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在春季发病的原因(气候变化脑卒中患者增多)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1日讯(记者祁燕 通讯员马遥遥)近日,一老人吃饭时频繁咬到舌头,几小时后就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吐词不清,送医后被诊断为急性脑卒中。自国庆假期出现断崖式降温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救治的脑卒中患者比平时增加了至少两成。

家住后湖67岁的孟爷爷,4天前在吃饭时不自觉咬到自己舌头,当时没太在意,还开玩笑说这是欠肉吃。前天,孟爷爷在吃午饭时又咬到舌头,奇怪的是这次咬到舌头频次明显增多。两个小时后他突然觉得头晕,躺了几分钟后发现左侧手脚无法动弹,说话也吐词不清。随即家人将他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脑卒中在春季发病的原因(气候变化脑卒中患者增多)(1)

熊维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取栓治疗。

经检查,孟爷爷有明显的中风症状,CT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其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随后,该院高级卒中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熊维及时为孟爷爷完成大脑中动脉取栓、狭窄处血管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顺利开通血管。目前,孟爷爷情况稳定,肢体肌力恢复良好。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熊维得知老人平时不爱运动,且已有几十年烟龄,现在还偶尔抽几根。三年前,孟爷爷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看视频后便入迷了,经常熬夜刷视频。熊主任告诉他,抽烟、熬夜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前吃饭时频繁咬舌头的表现不是“欠肉吃”,而是中风前兆,“口腔和舌头不能灵活运动,就容易咬到舌头”。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经屏介绍,秋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期,自十一假期断崖式降温以来,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救治的脑卒中患者比平时增加两成。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的患者并不少见。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

经主任提醒,在脑卒中发作前期,半数以上的病人都会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症状类似脑卒中,会突发口角歪斜、偏侧肢体无力,吃饭频繁咬舌头、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视物不清,突发头晕、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等。识别这些脑卒中前的危险信号,能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四五个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一般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