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德国蓝光版封套

“我看到它了!使我惊恐万状的,必会令世人惊骇战栗。我只需把徘徊萦回在夜半惊魂中的憧憧鬼影记述下来就行了。”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

1816年夏,诗人拜伦、雪莱、雪莱的情人玛丽·沃斯通克莱夫特·戈德温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即后来的玛丽·雪莱)和她妹妹已远远避开英国上流社交圈,居住在日内瓦湖畔一幢古老别墅内。他们时常聚在一起,高声朗读各种恐怖的鬼故事,作为消遣娱乐。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2)

一天晚上,拜伦建议每人创作一个鬼怪故事。19岁的玛丽·雪莱颇感为难。该如何构思呢?几天后,拜伦和雪莱就科技的最新发展、一些别出心裁的科学实验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玛丽·雪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谈话早已结束,但妖魔鬼怪的幻影和能够使坏死器官复活的科学试验的遐思在她脑海里翻腾着,搅起一阵阵涌潮,一个人造怪物的形象冥冥中隐现于一片混沌之中。

不久,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朗肯斯坦》在玛丽·雪莱的笔下诞生了。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3)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片场内,化妆师大卫·怀特David White(左)正在为罗伯特·德尼罗化妆

窗外,狂风肆虐,雷电交加;昏暗的实验室内,一具僵尸躺在那儿,浑身被衣物包裹着,错综复杂的电线蛇似地纠缠于颈部和手腕。

弗朗肯斯坦博士正准备启动电闸,将这具僵尸——他的创造物激活。他的命运,怪物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心……

以上这幕大概是电影史上表现得最多的场景。100多年来,根据玛丽·雪莱的《弗朗肯斯坦》改编的各种版本电影已多达110多部,形成一个庞大的片族,从经典艺术片到庸俗恐怖片一应俱全,《弗朗肯斯坦》似乎具有水恒的魅力。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4)

电影《科学怪人》(1910)美国版海报

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公司就曾于1910年制作了J·塞尔·道利J. Searle Dawley(1877-1949)导演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的首部默片,但直到1931年詹姆斯·惠尔James Whale(1889-1957)执导的首部有声《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31)问世,观众及电影公司才真正承认了恐怖影片作为经典类型片的地位。

影片完成后,曾有人担心电影会吓跑观众,因此在1931年12月6日首映当天,有关方面特地安排一名演员在放映前提醒观众电影的可怕程度。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观众们时常大声尖叫,但他们对影片十分着迷。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5)

电影《科学怪人》(1931)美国版海报

1994年底,该片一族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玛丽·雪莱的弗朗肯斯坦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1994)。

这部耗资4300万美元的影片由英国著名影人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执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任合作制片人,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肯尼思·布拉纳和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分饰男女主角。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6)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西班牙版海报

《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片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广漠寒冷的北极海域,时值1794年,船长沃顿(艾丹·奎因Aidan Quinn饰演)指挥的探险船被困在坚冰封冻的洋面上进退维谷。

此时,荒漠中出现一个精疲力竭、披头散发的男人。他倒在船甲板上,向沃顿讲述了自己的可怕经历。

他名叫维克托·弗朗肯斯坦(肯尼思·布拉纳 饰演),出生在日内瓦一个快乐家庭。不料,母亲(切瑞·朗吉Cherie Lunghi饰演)在生他的弟弟威廉(瑞安·J-W·史密斯Ryan J-W Smith)时,抱着对尘世的无限怀恋离开了人间。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7)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已成长为一名好学上进的青年学生的弗朗肯斯坦决心到德国英戈尔施塔特深造,刻苦钻研医学,让人类永远摆脱死亡阴影的笼罩。

临行前,他向自小青梅竹马的伊丽莎白(海伦娜·伯翰·卡特 饰演)立下誓言,一旦学成归来,立刻与她举行婚礼。

求学期间,弗朗肯斯坦与沃尔德曼博士(约翰·克里斯John Cleese饰演)结下友谊。沃尔德曼博士告诉他自己如何进行使死去的生命复生的研究,年轻人对此非常感兴趣。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8)

海伦娜·伯翰·卡特和肯尼思·布拉纳在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不久,沃尔德曼博士被人谋杀,弗朗肯斯坦偷出他的工作笔记,将窃来的博士脑袋和被处死杀手的身体各部位拼接缝合成一具人形僵尸,躲在阴暗的实验室中以僵尸为对象,没日没夜地埋头实验,意欲赋予它生命。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拥有弗兰肯斯坦电影中所有常见的道具,达到了狂热的程度:黑暗和狂风暴雨的夜晚,闪电,夏奈尔的备用身体部件之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搅动着他蒸蒸日上的生命大锅的实验室。

