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

翻译中的各种问题带来的沟通问题

小狗竖起尾巴,摇啊摇的,是表示友好的意思。

小猫竖起尾巴,是准备攻击的意思。

那么小猫遇到小狗会怎么样呢?

小狗竖起尾巴以示友好,小猫却以为进入临战状态,结果打起来。小狗很无辜,认为猫不讲道理,没事就打架。

小猫有了教训,下一次见到狗就夹起尾巴,没想到,小狗认为这是挑衅,直接就冲上来,又打起来了。因为对于狗来讲,夹起尾巴,是受到威胁,准备打架的意思。

这就是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1)

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一,就是语言的沟通。

最不讲道理的沟通方式,是战争。这里只说文化。假设存在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个文明前提。

现代翻译软件已经很多了,甚至几十种语言可以互译。这样是不是就解决了语言沟通的基础问题呢?

实际上,生活用语还真是搞的差不多了,但是离解决沟通问题尚有差距。

我们依然可以用电脑搞出来让人看不懂、或者理解错误的翻译来。

两个人工智能聊天,聊到人类无法听懂,这说明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人类的语言有非线性因素。用线性数学方法解决非线性的问题,依然有问题。我们并不知道,混沌的蝴蝶效应在何时已经处于非原来的线性。

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机器可以搞出自己的语法来,而这种语法,我们暂时不理解。就像女书,曾经在用,并且可以用,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看懂。还有古人的文字,很多没有破译,原因在于,当时的语法、语意与现代的很可能不同。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2)

女书

例如破解一种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常用词频的排序来进行第一步的破译,例如现代人说我字,这个我字的词频比较高。但是古人没准说的吾、余、在下等,或者干脆古人忌讳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用我这个字,那么,这种基于数学的破解方式就会出现问题,找不到破译的线索。

今天我们可以试试几大翻译平台的翻译效果,通过对比来看看翻译中的问题。

新闻的翻译

笔者从“英语吧”找出近期一篇关于《港珠澳大桥今年第三次获得国际大奖》的文章中的一段。

The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has four parts, including a 22.9-kilometer steel bridge, two artificial islands, a 6.7 kilometers undersea tunnel, and leading bridges that connect the bridge to the three landing points.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3)

翻译1

引用部分是英语原文,下图分别是谷歌、有道、百度的自动翻译的结果。

如果不较真的话,别鸡蛋里面找骨头,这三个自动翻译平台基本都把意思说清楚了,能看明白。

如果懂的,在人工润色一下,就更完美了。

最后一句,tunnel之后的逗号,让三种自动翻译出现了疑惑,对引桥(leading bridges )的翻译,会造成出现有第五个部分的错觉,实际原文是that引导的修饰意义的定语从句。另外,这个逗号可能在原文是多余的,属于笔误。

即便这里是笔误,这又出现一个问题,自动翻译的容错问题。

对于不懂英语的人,至少已经大概了解意思;对于懂英语的,个别单词忘了,已经不用找词典了,重新规范一下语法就可以了。

自动翻译看唐诗

现在,假设一位外国友人听了一首中国人很推崇的唐诗,想要看看究竟,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夸赞唐诗呢?我们模拟一下,再来看看效果。

这三个翻译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找砖头了,好在办公室没有。他们清楚,这个小小的提议是有多么的邪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4)

三种自动翻译对李白诗歌的翻译结果

不懂英文的看不懂?这好办,这些自动翻译有互译的功能。我们把他们的英文翻译结果让他们自己翻译回中文来。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5)

自动翻译的转译

“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的唐诗呢?韵律呢?意境呢?

李白都急眼了,“别拦着我。。。。。。”

实际不用比较了,文化底蕴的问题就出来了。

这种翻译的难度在于,原意需要先变成现代的白话文再进行翻译,而且白话翻译后,要体现原来的诗歌的韵律美,几乎已经不太可能。同时,古代的词义、语法有的与现代的并不同。

好在这仅仅是游戏。但是,如果有外国人真的这样了解唐诗呢?细思极恐。

无辜的李白

中国人可能会解释,你这是明摆着难为人家电脑,你这不算比翻译。

那这算什么?唐诗,可是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啊。优秀的唐诗,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一个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如果想看看唐诗的美,道德经的玄,他很可能会选择这种现代最领先的人工智能翻译的。但,这是原意吗?

为了知道外国人看见这种翻译脑海里面的情境,我们刚才把它们用自己的方法再翻译成中文。

“君不见”,这是反问,是你难道没有看见?以加强语气,也就是看见了的意思。电脑的线性逻辑缺陷问题这就表现出来,有一点糊涂了。

基于这种翻译,在西方人眼中,这首唐诗就是一个简单的、想像有点丰富、还有几丝不靠谱的小情调的朦胧散文诗水平啊。他不会产生对李白的崇敬。因为,他没明白。他会以为,如果这就是中国人崇拜的唐诗,中国人的文学水平和鉴赏眼光真是有待商榷。这种诗,完全可以随便就写几首的,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崇拜呢?于是,便不屑起来。

这有可能吗?

看到这样的翻译,他不会尊敬李白,但是即然中国人都喜欢李白,那么是不是中国人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呢?他会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考虑下去。按照这样的翻译,中国文化很可能有梵高一样的抽象表达意图,且很朦胧,至于文学水平,很一般啊。

李白也就被这样糟践了。

我看不懂翻译(看不懂的翻译是什么翻译)(6)

李白

我们可能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沟通问题,他看的是李白的诗吗?但人工智能说,这就是。

笔者不免担心起来,就算人工翻译的唐诗,能够真正地体现唐诗的韵律、意境美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会看到一些外国的哲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例如黑格尔批判孔子;也会看到一些西方的教授表达出来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屑,以及对自己文化的高傲。问题在于,他们看到的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吗?他们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吗?

这里有些,通常是基于错误的理解,产生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判断。而他们自称是中国通,而且,别的西方人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认为他们很了解中国文化,很中国。

更麻烦的是,一些中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引用的竟然是这样的外国的号称的中国通的言论。这样的人,真懂中国传统文化吗?或者仅仅是一群崇洋媚外的家伙。

近代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作品,通常是描写中国人人性的阴暗面的,或者是性、或者是玄乎其神的东西。如果这种国际的认可没有政治因素的影响、没有文化的歧视在里面,那问题就更复杂。他们以为这样虚构的人才是真的中国人吗?

这才用唐诗做了一个小例子。如果这是《周易》、《道德经》、《乐府诗集》、《楚辞》呢?为了避免软件公司找我,接下来的试验笔者就不做了,你可以想像出结果。

传统文化,走入西方大众,看来,路还长。

待续。。。。。。

今天说说智能翻译存在的问题,明天说说人工翻译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显得很无聊,但打开的不该仅仅是脑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