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丁啉吃多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吗(吗丁啉会引发猝死)

吗丁啉吃多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吗(吗丁啉会引发猝死)(1)

近几天,一则有关吗丁啉的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紧急通知!这个药会引发猝死,在美国被限制服用,中国人居然把它当常备药!”——这则热度很高的警示性信息,让很多人直呼“赶快清理家庭药箱”。

“胃动力不足,找吗丁啉帮忙”。这款荆门人常备常用的胃药究竟有没有危险?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治疗胃病的非处方药 吗丁啉是首推药

看到有关吗丁啉的微信后,很多患者对吗丁啉将信将疑,但昨日记者到药店体验时,吗丁啉依然是治疗胃动力不足的首推药。

昨日下午,记者在城区南台附近、城南新区附近随机选择了4家药店,以“最近感觉想吐”为由求购胃药,无一例外地,营业员都推荐了吗丁啉。

“吗丁啉这药卖得挺好的,13块多(每盒),多潘立酮(药物),价格稍低,每盒12块……”

记者注意到,吗丁啉其实是商品名,在促进肠胃动力的多潘立酮药物中,它是最为知名的一种。商家推荐的胃药,西药只有多潘立酮一类,中药品种则相对丰富一些。

“不是说吗丁啉有安全隐患吗?”

“它是OTC,红标,卖了好多年了!”

药品根据安全性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凭处方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OTC标记,绿标安全性相对更高一些。记者现场查阅吗丁啉的药品说明书发现,2015年10月,生产厂家修改了药品说明书,增加了不良反应第5项,大意是,一些欧美国家的监测数据表明,多潘立酮被提示有包括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注意事项里,也有“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时需慎重,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的提醒。

胃病患者对吗丁啉观感如何?记者随机询问了不少朋友,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胃病(主要是轻微症状)患者呈增多趋势,以往感觉消化不良,大都买吗丁啉对症治疗。现在看了微信,感觉很困惑,“这么大的事情,还是等权威消息靠谱一些!”

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吗丁啉报告数为零

“自2002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以来,未收到过有关吗丁啉不良反应的报告!”昨日下午,接受采访的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核查相关资料后,向记者提供了上述数据。

记者此前询问城区多家医院消化科医生得知,现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都是填写网络上的表格后向上报告,作为非处方药,吗丁啉的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在他们的印象中,医院没有监测到因为服用吗丁啉而心脏出问题的患者。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每年接到1500份—2000份药品不良反应,排名最靠前的,是抗生素,约占40%。

“和抗生素滥用一样,‘多潘立酮片与心脏的关系’这一课题并不是什么行业机密,早就公开了,欧美发布对多潘立酮药物的风险提示后,大家也有关注,汇集而成的国家食药监局‘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通报’也有所反映,有兴趣的读者可百度后自行查阅,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药监局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并对已确认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药品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另外,国内并非没有因为副作用而“下架”药物的先例。同样是胃肠促动力药西沙比利,因为心动过速的严重不良反应更为明确,国家药监部门于2000年宣布药店停售该药,目前西沙比利已经彻底退出了市场。而以吗丁啉为代表的多潘立酮尚未走到这一步。

药剂专家提醒 牢记安全用药四原则

“是药三分毒”,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服药都不能随意。

在采访中,多位药剂专家委托记者向大家提醒:适当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知识,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

知识点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几率大小和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而且,“药品的不良反应,除了药品的因素,与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也有关系”。药品严重的副作用,通常是比较罕见的,大家对此有警惕性是对的,但也不用过分害怕,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

知识点二:非处方药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通常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家庭药箱中,常备的大多是非处方药,安全性有保证,但也不能乱吃、滥吃,还要注意因保管不善导致的失效,以免带来安全风险。

知识点三:大家求购处方药,要记得遵守医嘱;求购非处方药,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安全用药的要点,医生会着重强调。非处方药的说明书往往包括通用名称、批准文号、商品名称、成分、剂型、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很多人没有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无形中增加了用药风险。

知识点四:很多非处方药在包装或说明书上特意注明:如一周内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非处方药不是保健品,也不是随买随吃的“万能药”,不能长时间、大剂量服用。(记者 张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