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擘画二十大(提笔擘画二十大)

开栏语:推动临床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激励医疗新技术创新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学科与专科发展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鼓励临床科室结合临床医疗难点和医院发展实际,开展贴合患者需求的新技术新项目,更好的为患者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为更好的介绍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现推出【提笔擘画二十大 求索创新最前沿】系列栏目,本期介绍冉家坝院区牙体牙髓科舒毅医生的“自体牙移植在牙体牙髓专科治疗中的应用”项目。

患者秦某,男,42岁,因左上后牙咬合疼痛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冉家坝院区)就诊,检查发现患者左上后牙(26)牙体有一条明显劈裂纹跨过牙尖,CBCT检查显示26劈裂纹累及牙根,牙齿诊断为牙纵裂,常规治疗计划是建议患者拔除患牙后3月进行种植修复。牙体牙髓科自体牙移植团队结合临床检查及CBCT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下颌智齿38 48牙根融合,牙体完整,且与对牙无咬合关系,通过三维重建数据分析后,决定对患者采取自体牙移植术以恢复26口颌功能,也就是利用患者自身多余的牙齿来进行缺失牙的修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导板并模拟手术入路和牙齿植入位置,术中在导板辅助下精准进行植入位点牙槽窝制备,放入供体牙,完成受供精准匹配。

提笔擘画二十大(提笔擘画二十大)(1)

左上后牙26裂纹口内检查

过去针对缺失牙齿,多采用烤瓷桥或者种植等修复方式,但缺牙后导致的牙槽骨骨量减少也为种植修复带来了治疗难度,如果要克服骨量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植骨手术等方式增加骨量。

自体牙移植是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同一个体的无功能的天然牙拔除移植到因大面积龋坏、严重复杂的牙髓根尖周疾病而必须拔除的患牙部位,不仅可以保存牙槽骨容量,还能恢复正常的牙周膜,形成牙槽骨与牙根面之间的硬骨板。作为一种修复缺失牙的生物学方法,通过牙周膜及牙髓组织的生物愈合,维持、促进缺牙区牙槽骨的形成和继续发育。

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下的自体牙移植技术不仅提高了精准的受区牙槽窝的制备、移植牙的精准就位,也减少了移植牙体外操作时间,提高了牙周膜活性,从而提高自体牙移植技术的临床成功率。将自体牙移植技术与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相结合,提高牙体牙髓科天然牙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扩展自体牙移植在口腔多学科中的应用,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持久性。

提笔擘画二十大(提笔擘画二十大)(2)

术后一年随机访查

截至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对自体牙移植患者进行复诊及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无不适,临床检查移植牙正常生理动度,牙龈愈合良好、无红肿,移植牙根管治疗完善,周围骨密度明显增高,无明显牙根吸收影像,逐渐实现牙周膜愈合。总体来说,科室目前自体牙移植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安全不良事件。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发布:何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