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

文|科技秋风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扫码支付逐渐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小到路边的卖水果蔬菜的小贩,大到各种奢侈品门店,都能看到其身影。这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无现金时代:人们不再使用传统的纸币,而是选择使用扫码支付这类电子支付。但在国外却是与我们截然相反。那么,只需要一部手机行天下的扫码支付为何没有在国外掀起热潮?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1)

首先,扫码支付的优点无疑是很明显的:它允许商家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安全可信地收款,大大降低了商家收款的实施难度,避免了在人数多的情况下找零所浪费的时间。举个例子,比如比如在水果摊上买水果,如果遇上零碎的数字如10块8,5块4这样的数字,我们要么直接给11块要么直接给5块,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四舍五入。虽然说这样的零碎的散钱,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些小商户来讲还是十分重要的。但扫码支付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不需要提前准备好五毛甚至是一毛的零钱才进行购物。

而缺点,实际上也十分的明显:制作门槛低,安全性低。虽然近些年通过扫码支付的诈骗犯罪相比以前少了不少,但还是仍然会存在。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罪犯的陷阱。当然不少人还会认为有另一种缺点:无痛支付。这也是纸币相比起各种移动支付最关键的一点。仅仅是扫一个码,输入一串数字,钱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这使得很多新生代的年轻群体很少有钱的概念,这也是近些年未成年人拿钱大肆充值的一个原因之一。当然这也仅代表个人观点。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2)

那么,回到我们最为文章的主题:扫码支付为何没有掀起热潮?首先要明确一点:扫码支付≠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包括了扫码支付,刷卡等一系列支付在内。扫码支付并不难,对于国外的各种IT巨头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扫码支付的基础是需要良好的通信网络建设,这一点对于各种西方国家来说很难实现。无论是西方流行的POS支付,还是中国流行的扫码支付,任何一种电子支付方式都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普及。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在5G到来之前的2018年,全球4G基站是大约500多万个 ,而中国4G基站占了339.3万个。强大的基础建设能力以及三大运营商的国有化为扫码支付打下了基础。而国外的电信运营商都是私人企业,从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他们并不会选择去做。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3)

由于POS支付的先入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POS网络。而我国是一步从现金支付跨入手机支付。如果把西方现有的POS支付网络换成手机支付仅仅十几年历史手机支付并不划算。而且西方人早已习惯了信用卡透支,先消费再还钱,相当于你借钱不仅不用付利息还有返利。再加上手续费的利润也相当的高,哪个发达国家会愿意这么去做呢?

事实上,现在移动支付还有一种主要形式就是NFC,而主要以苹果的Apple Pay为主。关于NFC支付或许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只要是使用过公交卡地铁卡这一类一卡通的朋友想必会清楚得多。只需要将支持NFC的手机贴上去,手机甚至都无需联网和唤醒屏幕,和刷交通卡坐公交地铁一样简单快捷。不过其做不到商家和消费者都只靠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支付环节的程度,也有不少缺点。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4)

当然,在国内现在也有了亮码支付,只需要商家扫你的支付码即可完成付款。但是仍需要亮屏解锁App,亮码,需要一些准备时间以及联网。相比前者还是略有缺陷。但究其原因,扫码支付在国内流行的原因只是微信和支付宝的受众范围太大的同时推广力度也相当的大。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商家支持微信支付就不支持支付宝,支持支付宝的就不支持微信。到了后期,基本上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很多政务平台也支持网上支付。即使现在很多银行也推出了自己家的支付软件,但也无济于事。在这个大环境下,扫码支付想不用都不行。因为无论去哪里,都可以扫码支付,但是如果拿现金,别人可能不一定接受。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5)

基础建设,消费习惯,隐私安全,推广和政策......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发达国家扫码支付不发达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纸币将会渐渐的淡出所有人的视野直至消失。

扫码支付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国内几乎完全普及的扫码支付)(6)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

我是科技秋风,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收藏,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