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1)

沈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原址 李学增老师提供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市人民政府立即接管了4所中等师范学校:省立沈阳师范学校、省立沈阳女子师范学校、沈阳市立师范学校和沈阳县立师范学校。学生共1886人,教职工234人。原新民师范学校划归辽北省,改称辽北省立新民师范学校。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2)

1949年5月,原省立沈阳师范学校、省立沈阳女子师范、沈阳市立师范学校3所学校合并为沈阳市立第师范学校,校址在沈河区大南边门东大胡同10号,学制3年,培养中等师范生。原沈阳县立师范学校改为沈阳市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址在苏家屯区,学制3年,培养目标是初等师范生。当时两校共有学生920人。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3)

沈阳师专(第一师范)1960年中文三班合影 郑英杰老师提供

为迅速恢复和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市人民政府根据东北人民政府颁布的《东北区师范学校暂行实施办法》精神,向市属两所师范学校派去领导干部,并分别成立校长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掌管学校教育行政工作。与此同时,改革旧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按照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制定的《师范学校暂行课程的配备标准》,用社会主义政治课,取代旧有课程和训育制度,对学生进形势教育、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破除学生中的盲目正统观念,逐步树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当时政治课占全部课程时数20%,社会活动每周约10小时,文化课基本与中学相同,另加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材教法等专业课。数理化等课程开始采用苏联教材。为提高学苗的质量,市教育局还制定了《关于完小毕业生保送升入初师办法》,保送品学兼优的工农子女免试入学。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4)

1953年沈阳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证

1951年,随着普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大量短期培养初等中等教育师资的决定》和东北人民政府《关于改进东北区普通师范教育工作决定(草)》的精神,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出现了急速发展的形势。6月,沈阳市第三师范学校成立,属短期培训性质。校址在李石寨区四方台(抚顺市望花区李石寨镇四方台),当年招收初师7个班(含在职小学教师班)学生267人。同年秋,沈阳市一中、二中、三中都附设了师资专修班,学生来源系本年暑期高中毕业生,中师三年生和具有高中、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共169名,学制1年,培养初中教师。

1952年春,将原师资专修班合并,正式成立沈阳市师范专科学校,校址暂设在市工农速成中学,学制有正规班二年,短训班和小学干部进修班一年两种,设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俄文、体育9科,正规班学生人(其中含为本溪、鞍山、抚顺培训的60人在内),师资培训班学员1350人,小学干部瑞进修班50人。

1951年9月,就市第七中学校址,成立沈阳市第四师范学校,学制有3种,有一年制和二年制简师,还有三年制中师,招收高小毕业生,三年制。中师设课与中学相同,另加教育学、心理学、小学各科教学法等。简师课程与中师基本相同,只是在内容分量上和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同年,还先后在一师、三中、七中、八中、十中、十二中、十五中、朝鲜人民中学等8所学校增设二部制初级师范班、简易师范班和师范班。

据1952年统计,全市各类师范学校共有4所,初师、简师、中师班84个学生4468人。另有新民师范学校21个班,1050人,辽中县师范速成班2个,学生120人。

各校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政治课、团队活动和各项社会活动,如抗美援朝、订立爱国公约、镇反、捐献救灾、优抚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人生观教育。根据师范生入学时的不同思想,主要是针对学生认为小学教师没前途的思想,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1949-1952年,沈阳市师范教育发展较快,并为中、小学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促进了普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生了超越现实的倾向,缺乏计划性,数量上超过了中小学师资的实际需要且学制多而杂,课程设置、教材不统一,办学条件差,影响了师范教育的质量。

1953年5月至1957年,针对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总方针,沈阳中等师范教育进行整顿。1953年5月停办了市师范专科学校和短期培训性质的市立第三、第四师范学校。市第一、第二师范学校的学制为正规的三年制中师和三年制初师两种。同年8月,又将市立第二师范学校改为普通中学。1956年,沈阳第一师范学校和辽阳师范学校幼儿师范班合并成立辽宁省幼儿师范学校。校址初在辽阳市,1958年迁入沈阳,现皇姑区辽河街1段1里1号。1961年3月,幼儿师范学校增设音乐、美术两科,遂更名为辽宁省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学制为4年,艺术师范、幼儿师范并列,一套领导班子、两套教学人员,两种培养目标。至此,沈阳中等师范学校仅剩2所,学生2369人,教职工244人,其中教师143人。通过调整,沈阳中等师范教育基本上克服了1953年前在学校设置和学制方面存在的盲目性。

与此同时,从1954年起,沈阳中等师范学校开始停招初级师范生,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沈阳市中级师范在校生,由1953年的793人增加到1957年的1434人;初级师范在校生,由1953的174人减少到1957年的99人。这期间,沈阳市还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章程》和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实施教育部制订的〈师范学校章程)的意见》精神,将中等师范学校正式纳入国家的中等专业学校系列。在教学中,开始纠正学习苏联教育教学经验的形式主义偏向,加强了专业思想教育和文化、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习课时间。课程除已规定设置的语文及教学法、数学及算术教学法、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进化论)、自然教材教学法、地理及教学法、历史及教学法、政治、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卫生、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唱歌教学法、美术及教学法、参观实习等科目外,增加了小学手工劳动教学法、教学工厂实习、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及实习。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与落实,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过去由于超越现实办学而产生的师范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

