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

一位老和尚,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微风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杨柳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1)

这是一首描写春色的诗《绝句》中的情景。全文是这样写的: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千百年在沉沉浮浮的历史长河里,也就是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这个老和尚绝对没有想到,那次踏青在那棵杏花树下清吟的诗句,却千古流传。这“杏花雨”“杨柳风”成了世间最美的风和雨。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2)

这个和尚就是南宋志南和尚,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3)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4)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5)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6)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一首流传千年的禅诗(老和尚踏青写下一首诗)(7)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那小船系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