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血压的长期控制(血压管理赢在长效)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据测算,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每四个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7亿。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指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300万例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血压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可实现血压的长期控制(血压管理赢在长效)(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中)、

北京医院汪芳教授(右)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拐点

2020年难以出现

目前,以心肌梗死、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占总死亡的比例超过40%,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更是高居不下,总体疾病负担远远超过各类癌症的总和。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指出, 我国目前面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局面,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极有可能继续上升,据目前预测,2020年之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拐点”很难出现。而与此同时,必须看到高血压与中国心血管事件中的密切相关度。

北京医院汪芳教授表示,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虽然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却最易被我们所忽视。目前,即使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

长效降压药物是管理抓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指出,血压是造成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血压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与高血压患者用药随意或错误有关。目前,高血压患者普遍缺乏正确降压的知识,很多患者存在用药随意、用药间隔不规律、用药不坚持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可能直接导致高血压造成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王继光教授指出,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在晨起服药后再测量血压,此时服用的降压药物已经开始起效,测出的血压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的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已经很低,药效很弱,常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因此清晨服药之前测得的血压值才能真实反映当前的降压方案是否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压。

对此,孙宁玲教授提醒患者,除了掌握服药前测量清晨血压的重要时间点和养成正确的清晨血压测量习惯外,可服用长效的降压药物。其作用时间长,造成的血压波动小,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制好24小时的血压。比如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有效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情况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压药半衰期长短是重要考量

王继光教授介绍说,国内外的专家都一致认为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的关键。因此,降压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和药物的半衰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点。

一项针对389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钙拮抗剂(CCB)可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变异比为0.81;与其他药物相比,CCB减少收缩压波动的作用最显著。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

第一代钙拮抗剂(CCB)作用迅速,尤其可致二氢吡啶类出现神经激素激活效应。此外,因作用时间短需每天多次服用。第二代具有改善的药代动力学和/或增加的血管选择性。结果是有作用时间更长以及血管扩张作用较少的特点。第二代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远不够理想。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与第一代和第二代相比,其在分子结构上有显著改进,即氯离子取代了硝基,且在二氢吡啶环侧链上有一个氨基。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侧链带正电荷,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缓慢结合与解离,因此药物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

孙宁玲教授特别指出,半衰期长的药物,对于患者依从性不够好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偶尔漏服,都不会对血压造成波动。而短效药物作用的时间短,不能很好的控制全天24小时的血压,而且一天需要多次服药,给患者带来麻烦的同时,更会导致血压的波动。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为血压经常波动,更容易发生心梗、脑卒中等严重的后果。

离体药理试验表明,清洗6小时后仍有50%以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与L-型钙通道结合,所以能持久发挥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的作用。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平稳持久,能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可以每日1次服药控制24小时血压,发挥长效作用,而且直接作用于血管,扩张血管,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降低血压在一天中和较长时间内的变异或波动,从而更加平稳地控制24小时血压及长期血压。

在一项观察降压药物对第2天清晨血压影响的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89%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另一研究显示,经8周~12周治疗与其他CCB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显著降低清晨血压。VALUE动态血压分支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服药后第21小时~24 小时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缬沙坦组,差别达2.7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推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VALUE研究中减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方面的优势可能与其更平稳、更长效控制血压密切有关。费鲁齐等进行的研究入组40 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在控制清晨血压以及24小时血压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优于对照组。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平稳控制24小时、尤其是清晨血压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基础选择。

/健康报记者 马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