但影片的中心,更安静,更深思熟虑,包含了真实的故事。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9)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是时,城中正流行大瘟疫,虚弱的患者倒毙于街头巷尾,郊外的公墓中十字架林立,一片阴残的世界末日景象。万分担忧的伊丽莎白赶到英戈尔施塔特,力劝心上人放弃实验,躲避瘟疫的祸害。

但无论是瘟疫,还是爱情,都无法使异常执著的弗朗肯斯坦放弃工作。

终于,在一个狂风骤雨之夜,僵尸复活了!出现在弗朗肯斯坦面前的是一个满身疤痕、面目骇人、高大健壮的怪物(怪人),一个人类亲手创造的“造物”(罗伯特·德尼罗 饰演)。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0)

汤姆·休斯克Tom Hulce(左)和肯尼思·布拉纳在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惊惧之中,弗朗肯斯坦与“造物”展开肉搏,终不敌身强力壮的对手。“造物”通入夜幕,逃之天天。劳累过度,加之受了惊吓,弗朗肯斯坦大病一场。病愈后,他逼使自己相信“造物”已死于瘟疫,乃返回家乡,计划与伊丽莎白完婚。

其实,“造物”并没死。他被市民驱逐出城,逃到乡间,躲进一家农户的猪栅。失明的祖父与他相处得很好。岂料家人却认为“造物”伤害虐待老人,将其轰出家门。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1)

肯尼思·布拉纳在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这种“造物”,比任何早期电影中的“造物”都更清楚地意识到,在外表上他是一个可怕的怪物。他也更了解自己的出身。他阅读了弗兰肯斯坦的原著,并学习了他是如何从尸体的一部分构造出来的。

“造物”伤心之余,认定是弗朗肯斯坦制造了他的“人生”悲剧,遂日夜兼程,赶到日内瓦,决心向“主人”复仇。他杀死了弗朗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嫁祸于管家的爱女贾斯汀(特里文·麦克道尔Trevyn McDowell饰演),致使其被激愤的市民绞死。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2)

肯尼思·布拉纳、海伦娜·伯翰·卡特、罗伯特·德尼罗在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中的影像

“造物”进而要求弗朗肯斯坦为其找一个女伴,作为回报,他将不再找麻烦。弗朗肯斯坦一面假意答应,一面迅即与伊丽莎白结婚,准备逃离日内瓦。

夫妇俩刚启程,便与“造物”不期而遇。“造物”盛怒之下竟掏出了伊丽莎白跳动的红心。

弗朗肯斯坦肝胆欲裂,在痛苦的驱策下,用妻子和贾斯汀的各一部分身体制造了一个“新生命”。“造物”又欲将其据为已有。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3)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罗伯特·德尼罗的真实模样始终在面具里隐藏着

前世命运多舛、复活后又遭逢如此困窘局面的“新生命”对人生完全绝望了,亲手点燃了毁灭自身和弗氏故居的大火。“造物”再次逃遁,弗朗肯斯坦紧追不舍,来到北极冰原。

弗朗肯斯坦讲完了他的故事,安详地死去了。船长沃顿为其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葬礼。随着喀嚓喀嚓的冰袭声,封冻的海洋化开一条航道,沃顿指挥探险船安然脱险。

茫茫冰原中,只见一个满身疤痕、面目骇人高大健壮的怪物悲鸣着扑进惨白天地映衬下的熊熊丧葬火堆。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4)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外景地,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的导演肯尼思·布拉纳是英国著名导演,1989年曾因执导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的影片《享利五世Henry V》(1989)蜚声影坛,多年来致力于英国经典文学名作的电影改编工作。

肯尼思·布拉纳拍的电影历来都喜欢大喜大悲,而早期的这一部现在看来是目前为止最疯疯癫癫的一部。

明明是小说改编电影愣是拍得像一部话剧改编电影,片中的演员们念台词都过于话剧腔,而且弗朗肯斯坦的宅邸那片大厅和沒扶手的楼梯怎么看都像是舞台布景。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5)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罗伯特·德尼罗(右)和理查德·布赖尔斯Richard Briers

罗伯特·德尼罗给“造物”这个角色带来了真正的悲情,当他问弗朗肯斯坦这位科学家“你考虑过你的行为的后果吗?”时,他感到痛苦,他的孤独显而易见:“为了一个活着的人的同情,我愿与所有人和好。”但围绕这些场景的电影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罗伯特·德尼罗的真实样子,虽然在这部电影里被掩埋在长达数小时的化妆之下,但并不像他在这之前的《恐怖角/海角惊魂Cape Fear》(1991)和《铁面无私/义胆雄心The Untouchables》(1987)里那么可怕。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6)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宣传照,罗伯特·德尼罗(右)和肯尼思·布拉纳