1958—1960年间,在“大跃进”形势影响下,沈阳普通教育盲目发展,迫使师范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盲目大上的势头,1958年8月,沈阳市第二师范学校重新恢复,当时校址暂设在沈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南院(现沈阳录像机厂院内)。当年招生521名,学制为3年制中等师范和1年制速成师范两种。1959年4月,学校迁至铁西区保工街,现沈阳市第九十五中校址。1958年10月,原沈阳市第二十九女子中学改成沈阳市幼儿师范学校。特别是1959年1月,沈阳市行政区划扩大,原铁岭专区的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和辽阳专区的沈阳、辽中、新民、台安等10个县划归沈阳市。由于人口激增,中、小学在校生和学校数相应增加,沈阳市教育局提出“为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必须积极地开展各级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到1960年,沈阳市中等师范学校,便由1957年的2所猛增到14所,增加了3.7倍,学生数,由1957年的2203人猛增到6560人,增加了近2倍。由于这时期师范教育发展过快,脱离了实际,以致出现设置混乱,管理不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教材变动大,县区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1961-1962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根据需要与可能,瞻前顾后,统筹安排”的原则,沈阳的各类中等师范学校又进行了调整。由1960年的14所压缩到4所,即沈阳第一师范学校、沈阳第二师范学校、新民师范学校、辽宁省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数由1960年的6560人,减少到2333人;教职工,由1960年的933人减少到383人。同时,4所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制又恢复为3年制,培养目标确定为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教学中增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的比重和体、音、美的教学。为加强面向小学的专业教育,教学中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各用1周时间进行见习,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还用4至6周的时间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实习生试教语文、算术两科,并在体育、音乐、图画3科中选教1科。除此之外,从一年级起,在每周集体活动中,抽出1-2个小时联系小学生,接触儿童。经过这些调整,沈阳市的中等师范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1965年,沈阳市根据辽宁省教育厅1964年9月召开的全省师范教育会精神,开始在新民师范和沈阳一师试行半工(农)半读制度。新民师范学校改3年制为4年制半农半读,沈阳一师改为4年制半工半读。不久,沈阳二师也由市内迁到农村,实行半农半读。这种半工(农)半读教育的教学计划,均按1个月假期,4个月劳动,7个月上课时间安排。课程设置除政治、语文、代数、立体几何、三角、算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体育、音乐、美工、教育等原有课程外,还增设了工业基础知识或农业基础知识课。教育学课,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停开心理学和改革教育学》的通知》,以当时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严重脱离阶级斗争为由停开。《教育学》改由校领导做有关教育方针、政策的报告或组织学生讨论、阅读对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其他文件,以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等。这种半工(农)半读制度只实行一年,便因史无前例的开始而中断。

史无前例期间,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遭到极大破坏。从1966年起,省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撤销,沈阳一师、二师分别改为沈阳市“五·七”教师一、二学校。新民师范迁往铁岭,调走大部分教师和全部学生,学校设备、图书损失一空,学校解体。遗留的校舍和教师,由新民县文教局接管,成立教师训练班。沈阳的中等师范教育几乎不存在。

1969-1976年,根据市革委会政工组教育组的指示和1972年辽宁省师范、师训工作会议精神,沈阳市“五七”教师一、二、三校和新民县教师训练班恢复招生。当时大都办的是短训班、专科班,学制1年或2年,学生来源于还、下乡知识青年(初中生或高中生)。但由于缺乏长远计划和统一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又变化不定,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1976年10月以后,特别是19789年12月以后,沈阳地区的中等师范教育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到1985年,共有中等师范学校6所,在校生3234人,教职工842人,其中教师389人。此外,还有教师进修学校11所,在校生2954人,教职工798人,其中教师450人,兼任教师47人。

到1985年,沈阳的6所中等师范学校为:

辽宁省艺术幼儿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街8号,有在校生400人,教职工159人,其中教师78人。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5)

新民师范学校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6)

新民师范学校音乐楼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7)

新民师范学校红楼 1978年建

新民师范学校,1978年划归沈阳市教育局领导,校址在新民县城,有学生1175人,教职工152人,其中教师75人。

沈阳市师范学校,1979年1月由原沈阳市第二教师学校改办,校址在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2号,有学生734人,教职工228人,其中教师97人。

沈阳市幼儿师范学校,1979年恢复,校址在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有学生406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70人。

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原为铁岭朝鲜族师范学校,1980年2月迁入沈阳,改称现名,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5号,有学生352人,教职工76人,其中教师43人。

沈阳铁路师范学校,1985年成立,校址在东陵区英达乡东陵区火车站,有学生113人,教职工97人,其中教师26人。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信息网(沈阳教育沈阳市中等师范教育沿革)(8)

1985年沈阳11所教师进修学校基本情况表

沈阳还有11所教师进修学校。

资料提供 | 于海波老师

文字 | 陈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