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

来源:新民周刊

文 | Anne

“高考”?给我这个支点,我能撬动全宇宙,用“家庭”这根杠杆。

谁没经历过与阿爷阿娘“决战紫禁之巅”的时刻?谁能有幸逃脱所谓“此考定终生”的致命魔咒?是以,《小欢喜》之所以老少咸宜,引发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全方位共鸣,盖因它同时切中了国人的童年记忆和成年焦虑。

剧集里孩子们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开胃前菜而已,真正的大餐,是《小欢喜》试图提出并解答一个疑问:中国的家长,到底是什么样的?家有儿女,代际之间如何互相作用,共渡难关?

父母以亲身经验规训着小辈的生活,不能说不是用心良苦的。每一个考生背后,都站着全副武装、“与子同袍”的爸妈。故事明面上讲了紧张的“灿烂在六月”,衍生的则是蔓延整个社会的普遍性情绪。而除了“战高三”之外,《小欢喜》一并纳入性教育、中年危机、职场骚扰等热点议题,难怪有网友追了几集后忍不住仰天长啸:人生多烦恼,欢喜从何来……

勿慌。都说先苦后甜,若无纷扰阻挠,又岂知风雨后的小小欣悦,其实分外动人呢。

另一种视角,看焦虑的移情

《小欢喜》选择了三个特别有代表性的家庭。

方圆童文洁家。儿子方一凡即将经历高考,老爸老妈却似乎霉运连连,先是方圆失业、无钱可挣,紧接着童文洁遇骚扰无奈辞职,再接着又得知爷爷奶奶误信别人,被庞氏骗局骗走80万。他们不得不把贷款还没还上的房子忍痛卖掉,正在这时,童文洁又怀了二胎……

宋倩乔卫东家。宋倩在北京拥有多套学区房,光收租就能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女儿乔英子成绩好、明事理——按说,就这条件,大部分老百姓晚上做梦恐怕都得笑醒了,可宋倩就是不怎么开心呀。前夫疑似出轨,离异多年的女人,不知不觉间为女儿竖起了一座水晶囚牢,以期完全控制。她严防死守,在英子的卧室加了隔音墙和室内窗户,令女儿一门心思考清华,因此拿年级第二都是无法忍受的……俗话说得好,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压抑里变态,英子开始性情大变,学习也退步了,和妈妈的争吵也频繁了,更得了抑郁症,甚至轻生……

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1)

季胜利刘静家。季胜利是区长,为人正直;刘静是天文馆的主任,人如其名——岁月静好,温柔似水,人淡如菊(咏梅很适合演这类人物)。体面的工作,优渥的家境,夫妻关系和睦,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对儿子季杨杨的亏欠了:季胜利、刘静此前忙于工作,一直把儿子寄养在亲戚家,几乎缺席了“留守儿童”杨杨的整个青春期,直到高三才“空降”回到他身边,却对怎么管教力不从心。夫妻俩一方面心怀歉意,处处留意自己的举止,避免任何节外生枝;另一方面,却也无法彻底放下父母的权威地位,尤其是季胜利,会控制不住用愤怒来表达对儿子的不理解,试图靠父权来强硬“镇压”。张扬跋扈的季杨杨,不免愈发抵触、叛逆,整日翘课去开赛车,面临留级的危险。刘静夹在丈夫和孩子当中尽力修补着濒临破碎的亲子关系,不料自己竟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善良的她为了不影响到家里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偷偷去医院做穿刺的手术,在病床上听着歌,流着泪……

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2)

这剧情狗血吗?仅仅看简介,仿佛挺狗血的;但《小欢喜》里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亦是能从细节上窥见一二的:比如宋倩好不容易陪着英子去看电影,本来是为了让她放松,后发觉女儿早就知道电影的内容了,指责此举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母女两人闹得不欢而散。比如童文洁为了让儿子把成绩拉上来,整个暑假都给他报了补习班。比如季胜利又想关心儿子的情况,纠结着是不是进入微信家长群;又怕其他同学的家长求他办事,最终还是作罢。比如这三户人家所在的小区,刚好在学校对面,所以这个小区也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高考小区,到处都是出国留学的广告。比如剧集里台词的只言片语,刚好贴合了被提及的时间线上切实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

细节铺垫了,再进一步看角度。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时代,基本只须负责处理试卷上的难题即可;步入社会,人到中年,为人父母,中国式家长,面对着更多比试卷上的难题复杂数倍的“附加题”,怎么选择,什么走向,是集体的焦虑。而大人的焦虑,会无可避免地波及对待孩子的方式,这实际上恰是矛盾的折射、转移、嫁接。《小欢喜》提供了看待亲子关系的另外一种视角,即不单纯反映孩子的委屈、家长的专横,而通过相对灵巧的处理,解释了那些沟通障碍乃至对立抵抗,往往是因为身兼多重角色的父母,会无意识地往下传递人生杂陈五味,包括负面的。

童文洁的焦虑,源于她必须在职场和家庭之间两头斡旋,顾此顾彼。而长期处在当代职场典型的急迫、高压、攀比的风气里,自己的孩子高三了还不好好学习,居然还跟别人干架,她怎能不唠叨几句,拿儿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吐槽他“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清”?这实质上是其工作环境中竞争心态的移情。