在《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中,这个“造物”与一个家庭成为朋友,匿名地为他们提供食物,同时通过墙上的洞眼去观察这个家庭并向他们学习,这一幕令人惊叹,它可能是影片中最精彩的一刻。

正如玛丽·雪莱构思和创作的那样,《弗兰肯斯坦》与其说是恐怖故事,不如说是哥特式的情节剧。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违背规律及其后果的故事,是一个当人类傲慢地试图篡夺上帝的角色时会发生什么的故事。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7)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宣传照,肯尼思·布拉纳和海伦娜·伯翰·卡特

作为文学,科幻小说属于分析型的,描写的是观念问题;而电影正好是分析的对立面。大体上说,科幻电影不易深刻,即使复杂的高潮可能触及小说深层的亮点,往往也显得过于简单。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公司都选择忽略这本书中更重要的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怪物电影”方面。

在这部《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中,导演肯尼思·布拉纳走上了一条不太寻常的道路。他选择将《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拍成一部希腊式(或莎士比亚式)的悲剧。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8)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

与1992年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1847-1912)的《惊情四百年/德古拉Dracula》(1992)相比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来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美国Zoetrope制作公司。

然而,考虑到这两部电影来自不同风格的导演,毫无疑问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惊情四百年》更具视觉化的风格,但是肯尼思·布拉纳的电影主题性更强,人物刻画更为扎实,并以罗伯特·德尼罗和海伦娜·伯翰·卡特的表演而不是靠着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和薇诺娜·瑞德Winona Ryder的颜值撑起一部电影。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19)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罗伯特·德尼罗

当时英国《国际银幕》杂志对肯尼思·布拉纳进行了专访,他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以玛丽·雪莱为原型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个角色,生活中的玛丽个性色彩非常浓烈,很像她的丈夫诗人雪莱。”

“我想这是部有关科学实验的反思片。片中,我有意把弗朗肯斯坦博士的实验刻划得具有真实感,不像过去那些版本,不是把实验描绘成科学狂人的歇斯底里妄想,就是变成打浑插科的漫画式笑料,因为制造生命在不久的将来已不是天方夜谭。”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20)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肯尼思·布拉纳和海伦娜·伯翰·卡特

“影片中生育场景反复出现,而且其状可怖,这与玛丽·雪莱对分娩背后的秘密特别疯魔有关。她母亲刚生下她便死于败血症,玛丽自己分娩时新生儿又不幸夭折,一系列磨难令她对分娩过程异常害怕。创作《弗朗肯斯坦》时,她才19岁,对过去已发生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心怀恐惧。”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21)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剧照,罗伯特·德尼罗(右)和肯尼思·布拉纳

“我们对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造物’寄予了相当的同情,站在观众面前的不仅仅是个体格健壮、具有威胁性的家伙,也一个真正的人,而且感情非常脆弱,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他的‘父亲’、其他所有人,非但不施舍他哪怕一丁点儿关心,而且避其如妖魇瘟神。在此般困境中,他的恶劣天性只会因社会的不公得到极度膨张。”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22)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宣传照,海伦娜·伯翰·卡特

“玛丽·雪莱说过,惊栗恐怖故事可以警醒世人——它们是对‘人类天性中莫名惊恐地回应’。这些莫名惊恐既神秘又具有奇异的力量,甚至令我们害怕之至,不敢面对,但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时,内心的惧怕和欲望在怪物传奇中便得到释放渲泄,谁知道下一个千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电影,一部彻头彻尾的令人疯狂和绝望的电影,全篇充斥着黑暗和死亡。这也是有关科学怪人最精彩的一部佳作!现在看来,这部充斥着黑色、惊悚与诡异的科幻电影唯一的贡献就是把海伦娜·伯翰·卡特送进了好莱坞。

讲述应对孤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类孤独和恐惧的电影)(23)

电影《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1994)美国版海报

  • 《同窗之爱》你是站在直的队伍中还是站在弯的队伍中
  • “法国大鼻子”的成名作,在青春迷惘中成长的三人行
  • 在希望里看不见的绝望 残忍的伤害不一定是战争带来的
  • 《孽吻》中的小人物,改变命运的途径始终是一曲正义的哀歌
  • 首部古巴同志电影《草莓和巧克力》没有败在身体诱惑下的和解
  • 干饭人的“食”全“酒”美,为了拍好它,导演亲自上街摆摊卖拉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