斗草梗的韧性。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面了一幅《群婴斗草图》,画面上有一群男孩在湖石花丛间玩耍,他们两人一组,持草相对,每人两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草茎相交,对拉欲使其断,断者为输。

另一种是比谁能对得上花草的名儿,换句话说,比谁的花草知识丰富,口齿伶俐。《红楼梦》里有一段描写的便是这种斗草方式。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4)

“外面小螺和香羡、慕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鬼着坐在花苹堆里斗草。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的牡丹红,’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把果。’

豆官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

香羡道:‘一个剪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几个花叫做蕙,上下结花的叫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豆官没得说了。”

香菱等丫环玩的斗草,是对花草之名。要想能对得上,必须要多采些花草,并且知道各种花草的名字。面且在斗的时候,还耍看心眼灵不灵,能不能现场发挥。有人出个“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心眼儿灵,便随口对了个“夫妻意”。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5)

虽然花草中没有此名,但香菱却能解释得合情合理,使对方哑口无言。在这局斗草中,香菱是赢家。这种斗法,更多的耍看参赛者的文学知识和辩才,所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从古代诗词中可以发现,斗草最受少女的欢迎。

北宋晏殊有一首《破阵子),其词下片,写了斗草少女的表现: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连迎。凝怪非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采香”便是采集花草。同伴相遇开始斗草。嬴家“笑从双脸生”,可见欢乐发自心中。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6)

元代斗草之戏不亚于唐宋,据元熊梦样《析津志辑供)一书所记:“北城官员、士庶妇人女子,多游南城,爱其风日清美而往之,名日踏青斗草。”

更加有趣的是,这种小女子消遣也引起其他群体的兴趣,在元代,官员也加入了斗草的行列,已成为男女咸益的大众娱乐活动。在关汉卿的元曲《调风月》中,就有过这样的描写:

“去年时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7)

在当时女子们以“打秋千斗草”为乐,昏天黑地无拘禁,采集好看的花花草草,用衣襟兜着染得一身芳香,更加令人喜爱。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古人端午怎么玩(你玩过斗百草吗)(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