而在单亲母亲宋倩这里,又是另外一番可怜可恨的情状。她本人是金牌老师,教出过很多优秀的学生,自是受不得挫折——能教出学生,怎么允许教不出女儿?!婚姻的失败,更加重了这份好胜心,加重了对女儿的期望。宋倩不准乔英子和爸爸来往,对女儿过度看管,构建“恋人式的母女关系”,这实质上是其对丈夫的失望和爱、对“但求完美”的移情。

到季胜利和刘静这对这里呢,则苦于未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在孩子最重要成长时期是空白缺位的。季胜利代表了在职场上有所成就,却忽略家庭教育,等到开演“爸爸回来了”,又尴尬觉察孩子已不想当观众捧场的那批父亲。他们准备弥补的时候才愕然,原来自己压根不知道孩子的喜好、不了解孩子的梦想、不懂如何当一个长辈。事实上,为官有道的季胜利已届人生的某个特殊阶段,他和季杨杨之间的那种剑拔弩张,这实质上是其身处瓶颈、渴望突破的心理的移情。

日渐开明和善于反省的父母形象

焦虑,确实是在“乾坤大挪移”,能见招拆招的武林高手,却毕竟不可得。家长和孩子尚需互相磨合,彼此成全,方能圆“小欢喜”之梦。

顺着电视剧一集集看下去,观众会发现价值观鸿沟的体现——方圆童文洁宋倩乔卫东季胜利刘静,没有人是不发自肺腑地爱着自家孩子的,也都竭力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孩子好,可惜,家长“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都是为了你好”的老生常谈一样,有问题,不足以说服孩子们。

而为了奔着预设的光明结局尽如人意,《小欢喜》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聪明地、一步步勾画日渐开明和善于反省的父母形象。

依照套路,家庭教育类剧集包容性较广,能塞的东西较多;其猪肉注水的一大法宝,是不断激化各成员之间的尖锐冲突,各方越是水深火热,你死我活,不可转圜,戏剧性就越是强烈,也就越是容易上热搜被讨论。当然,过犹不及,一旦吵吵闹闹的互撕“豁了边”,剧集的品相也会随之自由落体,最后失了口碑,得不偿失。就这点而言,《小欢喜》少概念化,相对实在,没有太过匪夷所思的情节设置,没有哗众取宠、喧宾夺主的佐料,所以保住“晚节”,从开播到收官,评分甚稳。(大家想想作孽的《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吧,后来差不多都垮了……)

《小欢喜》里的中年人,既带着中国式父母的固有缺点和困惑,又表现了他们不愿原地踏步,敢于自我反思、改正错误的与时俱进,气质小清新,逾越代沟差,所以才刷了相当一部分路人的好感。

方家最打动人的,是秉承平等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轻松。妈妈立规矩约束孩子,爸爸是调和剂呵护孩子,促成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又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夫妻二人是更具现代性的家长,即便在儿子床下发现成人杂志,即便怀疑儿子早恋,都没有马上揪出“不当”,而是采用了保护儿子自尊心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方一凡成长得古灵精怪,温暖有爱。他能为了解开表弟磊儿的心结绞尽脑汁劝说爸妈生下二宝,能在第一时间给予郁郁的发小英子安慰的拥抱,也能勇敢地为自己对同学季杨杨的偏见而道歉。

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3)

季家最打动人的,是父子之间如何破冰的过程。为了缓和紧绷的关系,季胜利伪装成陌生人和儿子聊起来,看着他用“一指禅”敲打着键盘,认真走进儿子的世界,观众不禁感觉到几分反差萌。此外,季胜利在家长和孩子们面前,正式向儿子鞠躬道歉,打破隔阂,也是殊为不易的可贵举动。这当爹的虽有点官腔,但兑现了回归家庭的承诺——他会在晨间起床给妻子和孩子准备早餐,会耐心劝说孩子要穿秋裤,也会在妻子得了癌症时学习如何煲汤……这个父亲,是有修养的。

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4)

是否尊重孩子追求他们自己喜欢的,是否把上一辈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否用社会大气候下关于优秀那种单一的主流价值观来捆绑孩子,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关键问题,亦是决定亲子关系走向的核心。在漫长的相互“调教”里,家长们逐渐明白,孩子的理想并不是可以被定制、被修改的物事,成长属于孩子本身,或许父母的身影无所不在,但归根结底,成长属于孩子本身,他们会变成怎样的“成年人”,决定权在他们自个儿身上。

故事的最后,方圆一家很快乐。他们挨过了艰难的日子,发现房子没了可以再买(更何况还有朋友愿意白菜价出手学区房),只要家人在,家就在。勇气和爱,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小欢喜电视剧中的教育观念(好戏为什么小欢喜代入感超强)(5)

故事的最后,宋倩和乔卫东复婚了。经历婚姻的变故、英子的愁闷,他们才懂得及时体谅、好好交流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人生走过一段错误的路,更应珍惜身边人。失而复得,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故事的最后,季杨杨一家也懂得了,没有什么比家人的健康、家人的陪伴更重要了。健康和陪伴,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无论如何,《小欢喜》的创作态度还是较为诚恳的,可谓“一‘别’之后,两生‘欢喜’”:《小欢喜》是《小别离》后“小系列”影响力的一次升级,主创团队、出品方欢欢喜喜;《小欢喜》也努力说明了,家长得适当放手,适当“隔离”,如此,皆大欢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